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冒雨去买菜,半晌儿才归来。一篮果蔬,倒有半篮“歪瓜裂枣”,菜也不够鲜嫩。连日下雨,菜摊小贩苦苦支撑,父亲自然是知晓的。他接过母亲的菜篮,说:“哟!今天的菜不是特别新鲜。”是的,父亲并没有说:“你买的菜不新鲜呀!”
父亲给家里添了台洗衣机,母亲用来总不顺手。父亲的好意,她是尽知的,可她还是忍不住怨言:“这个牌子的洗衣机,真不好用!”是的,纵使洗衣机难以让人满意,她也没有说:“你买的洗衣机不好用!”
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称呼,他们也惊人默契,一律“咱爸”“咱妈”;对我,也是“咱闺女”如何如何。已然同乘一舟,就不必你是你,我是我,非要计较清楚。
父亲的茶瘾极重,一壶几泡,一日几壶。晚餐之后,还要沏上一壶浓茶,消磨夜色。母亲一再叮嘱:“睡前你记得倒掉壶里的茶叶,否则会长茶垢!”父亲答应,却没有一次依言照办。一早,母亲清洗茶壶,不得不费力刷洗茶垢,对“屡教不改”的父亲,少不了一通数落:“昨晚的茶叶怎么又没倒?”微妙的是,她很少总结:“你这个人,就是听不进去别人的话!”
“总是”“一直”“永远”“一点也不”……这些词太绝对了,未免“量错过重”。气头之上,说话更要小心斟酌,有轻有重。
生活,是一家人的功课,无法切割。琐碎与幸福,也是共有的,归咎或者归功,非但毫无意义,还会徒增嫌隙。朝夕相处,取彼此之长,更要容彼此之短。
(摘自《燕趙老年报》 林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