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物馆作为向公众提供知识、开展社会教育的公共机构,在人类文化遗存的管理等方面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博物馆本身属于非营利性的机构,因此大多数博物馆都面临着资金不足以及人才紧缺等情况。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建立志愿者队伍是一个良好的途径。然而在现阶段,我国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还面临着许多考验,基于此,本文结合日常志愿者招募管理的工作经验,尝试分析了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关方面的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策略
【中图分類号】G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5-208-03
【本文著录格式】 王宗花.关于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2,03(05):208-210.
我国博物馆自2008年起相继对公众免费开放,许多博物馆出现了游客数量激增,场馆服务人员不足等情况。为更好地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些博物馆相继开展了志愿者队伍建设。2017年颁布的《志愿服务条例》把志愿者定义为“以自己的时间、知识、技能、体力等从事志愿服务的自然人”。[1]
一、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义
现阶段,对于我国而言,博物馆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进行文化的传播。尤其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来说,博物馆的重要意义更是不容忽视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精神追求,而博物馆恰恰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除此之外,博物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大多数博物馆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在这一前提下,博物馆的接待人数得到了更为显著地提升,这也有效增强了博物馆的教育作用。不过,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博物馆存在着一个十分明显的问题是其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参观体验,同时对于博物馆的整体发展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尤其是进行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博物馆为了让民众获得更好地参观体验,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效果,还必须要对馆内的藏品进行解读。如果馆内工作人员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最终效果。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就需要社会资源进入其中,以志愿者的方式补充博物馆的人力资源,使博物馆的重要作用得以充分发挥[2]。科学地开展志愿者队伍建设,对于博物馆的发展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具体来说,志愿者对于博物馆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构成是比较多样化的,这些志愿者无论是在自身阅历上还是在解说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志愿者队伍往往能够满足不同民众的参观需求,从而使博物馆的整体工作方式能够更加多样化。很多时候,志愿者能够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参观人员讲解藏品背后的历史,让讲解更加生活化,接地气。其次,博物馆志愿者大多来自不同的行业,其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也是不同的。在为参观人员讲解的过程中,志愿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行业经验与博物馆的藏品背景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文物藏品,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除此之外,从志愿者的角度来说,当前很多博物馆的志愿者都是由学生以及高校教师等组成的,他们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其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不管是对于博物馆和社会,还是对于志愿者自身而言,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不断提升志愿者队伍建设,利用志愿者助益博物馆的全面发展,在博物馆与志愿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合作关系,互相成长,共同进步。
二、如何开展志愿者活动
(一)利用网络媒体等开设志愿者专栏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与发展,许多博物馆都建设了自己的网站,为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途径,同时也为志愿者们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比如,一些城市的博物馆就专门设有志愿者专栏,在这一专栏内志愿者们可以把自己对博物馆的发展建议,以及自己在志愿者讲解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发送上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者这一工作,有效提升了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效果。除此之外,博物馆也可以积极利用各类媒体资源来建立起属于志愿者的专栏,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志愿者的宣传范围,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加入到博物馆志愿者行列中来,扩大博物馆在社会上的影响[3]。此外,志愿者也可以为博物馆的大型活动进行引导,为参观人员提供路线引导等服务,帮助参观人员对博物馆的布局以及展览的具体分布有细致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志愿者自身的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开展送展以及巡展等活动
志愿者对博物馆藏品的讲解,本身更加具有亲和力,能够更好地让观众体会到藏品背后的历史价值。现阶段,博物馆内有许多高校志愿者,因而博物馆可以与高校志愿者合作,开展送展以及巡展进校园等活动,通过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让高校志愿者进入到校园中,为中小学生讲解传统历史文化。与此同时,博物馆也可以与当地社区、企业等进行合作,送展到社区,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博物馆的宣传效果,也可以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意义不容忽视。
