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锋
1940年,徐悲鸿应泰戈尔的邀请在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先后在印度停留了一年的时间。当时正值日本侵略者向中国发起猖狂进攻之际,身处异国他乡的他始终关注着祖国的抗战形势。
来到印度之后,徐悲鸿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利用画展的形式,为祖国抗战开展筹赈活动。1940年2月17日,印度著名的民族解放運动领袖甘地到国际大学访问,正在国际大学讲学的徐悲鸿应邀参加了这次盛会。在这次会见中,泰戈尔主动提议徐悲鸿到印度举办个人画展,甘地当即表示赞许。经过整整一个月的努力,他的画展先后在印度圣蒂尼克坦和加尔各答两地顺利举行。每次展出期间,他都临场作画现卖,吸引了不少的买家,让他的以画筹赈活动首战告捷。不久,他便向祖国汇去了第一笔赈款。
为了让徐悲鸿有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在两地画展结束后,泰戈尔安排徐悲鸿来到了大吉岭。大吉岭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在这里,徐悲鸿迎来了一个创作高潮,先后完成了大大小小一百多幅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愚公移山》。徐悲鸿以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正需要这不畏艰难困苦,坚持打持久战的愚公精神。这是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他一鼓作气,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幅宽四米多、高近一米五、取材于《列子》故事的大型国画。作品传至中国后,画中反映出来的强烈的艺术力量,对正在抗战中的中国人民产生着一种巨大的鼓舞作用。
(摘自《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