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嘉晓,吴 清,,陈 刚,郭雅茜
(1.澳门城市大学 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澳门 9990781;2.肇庆学院a.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b.发展规划处,广东 肇庆 526061)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已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肇庆作为一个山水文化之城,旅游资源丰富,资源品位度和知名度高,在抢抓全省“双区驱动”“双核联动”的大背景下,推动肇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意义重大。
质量发展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国内关于旅游质量的研究,有的集中于影响因素的探索,如卢小丽[1]、姚娟[2]、黄子璇[3]等学者基于游客感知效应,主要通过结构方程、回归模型等方法探索影响旅游质量的因子,另外还有旅游发展质量测评、分级与测定[4-5]等。而国外关于旅游质量的研究多侧重于概念的解释,旅游质量测评的维度(具体可将旅游质量分成二维[6]、三维[7-8]以及五维[9]),旅游感知满意度的认知与旅游要素质量的调查评价[10-12],以及旅游质量对消费者与企业的影响等,多采用实证分析。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不再局限于某一区域的旅游发展质量,开始研究旅游与空间的关系,如旅游资源、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13-14]。研究空间多集中在县域、省域、滨海地区[15-16],空间关系以某一要点着重探讨,如城市旅游效率、入境旅游、信息化与旅游大空间的差异与溢出[17]。上述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旅游竞争力是指旅游经济活动中的竞争主体把资源转化为利益的综合能力[18]。本文在系统梳理现阶段肇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模型对肇庆市旅游业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肇庆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以期为肇庆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2015—2019年期间,肇庆市国内旅游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结合表1可知,国内旅游收入占GDP比重持续保持10%以上。就2019年而言,肇庆国内旅游总收入达325.65亿元,占GDP比重14.48%,旅游业已逐渐成长为全市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产业地位明显增强。另外,2015—2019年肇庆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也在持续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肇庆市旅游产品日益成熟,旅游品牌日趋成形,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旅游营销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
表1 肇庆市2015—2019年旅游收入及其占GDP比重情况
肇庆市紧抓旅游产业发展,大力推动旅游全要素发展,按照旅游业传统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构建产业链条,具体表现在:(1)旅游经济稳步上升。2019年全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47.94万人次,国内过夜游客1386.10万人次,增长5.2%,国内旅游收入340.82亿元,增长5.5%[19]。(2)住宿设施不断完善,旅行社蓬勃发展。2019年全市现有各类宾馆(酒店)共497家,旅行社数47个[20],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功能齐全的旅游服务网络设施。(3)旅游商品开发成效显著,旅游商品不断丰富,比如绿色农副产品、当地名优土特产、以端砚为代表的工艺品等,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商品体系,旅游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肇庆市大力推进“旅游+”多元化发展。“旅游+体育”如火如荼,2018年首创“肇庆徒步日”,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截至2019年,累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16场,打造出一批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肇庆徒步日活动已累计进行20余场,共有12万余人次参与,有力推动了健康活力肇庆的建设[21];“旅游+演艺”渐入佳境,参与“魅力中国城”竞演活动,打造了“中国砚都·七星肇庆”金字招牌,“请到肇庆过大年”“鼎湖山音乐节”“百姓大舞台”等文体惠民活动精彩纷呈,旅游品牌形象不断提升;“旅游+文化”稳步推进,紧抓府城保护与复兴项目建设,打造府城草鞋街样板间,开发府城文旅产品,创建历史文化街区夜间旅游消费“打卡地”,依托包公廉政文化、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红色文化等初步打造了系列廉政教育红色旅游线路;“旅游+乡村”带动振兴,以肇庆千里文化生态旅游大环线为切入点,沿环线分期分批创建乡村旅游目的地[22],依托各地区资源开展的自驾游、乡村游学、开笔礼、美食节等活动精彩纷呈。