以笔者所在的临朐县博物馆为例,2020——2021年期间,博物馆组织志愿者开展了近100场以“移动的博物馆 百姓的大课堂”为主题的系列社会教育活动,把文博课堂、山旺化石AR数字化互动、移动博物馆典藏精品展、历史文化宣传等送到百姓家门口,让民众足不出户就能看展览、玩互动、涨知识,活动的举办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临朐文物志愿服务队被评为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三、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策略
(一)进一步加强年轻志愿者的业务培训
对大学生来说,志愿者活动是进行社会实践的良好途径。在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中,大学生志愿者的人数比较多,他们本身精力比较旺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他们的加入,为博物馆输送了大量新鲜的“血液”,这些年轻的志愿者对于讲解这一工作本身是充满着热情的,但是时间一久,这种状态可能会发生一些转变。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坚持服务的年限不会超过三年,其中也包括学生毕业、就业等的原因,这种流动性较大的情况一是会给博物馆带来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二是博物馆志愿者的整体水平也难以得到较为明显地提升。此外,一些刚刚加入的志愿者对于文物信息的掌握不够全面,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难以满足参观者的需求;一些志愿者由于未经系统培训,在接待礼仪等方面存在着不足。虽说,志愿者本身具有一定公益性,但是志愿者也必须担负起自身的责任,对参观人员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因为是志愿者就让观众的参观体验大打折扣。因此,对于博物馆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承担起自身的社会教育责任,就必须要切实担负起对讲解员的培训以及培养等责任[4]。
通过科学开展培训工作,一方面能够增进志愿者对博物馆的了解,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增加自身知识储备,让志愿者真正热爱上博物馆事业;另一方面能够促使新加入的志愿者尽快进入角色,为观众提供告高质量的参观服务。总而言之,对于博物馆来说,为了能够进一步维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提高博物馆志愿者的整体素质,需要充分结合应聘者的学习、专业背景,征求应聘者对于志愿者岗位的意见,同时在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博物馆馆藏和陈列展览制定统一的培训内容或者教材的前提下,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讲解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等工作。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
现阶段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博物馆在进行志愿者招募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门槛过高或者门槛过低等情况。而这两种极端的情况对于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而言都是十分不利的。如果博物馆在进行志愿者招募的时候,所设置的门槛比较高,可能会失去一些本身十分热爱志愿工作的人员;如果所设置的门槛比较低的话,可能会导致一些志愿者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这些情况都是不利于博物馆发展与建设的[5]。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对于博物馆志愿者管理者来说,还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志愿者招募。针对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在进行志愿者招募的时候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募,并且可以设置不同的招募门槛,不断扩大博物馆志愿者队伍。比如,一些历史类博物馆在招募志愿者时,可以选择一些对历史人物以及各類历史事件较为了解的人群。如重庆的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1963年《红岩》小说的出现,影响了当时的许多人,这些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红岩情怀,对于红岩的了解会更为深入,和大学生群体相较而言,优势更为明显,可以作为主要的招募对象。
(三)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
1.加强博物馆协会的引导作用
2.现阶段博物馆志愿者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一些博物馆在进行志愿者管理这一工作时,往往缺乏较为规范的文件,导致志愿者难以受到约束,管理较为松散。其次,一些博物馆虽然制定了志愿者管理制度,但基本处于一种不够完善的状态,导致制度往往流于形式,无法为志愿者队伍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5]。针对上述情况,博物馆协会应该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引导。比如,对现有的志愿者制度进行进一步地完善,细化各项志愿者职责,合理利用好现有的志愿者资源,做好志愿者队伍的统筹规划,形成志愿者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于博物馆协会而言,应该要注重做好博物馆之间的协同工作,并且要积极做好志愿者的组织、协调、服务等工作,及时改进与完善志愿者制度以及管理上的不足之处,实现博物馆的良性发展。
3.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当前大多数博物馆都缺乏较为健全的志愿者绩效考核制度,而这种绩效考核制度上的缺失往往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首先,志愿者不属于博物馆的编内人员,因此在对志愿者进行考核的时候,正式员工的考核方式并不适用。其次,一些博物馆会认为志愿者的工作本身就是不求回报的,而这种性质其实也导致了志愿者的工作以及物质之间难以有较为明确的关系。最后,大多数志愿者的流动性较强,在博物馆进行服务的时间往往也是不确定的,这也导致绩效考核制度难以落实。对于上述情况,博物馆应该及时建立起全面的志愿者绩效考核制度。虽然说,大多数志愿者在博物馆进行讲解工作并不是为了获取物质报酬,但是对于博物馆本身来说建立起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来对志愿者进行鼓励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博物馆可以定期对志愿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其考核的内容可以从志愿者的出勤以及志愿者义务讲解的时间等方面进行考量,对于一些较为优秀的志愿者可以进行表彰,并可以进行物质上以及名誉上的鼓励。合理与科学地绩效考核,能够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积极性,使博物馆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
