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校智慧党建与思政教育一体化创新路径研究

2022-06-02 13:13:09蔡晨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0期
关键词:双创育人党员

蔡晨薇

[摘           要]  新时代通过大数据信息化优势推动党建及思政教育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共识,且高校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目标相同,具有一体化建设可行性及必要性。在简单对高校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理论支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党建“双创”背景下智慧党建与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探索、分析。

[关    键   词]  “双创”背景;智慧党建;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157-03

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要求基层党支部要基于“五个到位”“七个有力”做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工作及质量创优工作。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同社會治理等政务工作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高校积极开展智慧党建,搭建智慧党建数据平台,从而推动了高校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

一、高校党建“双创”的背景及意义

(一)高校党建“双创”的背景

2017年2月,国家对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出要健全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并于2018年指出要将新时代下党的建设要求融入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以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面向全国高校,遴选出10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100个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000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以点带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推动全国高校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提升全国高校党建的质量。

(二)高校党建“双创”的意义

基层党支部作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教育、发展进行有效监督管理的阵地,也是党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堡垒。新时代,探索高校党建培育路径,健全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对党支部政治功能提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是党教育方针得以全面贯彻的要求,也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让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得以根本落实的基础,对社会主义接班人及合格建设者培养有重大战略性意义。

二、高校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分析

高校党建同思政教育工作都是要将德育元素有意识地融入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教学体现思政教育功能,行善育人,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及合格建设者。党建同思政教育的工作目标是一致的,新时代,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

(一)建设可行性

智慧党校要求高校通过大数据平台更新党建工作方法及手段,并基于大数据平台做好思政教育工作。高校党建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围绕立德树人,为社会主义发展培养优质人才;而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做好学生思想上的引领,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思想政治素养。由此可见,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两者的目标、意义一致,都是通过立德树人,为社会发展培养良好的建设者,这种目标上的一致性为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行性。

(二)建设必要性

高校的党建工作范围广泛,工作包含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可以说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相互渗透影响,又彼此促进融合、互通互融。党建工作不能脱离思政教育,而加强思政教育更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有利于党建实效的发挥。但是目前高校党建及思政教育多归属不同部门管理,只有将两项工作互融互通,加强两者的互动性,才能缩短两项工作的距离,让彼此能在相互影响下实现共同进步。可以说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的互融互通强调了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三、高校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支撑

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也要发挥思政教育工作对党建工作的推动作用,积极利用大数据平台,通过新手段实现协同育人,为国家培育更多高素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一)符合协同育人的理念

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同协同育人理念相符合。协同学是在普遍规律支配之下的有序性的集体行为科学,教育领域中的协同学所体现的就是协同育人。当下高校“三全育人”理念强调要坚持显性、隐性教育统一性,充分挖掘其他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教育全过程中实现全员及全方位育人。而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正是协同育人理念的充分体现,思政教育中必须注重党建引领作用的发挥,要做好党建顶层建设,做好统一性领导部署,为高校立德树人使命的完成提供强大合力。党建工作也是思政教育得以强化及实施的关键手段及主要渠道。但新时代,网络育人是高校在“三全育人”中的一个最大变量,大数据信息化则为改善此现状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合理运用智慧党建,通过网络新媒体平台对思政教育进行统筹,做好党建内容及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及内容供给,才能在新时代为协同育人提供最大增量。

(二)具备教育评价理论支撑

科学研究分为理论式、实验式、计算仿真及三者有机统一的科学范式这四种范式。而大数据时代科学教育范式是一个动态可视性过程,要基于大数据平台对数据全面采集分析后,通过公式模型让数据资源形成智能化的评价体系。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可基于大数据平台上的学习强国、学生管理及日常考核等数据信息,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的行为规则进行引导。从这点来讲,大数据平台为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教育评价理论上的支撑。

四、“双创”背景下高校智慧党建与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创新路径

大数据信息化为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及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社交媒体等新载体的使用也改变了学校的教学条件,改变了时事评论条件。在高校党建“双创”背景下,智慧党建与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可基于以下方面进行路径建设的创新。

(一)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五项建设

协同创新做好顶层设计,要基于大数据平台将党支部建设及思政教育有效结合,强化思政教育的战略性,要从战略角度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要做好党建及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做好顶层设计不仅是关键环节,还是建设的核心内容。教育部门应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集聚优势资源,通过特色育人品牌,建立多方联动性的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同师生党支部的建设有机结合,线上、线下互动结合,为高校党建及思政工作开展给予细致指导。还要在高校中选择示范标杆,让优秀高校向全国的高校推广党建及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的先进经验。同时还要对党建及思政教育协同创新反馈机制进行积极探索,完善反馈机制的契合度,利用学习强国平台,引导学生在碎片化时间进行党建知识学习,有效拓宽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内涵,提升工作实效。

在完善智慧黨建及思政教育顶层设计下,还需做好如下五项具体建设工作。

1.做好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是党支部政治底色,要做好政治建设,首先要做好理论学习,要旗帜鲜明学习政治理论,通过重要会议等契机进行专题报告,做好政治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座谈会,让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逐渐常态化及制度化,让党员从思想深处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其次,要强化党员意识,通过党员评议会、民主生活会等对党员思想动态实时掌握,对党员心灵进行检视,不断校正他们的价值坐标,在党支部形成强大政治场效应,增强党员的政治忠诚度,管好最后一公里,让党员始终保持为人民、为党奋斗终身的初心及定力。