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肇庆市大力推进硬件设施建设与顶层设计。在硬件设施建设上,逐步完善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体系建设。2019年肇庆市共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13个,包括8条旅游精准扶贫重点村设立的旅游咨询服务点正常运营[23];积极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智慧化水平,探索全域智慧旅游发展新方向,促进智慧旅游平台搭建与运营;加强全市旅游部门新媒体建设和联动,构建“两微一端”旅游政务新媒体大格局;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以旅游满意度为导向,始终把“厕所革命”作为旅游业的“一号工程”抓紧抓实;不断优化完善旅游决策与管理顶层设计,成立肇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将旅游发展作为全市重大工程来抓,有效破解了旅游工作协调困难的问题。
如今肇庆市旅游业正在深度参与大湾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战略,力争实现资源共有、市场共享,但内部旅游竞争日趋激烈,有必要对肇庆市旅游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估,因此本文借助SWOT模型对肇庆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展开综合评价,以准确把握肇庆市旅游业发展方向,深入分析现阶段肇庆市旅游发展形势。
1.旅游资源丰富,组合条件较好
肇庆旅游资源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覆盖面广,类型丰富。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设定的类型,肇庆市拥有旅游资源主类8项、亚类25项、基本类型101项,分别占所有类型的100%、80.65%、65.16%[24]。就影响力而言(表2),鼎湖山生态旅游资源达到了世界级水平,七星岩山水资源、龙母文化、宋文化、端砚文化达到国家级水平,旅游资源形成了高—中—低的金字塔式结构。资源空间组合上,东部以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叠加,西部山区以生态资源为主、地方文化为辅而进行资源相融,总体形成点(景区)、线(西江、主要交通线)、面协调发展的空间组合特征。
表2 肇庆市主要旅游资源影响力划分
2.旅游区位条件优越,紧靠湾区市场
粤港澳大湾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20年末总人口约为7000万人,拥有广州、深圳、澳门、香港四大国际性大都市,为肇庆市旅游发展提供了庞大的旅游市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将进一步破除区域间的行政壁垒,推动地区人员、资金、信息交流与合作,推动旅游资源与市场的共建共享,激活湾区内部旅游市场,对提升肇庆与港澳的旅游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肇庆市旅游资源禀赋较好,集岭南山水与岭南文化特色于一体,具有品位高、开发价值大,类型齐全、组合状况好,分布成网成线的特点,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坚实。
1.资源潜力挖掘不够,景区建设力度不足
就全市而言,肇庆市旅游资源开发潜力仍具有较大上升空间。一是人文资源的挖掘力度不足,特别是端砚文化更多停留在工艺美术品产业层面,旅游商品化不明显。二是生态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肇庆市西北板块拥有众多品位度较高的生态文化资源,如封开山岳峡谷资源、怀集生态温泉等。截至2021年,肇庆市共创建5A级景区1家,即星湖旅游景区;4A级旅游景区5家,分别为肇庆市德庆龙母祖庙景区、肇庆市德庆学宫景区、肇庆市德庆盘龙峡景区、肇庆市封开龙山景区、肇庆市四会奇石河景区。高级别景区数量有待增加。就全省范围而言,肇庆高级别旅游景区发展落后于其他地级市。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总数广州以30家排名第一,清远以19家排名第二,次之为佛山17家,肇庆市共拥有6家4A级及以上景区[25],省内排名十二,4A及以上级别的旅游景区总数与其他地市差距较大。旅游景区建设更多停留在资源产品表面,缺乏深入整合和系统策划。
2.基础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大型文旅项目缺乏
一方面,与粤港澳地区其他城市相比,肇庆市接待设施水平有待提升。以三星级及以上酒店总数为例,2020年珠三角9个城市中,肇庆(17家)与广州(141家)、深圳(68家)等相比差距较大,星级酒店总数仅高于中山(11家)、江门(10家),排名相对靠后[26]。另外,肇庆目前虽然已有广佛肇城际铁路联系广州、佛山,但车次较少,公交化运营不够。同时,肇庆市高铁站远离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接驳不及时,旅游集散功能不集中,集散效率不高,高速公路网络密度低于大湾区其他城市。另一方面,肇庆作为传统山水型旅游城市,旅游产品更新不足,停留在传统观光旅游项目,缺乏有影响力、聚人气、体验性较强的大型文旅项目,旅游吸引力不够,市场规模难以形成跃升式发展态势。
1.对外旅游交通改善,区域旅游合作前景广阔
随着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广佛肇城际铁路等高速通道的建成通车,肇庆对外交通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肇庆市的交通枢纽地位大大提升,也为西部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机遇。另外,《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构筑休闲湾区”,“推进大湾区旅游发展,依托大湾区特色优势及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构建文化历史、休闲度假、养生保健等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丰富粤港澳旅游精品路线,开发高铁‘一程多站’旅游产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为肇庆市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有助于肇庆市发挥自身在生态康养和地方文化方面的比较优势,共享湾区国内、国际旅游市场。
