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还记得“名师在线”开头那两道作文题吗?
题目一:(2021年四川自贡卷)阅读以下材料,从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写出来。
一块石头躺在地里,他针对时雨发出了非议:“嘿!它算出足了风头,它有什么了不起!你瞧,人们像恭候贵宾似的,对它欢迎备至。它到底作出了什么功绩?只不过飘洒了两三小时!人们何不打问打问我的身世:我长期住在这里,文静、谦虚,随遇而安,彬彬有礼。但我从未听到过感谢之词。怨不得人们咒骂这个世界,的确一点也不公平合理。”
“住嘴吧!”发话的是只虫子,“雨下得虽短,但滋润了干旱的土地,它将农夫的期望变为现实。你在地里完全无用,而且多余。”
题目二:(2021年上海卷)《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有意思”有这样一种解释:有意义,耐人寻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大多如此。请以“比看上去更有意思”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杨老师说,很多同学会选择题目二,因为它看起来比题目一简单多了。注意,是“看起来”。如果你认为选择题目二就能减小难度,那可就打错如意算盘了。请接受老师的灵魂拷问:
1.题目是“比看上去更有意思”,那么,“看上去”是什么样子?
2.它的“更有意思”体现在哪里?
3.你是如何发现它“更有意思”的?你打算如何体现题目中的“比”“更”这些字?
其实,上海卷这道题还是思辨性写作。比起前面讲到的以材料作文形式出現、在审题立意上有难度的考题,这类题目更注重在内容上考察同学们的思辨力。“比看上去更有意思”考察的正是同学们对“现象与本质”这一哲学关系的认识。
除了“现象与本质”,在中考考场上,还有许多常考的哲学关系。如2021年贵州贵阳、安顺卷“我正在准备”,考察“过程与结果”;2021年浙江杭州卷“超常发挥与正常发挥”考察“必然与偶然”;2020年重庆B卷“绊·伴”,暗含“对立与统一”......
下期特别策划,将继续围绕思辨性写作展开。编辑部邀请知名教研员为你梳理中考考场上常考的N个哲学关系,并提供高效实用的方法助你击破写作难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