邱世泽
部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指出,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课外阅读”以及“名著导读”的占比,强调了“名著选读”的重要地位,改变了传统的“赏析法”,更注重“一书一法”。这就是说在每一次名著选读课中,都要引导学生针对某一读书方法展开重点学习。由此表明,激发兴趣以及传授方法才是“名著选读”的改革方向。可见,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偏重名著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文本阅读也作出了明确的要求,既要能够自主制订阅读计划,也要能够做到广读、博读。一方面有助于拓展扩大阅读面,增进阅读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全面提升阅读品位,突出强调的是多读书以及读整本书在初中阶段所具有的积极作用。那么,初中名著阅读教学,如何才能通过有效的改革,使其与新形势的发展相适应相吻合呢?
一、做好阅读规划,激发阅读兴趣
针对阅读书目的制订,首先应当突显整体思维,使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探寻自我。
在七年级所推荐的名著中,《朝花夕拾》有较高的阅读难度,而且鲁迅先生的作品也大都艰深晦涩,很多学生都不容易读懂;还有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阅读基础以及阅读思维的灵活性,难以从中读出味道;而《城南旧事》的篇幅较短,虽然是由多个独立的篇幅构成,但其间又存在关联,而且所选择的是儿童的视角,以此作为初始阅读的指导文本再合适不过。就此,我认为正确的读书顺序应是《城南旧事》《朝花夕拾》《西游记》。先易后难的阅读顺序,不会在一开始就扼杀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果是基础能力较差的学校,还可以在这一基础上适度删减,剩下的书目可以作为假期作业。当然假期还应当补充其他学科的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内容的单一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当立足于学情自主探究,自主梳理各学段的阅读书目,确保每个学期以及假期的合理安排,同时还要明确精读以及泛读书目,这样的阅读才能更有方向性以及实效性。
二、进行激趣导读,推进阅读进程
1.借助图文激趣导读。歌德认为,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存在记忆。名著的阅读同样需要有效的激趣。以《水浒传》《西游记》为例,针对这些大部头的啃读必须要紧抓兴趣这一关键点,温儒敏总主编也对此作出了充分的说明。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激趣目的呢?
首先,可以结合图片以及动漫等方式。这些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内容,我在进行名著导读的过程中紧抓这一特点,选择合理的契机引入和名著相关的动漫片段。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为例。在导读《西游记》时,每周的课堂中都会关注其中的某个重要情节。导读前,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片段,然后由学生自主复述并组织交流和探讨,进而再回归名著,说一说阅读体会。
其次,以游戏激趣。喜爱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以《西游记》导读为例,可以结合游戏的方式激发其阅读兴趣。例如学生最喜爱的手游《跑跑西游》,这样就能够选定原著中的地点,比如花果山、东海龙宫等,由学生说一说和这些地点相关的情节,回答正确的则能够得到相应的奖励。当然游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切不能以游戏的方式代替对原著的阅读,正如不能以观看电视连续剧代替原著阅读一样。
其三,是扮演。每节班会课上都可以由学生自主创编课本剧,自主进行角色表演。同样选择《西游记》,将班级同学分为四组,每一个小组任选其中一个情节,包括对课本剧的创编、角色分配以及演绎等,所有的活动都由学生自主完成。想要表演好课本剧,就需要学生对原著的情节拥有深入透彻的把握,促使学生能够对名著展开深入的阅读。
2.借助视频激趣导读。温儒敏总编特别强调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推出,能够改变学生不读书、少读书的状态,能够培养他们积极良好的阅读兴趣。可见,新教材的侧重点在于读书兴趣的积极引导以及有效培养。
怎样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激趣呢?
首先,就是借助与名著相关的视频。视频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以视频为激趣举措,可以快速高效地实现这一目标,而且还可以带领学生将视频与原著中的内容展开对比和探讨。例如在分析“李逵之死”时,可以先带领学生观赏相关的视频片段,然后回归原著,针对其中的细节之处展开探究。实际上,对于学生而言,具体的探究过程就是针对名著而展开的精读以及细读过程,对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具有显著的帮助。
其次,借助名著卡片。卡片的制作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例如为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制作个性化卡片,可以设计与其身份相符的动漫形象,也可以将相关情节列入卡片中。例如某名同学将《水浒传》中和林冲相关的情节,以路线的方式进行绘制。
其三,是以人物为对象设计小传。如在导读《水浒传》时,可以要求学生将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人物为对象,为其撰写人物小传,可以是《李逵传》,也可以是《武松传》,等等。
三、链接相关背景,推进阅读深度
对于很多文学名著而言,都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诞生的,特别是其中极具特殊性的历史时期或者历史事件,都会成为激发作者写作欲望的重要素材,甚至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灵感都有相应的影响。所以,在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先了解作者的生平信息以及写作背景,然后将这部分内容和文学作品之间建立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其中所表达的细微情感,既有助于深化對文学名著的理解,也能够更精准地把握作者潜藏于其中的情感。
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在第三单元的名著导读中,向学生推荐的是《朝花夕拾》,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完成阅读。实际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鲁迅先生写作时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够将学生个人感悟融入其中,才能够体会到当时的中国人民倍受多重迫害的悲惨境遇。除此之外,学生还应当主动链接作者的生平,包括童年时期的生活趣事以及青年时期的求学经历等等。这些都是令鲁迅先生难忘的人和事,他写下这些文章实际上就是与读者分享追忆。此时,学生必然可以体会到作者在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体会到其对旧友以及恩师的怀念之情,也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当时的社会所作出的有力抨击。这种形式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习得阅读技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总之,针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而言,必须要紧抓部编版这一有利契机,展开积极的科学探索以及教学实践,力求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读书的种子。虽然在名著导读所推荐的文本中,有一部分会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但是却可以结合有效的举措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提高阅读技能。教师需要结合相关内容为学生渗透有力的阅读指导,全面提升课外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