.4.建立激励制度
当前许多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由于志愿者的激励制度等不够完善,第二方面是志愿者对于志愿工作本身缺乏足够的认知,在投入到这一工作中时,没有思考清楚,可能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工作压力;也有一些志愿者本身的服务时间不确定,志愿热情也不能够持久。许多原因导致博物馆志愿者频频流失,由于流动性大,管理起来难度也大[6]。虽然志愿者是自愿付出,不追求物质上回报的,但志愿者本身也是有一定心理需求的。对于志愿者来说,他们也希望能够在进行志愿工作的时候获得肯定,实现自我价值。基于此,博物馆除了可以给予志愿者适当地经济补贴之外,还可以给予一些精神上的奖励。此外,博物馆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志愿者表彰大会,对优秀的志愿者进行表彰,更好地调动志愿者积极性,使志愿者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博物馆事业中。
(四)提高志愿者专业素质
1.提高志愿者道德水平
博物馆志愿者和教师这一工作有一些相似之处,志愿者往往也是要向观众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因此,较强的道德素质是博物馆志愿者的首要必备条件,对于博物馆来说,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必须要对志愿者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及社会责任感进行考核。志愿者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要为自己的语言和行为负责,避免产生误导性的错误。
2.丰富志愿者历史文化与民俗等知识储备
博物馆是对观众进行文化熏陶的一个重要场所,与一般的传统课堂有所不同,博物馆主要是把历史文物作为讲解的对象,从而达到一种良好的社会教育作用。志愿者是博物馆与群众之间的纽带,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于志愿者来说,还需要对历史文化以及民俗等知识具有更为全面地了解,即便是作为业余的博物馆工作者,在日常也应该要不断精进自身的历史文化,积极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只有对博物馆内各类文物藏品等有深刻与全面地了解,才能够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为参观人员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
3.提升志愿者形象与态度
虽然说志愿者并不属于博物馆的正式员工,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出了博物馆的精神面貌。志愿者在进行讲解服务的时候往往是需要与参观人员面对面的,而参观人员在观看博物館展览的同时也会注意志愿者的整体表现。可以说,志愿者的表现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参观效果,而志愿者的衣着也会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志愿者的整体风貌。因此,对于志愿者来说,在进行志愿服务时,还应该穿着大方得体,适当运用动作、表情丰富讲解内容,与参观人员产生情感共鸣,使参观人员能够切实学习到知识。
4.提高志愿者语言阐述能力
博物馆展览中对于藏品的文字描述一般是比较少的,对于参观人员来说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藏品信息,往往需要志愿者的介绍。因此,对于志愿者来说,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良好的语言修养可以帮助志愿者在进行讲解时,发音更加标准,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从而带给参观人员更多文化美的享受。
(五)给予专家志愿者充分人文关怀
一些中老年志愿者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往往不会太在意志愿者的物质奖励等。他们之所以会充当志愿者,大多是为了情怀,对于文物具有十分深入的理解。专家志愿者的优势,是年轻志愿者们难以具备的。相较于年轻志愿者来说,中老年专家志愿者大多比较稳定,流动性较小。虽说这类志愿者的人数往往比较少,但他们依旧是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是青年志愿者们的榜样,对于此类中老年专家志愿者来说,博物馆还需要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中老年志愿者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不如年轻人。基于此,从博物馆的角度来说,要为中老年志愿者创造出一个更为舒适的工作氛围。比如,在一些较为恶劣的天气中,博物馆可以从他们的体能方面给予一定的关怀,或者是在雨雪天气中给他们准备雨伞,为他们安排车辆进行接送等。
四、结束语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先对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意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并简单介绍了开展志愿者活动的方式,最后从进一步加强年轻志愿者的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提高志愿者专业素质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博物馆志愿者建设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将能够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的整体发展。相信随着志愿者队伍建设工作的不断完善,博物馆也能够更好地发扬和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为公众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F%97%E6%84%BF%E 6%9C%8D%E5%8A%A1%E6%9D%A1%E4%BE%8B/19671555.
[2]殷燕.加强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思考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20-121.
[3]郭蓓.关于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37-138.
[4]潘宇.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队伍建设之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10-112.
[5]吴月.关于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思考探析[J].赤子,2019:16.
[6]韩慧妤.加强博物馆志愿者队伍建设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4:131-132+134.
作者简介:王宗花(1976-),女,汉,山东潍坊,本科,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