2.做好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是高校党建的精神之“钙”。党建“双创”中应将理想信念在党支部生活中全方位引入,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党纪党规、党史、新形势任务学习,筑牢党员精神支柱。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系统开展红色引领工程,从多个维度进行党史党性教育,在专业课、创新创业等教育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全程中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思想引领,提高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实效性。

3.做好组织建设

组织建设是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生命力。要激活生命力,首先要科学设置党支部,激活党建神经末梢,结合党员优势对党支部科学合理划分,让每个党支部都能形成一个党建品牌,充分发挥自身桥头堡垒的作用。其次,有效提升党组织的覆盖力。要将党建工作和常规工作一起抓,扩大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比如在网络平台建设党支部,重视网络阵地中的党支部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在班级活动中建设党支部,让党员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让党员干部用优良党风对班风、校风进行有效引领。

4.做好制度建设

良好的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得以行稳致远的保障。高校党建“双创”建设中要构建科学的党员教育体系,严把入党关,提高学生入党动机的科学化水平。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打造科学衔接的党建教育平台,让党员积极分子能对党情党史集中培训,让预备党员能通过理想、道德、作风、党纪等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让党员先锋通过任务实践提高党性修养。还要构建科学的党员考核体系,用实际行动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反馈,通过反馈结果表彰优秀党员,帮扶不合格党员,最终形成长效性的考核体系,以有效提高党员的培养质量。

5.做好作风建设

作风建设最能彰显基层党员的担当。高校党建“双创”中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倾听师生的心声,让党员先锋能够深入学校师生群体中落实群众路线。

(二)收集党建及思政教育相关数据

在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具体操作层面上,还需做好思政教育同新媒体平台间的融合发展,通过新媒体平台对学生党建及思政教育数据进行及时收集。比如可基于校内数字化平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管理数据、志愿服务数据等进行收集,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还可基于豆瓣、B站、抖音等校外网络平台对学生遗留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通过数据分析学生的喜好及状态。在党建工作及思政教育工作中如忽视上述数据信息,就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生活状态、精神状态。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党建及思政教育中需与时俱进,通过大数据平台对学生所思所好进行关注,通过收集数据信息,以数据化思维对数据保持敏感性,见微知著,认真分析信息,从而让信息数据增强高校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及引领性。

(三)培育特色党建思政教育品牌

高校党建“双创”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基于新时代党建要求,做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及质量创优工作,让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的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最强大的组织保证。要做到此点,高校需不断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加强党建思政教育品牌的培育,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对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内容进行精准推送,以政策方针对思政教育工作思维进行强化创新,用思政教育强化创新党建的生命力。因此,高校党建及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基于各新媒体平台对学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还需基于这些平台为学生进行党建工作及思政教育内容的精准推送,为学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还能结合当下重大热点事件对学生进行信仰理念教育及劳动素养培育,基于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走下网络,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以实现线上、线下的培育共建。在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的基础上不忘做好线下党建及思政教育活动,虚实结合,双管齐下,通过一校一品、一院一品等特色党建思政教育品牌,优化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路径,双管齐下,全方面、多维度对高校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成效进行提升。

(四)党建思政同频共振

要进行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还需由内而外让黨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产生同频共振。

1.基于平台,聚焦学生的专业素养

高校党支部要搭建党建活动平台,让学生党员能够嵌入学生组织中,并在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让党建与思政教育在学科建设中实现同频共振。学生党支部与教工支部结对共建,通过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师生党支部间的协同互动进行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让课程思政充分发挥出育人的功能。打造学科专业型的党支部,通过微课录制、云答疑等新媒体形式,让党员深入班级活动中,让学生党员带头做好班级学风建设,让党建工作同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机融合。还需同社区进行合作共建,让学生深入社会中,通过志愿服务,激发学生党员的专业认同感,让学生党员带头做好服务社会的常态化工作。

2.凝聚共识,做好党建的宣传工作

高校党支部应基于新时代及新形势做好党建宣传工作,将党建工作形象化,让普通师生都能够感受到。比如,可深入班级进行党的理论宣讲,对党的形象进行正面性宣传;借助新媒体,通过“两微一端”,以微视频等形式对党建工作进行宣传报道,让大学生能够主动习惯这种新颖的宣传形式,营造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3.积极引领,锤炼党员的样本基因

高校还要积极创建样板党支部,通过学习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对样板基因进行宣传提炼,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利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通过示范引领作用,提升高校党建的整体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党建“双创”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义深远。新时代高校基层党支部应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五项建设;收集党建及思政教育相关数据;培育特色党建思政教育品牌;党建思政同频共振等逐步探索智慧党建及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路径及新方法,为党建育人做好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林焰清.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党建与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2):258-259.

[2]李佐阳.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实践探究[J].文存阅刊,2020(50):24-25.

[3]马赟,翟羽佳,杨坤.“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党建发展策略探究:以高校党建平台为例[J].管理观察,2020(4):103-105.

[4]孙静,华怡颖,管锡菲,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的提升策略探究[J].科教文汇,2021(13):30-31.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双创育人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28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 08:12:42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双新双创
新农业(2016年21期)2016-08-16 11: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