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Y 胡雪慢
作为一座私人住宅建筑,Indigo Slam的混凝土立面充满了光影带来的明暗变化,而在其背后的则是宁静宜人的生活空间。对页:Judith Neilson站立于建筑一层,可容纳60人用餐的餐厅空间之内,其身后为俄罗斯艺术家Natalia Nesterova的布面油画作品《Noah’s Ark诺亚方舟》。
客用公寓楼位于建筑整体一侧。位于三层宽敞明亮的影音室内,人形雕塑《The Ride骑行》来自印度艺术家Farhad Hussain;布面油画《偏下- 有厚度的90X120蔚蓝色》、铝板油画《红-色度》与《上-居中》来自中国艺术家陈文骥;其下木质储物柜来自BD Barcelona,由Jamie Hayon设计;右侧Tallboy 彩色储物柜由ArthurSeigneur 与Adam Goodrum 设计并制造。
位于建筑三层的第二餐厅空间内,布面油画作品《白银》来自中国艺术家刘韡;其右侧远处木板油画《Binary Rhythm (Ⅱ)二进制的节奏(2)》来自英国艺术家James Hugonin;青色陶瓷作品来自中国台湾艺术家蔡晓芳;木质方桌、边几均来自Adam Goodrum;胡桃木餐椅来自Khai Liew。
Judith Neilson是改变悉尼的人之一,但她改变的当代景象远不止此。她把750余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通过“白兔美术馆”(White Rabbit Gallery)向世人清晰展示,你可以在官网线上观展,如身临其境般领略每件展品;或有机会前往悉尼,真正地实地感受,此番细节足见真章—她早已逾越兴致式收藏,而是在倾力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无形间成为一位力量巨大的贡献者。Judith现年76岁,一头银发,干练飒爽,频繁登上南半球的新闻头版—不是其艺术品存放设施“Dangrove”又如何优化了艺术品保存技术,就是某日她创立的Phoeni x Central Park(一个集展示表演、艺术和设计的综合建筑,2021年获得WAF的全球最佳文化建筑奖)又有新的热门表演。对于每个项目,她不会收敛野心—除了渗透社区、发挥文化价值,亦要求建筑本身能够充分书写新的城市风貌。当她的私宅在Chippendale区落成时,这座混凝土建筑紧挨20世纪早期的露台排屋与PhoenixCentral Park,对街便是由她创立的白兔美术馆,素净混凝土风骨与鲜明意外的结构连贯起一片新的街区氛围。“它至少能够存在一百年”,她把自己的诉求向曾设计了白兔美术馆的建筑师William Smart一言蔽之,最终她的家以耐久性材料和被动式技术为骨,在形式与空间上,则形成澳洲风土与现代建筑融合的风范。
2.住宅主楼梯,洗练整洁的空间内反复出现着与建筑外立面相同的设计语言与线条元素。布面丙烯作品《世界(天下)》来自中国艺术家肖雄与张慧。
1. 位于建筑三层正面的露台, 拱形卷曲式的外墙设计兼顾了公共与私密性, 可俯瞰建筑北侧的O’ConnorStreet(奥康纳大街)。2. 客用公寓影音室另一侧,位于电视柜上的大理石雕塑《复活》来自中国艺术家奚建军;古董硬箱来自Louis Vuitton ;左侧扶手椅、长凳均来自Poltrona Frau ;Bob多人沙发来自KOOKU;茶几、远处扶手椅均来自Khai Liew ;Blur地毯来自Nani Marquina,由Erwan& Ronan Bouroullec设计。
3. 相较于建筑与公共空间的戏剧张力,位于二层的主卧室更显温馨。左侧墙面上的纸本水墨作品《舞动之春》来自中国艺术家游思;近处卧榻、地毯均来自Khai Liew。
Judith站立于通往二层主卧室的楼梯之上,楼梯尽头的布面丙烯作品《阅读07》来自中国艺术家李山。
Judith Neilson,出生于津巴布韦,大学期间曾学习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和摄影,八十年代早期移居澳大利亚,作为创意总监,在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广告机构工作超过二十年。Judith创立的“白兔艺术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收藏机构,共收藏了超过750位中国艺术家的3000件作品;亦由她创立的白兔美术馆于2009年正式开馆,每年策划举办两个基于白兔藏品的展览。同时她长期以来致力于当代建筑探索和全球的慈善事業,由于她在慈善和艺术上的贡献,于2016年获得澳大利亚勋章。标志性翻卷的外立面形如雕塑,落定了人们对这座私宅建筑的第一印象——一件坐落于悉尼Chippe ndale Green中央公园南侧的巨型雕塑作品。这些卷曲结构打破了混凝土固有的沉重,反而令其轻盈起来,同时自然形成天窗。这些天窗与常见的平开窗创造出室内层次交错的光线—日光便是设计的主线索。阳光会连续出现在建筑每个转弯或楼梯尽头处,时而舒缓而入,时而一泄如注。在一层高达12米的大厅内, 一座开放通阔的楼梯畅然通向二楼, 这是Judith在家中最喜欢的地方,“有时,我就坐在楼梯上放松或思考”。
