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 李锋涛 陈晓兰
[摘 要]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是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以《生熟异治 薪火相传——中药炒法炮制技术》微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特色创新等方面,展示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将传统文化与高职中医药类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微课程方式。
[关 键 詞] 炒法;中药炮制;微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0-0065-03
中药炮制技术课程是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能从事中药材炮制加工、质量检测、贮藏保管等,通过课程学习,成为中药饮片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微课程内容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生熟异治 薪火相传——中药炒法炮制技术》微课程通过系列微课介绍了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炒法炮制技术的相关知识。炒法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炮制技术之一,包括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也是中药饮片加工岗位必备的职业技能。我们根据岗位需求和技能培养目标,最终确定本微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内容。
二、微课程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2019级高职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学生,通过中医药概论、基础化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等前导课程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具有从事中药饮片生产安全的基本知识。根据课前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注意力不集中、知识基础薄弱,但同时,高职学生又存在动手能力、独立性比较强,善于模仿等优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
本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从事中药炒法炮制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新技术、新设备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具备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可以更好地继承、发展、利用传统中医药学,为“健康中国”助力。
1.知识目标
掌握常见中药炒法炮制技术的定义、操作流程及火候判断方法;掌握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及操作目的;掌握重点药物的炮制方法、成品性状和炮制作用;熟悉某些炮制新技术、新设备的原理或标准操作规程;了解某些药物的现代炮制研究。
2.能力目标
具备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炒法炮制操作的能力;具备处理各种中药炒法炮制操作时易出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对炮制品进行质量评判的能力。
3.素质目标
具有从事中药炮制事业所应有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学风;养成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具备专业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三)教学内容设计
《生熟异治 薪火相传——中药炒法炮制技术》微课程包含《生熟异治 薪火相传》《炒法概述》《清炒法》《加辅料炒法》《传承炮制技艺 弘扬中医药文化—炒法炮制操作》五个一级单元。教学内容及思政教育融合点设计如文末表1。
(四)教学环节设计
教师将电子资源上传至“超星学习通”,包括学习指南、学习视频、学习课件、自测练习、问题与讨论等。教师通过“通知”栏目对学生进行引导并提出本章节学习的主要任务;学生完成在线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检测后,完成讨论环节。在讨论栏目中,我深入分析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系统梳理课程的在线教学内容和教学素材,进行渗透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教学设计,融入中医药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及法治观念,弘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如“阿胶的生产需要经过九天九夜,九十九道工序,水火相济而成。就阿胶生产工艺的精益求精,谈谈中医药人如何做好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如何理解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三、特色创新
《生熟异治 薪火相传——中药炒法炮制技术》微课程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职业能力,融入课程思政,德育教育有深度,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医药文化;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氛围好。
(一)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
我们在课程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创新创业、依法执业、开拓进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主张以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弘扬、保护、发展中医药事业。
(二)将中药炮制技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针对中药炮制技术理论教学枯燥的问题,课程将中药炮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炮制知识。比如,讲解炒焦法时,向学生提出在韩国料理中必有一杯开胃解腻茶——大麦茶的桥段;讲到砂炒鸡内金的时候,教师引入炒板栗、炒花生的例子。通过联系日常饮食加工中的事例,采用类比法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抽象的中药炮制原理及操作要领。
(三)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精细的教学设计
我们在教学的不同环节,科学选择和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数字教学资源,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增加微课数量与提升质量,对信息化教学进行有效探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图文并茂,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方便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编辑 薛直艳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2021 JSJG498);2021年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资助项目(苏教师函〔2021〕11号);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教育教改课题“高职中药鉴定技术在线课程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与实践”(JYYB202139);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ZD2020090101);江苏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高校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基于超星系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药鉴定技术》为例”(2019JSETKT068)。
作者简介:陈毓(1983—),女,江苏姜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学与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