高梯形成气宇,而铺设它的砖砌地面更从此贯穿了整座建筑内的空间,仅除卫浴间以外。砖块被处理成平实的裸白色,刻意铺设得些许松散, 走在上面会发出踢踏的响声, 这是Judith喜欢的。沿着楼梯蜿蜒向上,会途经中国当代艺术家李山、肖雄和张慧的画作—画与净白的空间形成张力。二楼是主卧与客用卧室,可以远眺到北面的公共花园,竖立的木质遮阳板充当窗帘,能被统一控制。在Judith的要求下,建筑综合自然采光和对流通风,亦应用太阳能和循环利用雨水,尽可能以取之自然的方式减少能耗,这座建筑也因此摘得诸多可持续建筑荣誉。
仿佛是有意让楼梯的漫步成为感受艺术的前奏,用于聚会待客的餐厅、影音休息室、厨房还有书房都被安排在三层。砖砌地面延伸到露台,外侧被弯拱的混凝土墙包裹,亦保证了私密性。Judith挑选了每件作品与其陈列的位置,比如艺术家陈文骥强烈的抽象表达落在影音室,打出一枚令人联想起虚拟世界的符号;龚剑描绘的植物则正对客用卧室的露台,画与真实的自然仿佛也有互文。画作与空间的相形会令人想起Judith年轻时平面设计的经历,但通过色彩去建立艺术与空间的关系还是粗浅,而其中潜在的关系就像家中砖地的响声,是Judith不与人言的感知……
1. 主卧卫生间,可统一控制的宽大木质格栅板充当窗帘,开合之间将阳光引入室内。
2. 天井庭院一侧,由花岗岩、钢铁与青铜组成的雕塑作品《Entangled Head III 纠缠的头3》来自南非艺术家Angus Taylor。
建筑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一串串铃铛由工人抓起,任意扔向各个角落。“ 我从中国购买了几公斤铃铛, 之前工人们还会放在袋子里祈求好运。”Judith的确着迷于事物的隐喻,就像这座私宅建筑以美国作家Robert Crais的侦探小说Indigo Slam为名, 无论在门前将这本书埋入混凝土内好似一场仪式,还是在卧室床头放上她在埃及胡夫金字塔前拾到的马蹄铁, 她相信事物有其讳莫如深的内在。“ 我相信有些东西被人丢弃了,但它正好出现在你的路上,你便需要照料并接管它本有的记忆。”言语中的她自己,让人不经意间领会到为何她热忱于东方文化和艺术。从1999年去北京旅行结缘艺术家王智远的雕塑开始,到如今通过“白兔艺术基金会”已收藏有3000余件中国艺术家作品,“我觉得世界还没真的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她将自己的收藏也看成是在收集整理她与所有人身处此中的全球历史。这与她始终在城市中创造新的建筑模式仿佛一脉相承——一个活在当下并想定义“当代”的人。“我总是向前看,从不后顾,如果我当下遇到了岔路,我会转弯。”
3. 主卧室淋浴房,黄铜浴缸表面纹理由手工锤制而成,来自新西兰品牌All Things Copper。4. 主卧室另一侧,架上黏土作品《UntitledVI 无题6》来自俄罗斯建筑师与艺术家Alexander Brodsky ;点金陶瓷容器来自中国台湾艺术家柯有政;茶几与休闲椅均来自Khai Liew。
私人泳池位于建筑內侧天井庭院中,四周由建筑外立面混凝土结构与多种植物环绕,极具私密性。
由街区北侧的Chippendale Green中央公园回望这座由混凝土、玻璃与钢材构成外立面的建筑,它在无形间已然不啻为一座私人住宅,更成为了一座悉尼城中不可多得的建筑景观,一座由艺术启迪的建筑雕塑。
借鉴法国室内设计师Jean-MichelFrank 的做法,入门处铺设了羊皮纸,而由Irakli Zaria本人设计的陶瓷桌子,和Stephen Antonson设计的石膏制“原子枝形吊灯”(Atomic chandelier),都尽显对材料的巧妙运用。对页:与卧室相邻的客厅一隅,对单色调运用的手法延续到了家具的选取中。
Irakli Zaria,室内建筑师及设计师,来自格鲁吉亚。在完成经济学学位之后,他前往莫斯科,进入Details Design学院深造,如今仍在那里任教,并在毕业后开设了自己的室内设计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