2.实施旅游振兴战略,着力成为湾区新秀
肇庆市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2019年出台了《肇庆市实施旅游振兴三年(2019—2021)“十大行动”计划》,将旅游业上升到全市发展的战略层面,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未来肇庆旅游产业应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抓住旅游产业发展黄金期,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同时,立足肇庆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历史文化与土地空间等优势,打造大湾区绿色发展示范区、绿色崛起先行区,将肇庆打造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新都市。
1.周边城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的竞争
近年来,各地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周边地市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肇庆作为传统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面临着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部分产品受到较为明显的形象遮蔽。生态观光旅游面临清远、惠州等地的竞争,鼎湖山生态休闲旅游面临西樵山、丹霞山、罗浮山的竞争与遮蔽,七星岩面临着桂林山水的竞争与遮蔽;广府文化旅游面临着佛山与广州的竞争,龙母祖庙面临佛山祖庙的旅游竞争,民俗文化面临着广州、佛山地方文化的竞争。
2.旅游产业发展面临新形势
当前旅游市场需求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趋势,如生态体验旅游发展如火如荼、文旅融合趋势显著、康养度假旅游逐渐兴起等。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游客对旅游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旅游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游客对康养的需求不断提升。面对旅游产业呈现出来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以传统山水观光型为主的肇庆旅游业的发展与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综上所述,结合图1总结可得,肇庆市旅游高质量发展优势明显,旅游资源禀赋较好,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总体上形成了点(景区)、线(西江、主要交通线)、面协调发展的空间组合特征,旅游区位条件优越,紧靠湾区市场。不足的是,资源潜力挖掘不够,景区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服务设施水平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未来,肇庆旅游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对外旅游交通的不断改善,区域旅游合作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合作中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抓住旅游产业发展黄金期。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肇庆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周边城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的竞争,以及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出现的新形势、新趋势的挑战,以传统山水观光型为主的肇庆旅游业发展更加需要考虑转型升级的问题。
图1 肇庆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SWOT分析图
结合肇庆市旅游资源禀赋的优势以及资源潜力挖掘不够、景区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实际情况,从构建大健康旅游格局的角度出发,定位于大健康的主题,对其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尝试从战略、空间格局、具体业态以及景区运营等方面提出系列优化路径。具体来说,围绕“一廊一带一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深度参与幸福产业带和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将健康文化全面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各要素,力争在全市形成大健康旅游新格局。先是在空间格局上做强“一核”、做大“一廊”、做特“一带”。加快推进“古端州·新活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沿线打造肇庆城市RBD(城市商业游憩街区),构建肇庆城市休闲旅游的引爆点。做大“一线”供给,特别是“肇庆千里文化生态旅游大环线”,盘活沿线现有景区,再造一批潜力景区,争取一批国家旅游发展平台,创新一批新型业态,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形成以重点景区为支撑、新型业态为补充的多层次健康休闲接待体系。加快推进西江百里历史文化风光带建设,围绕端州、鼎湖、德庆、封开四个县区,进行串联开发,打造新区-鼎湖生态康养谷、龙母小镇与南药小镇。其次是稳定传统产业、培育主导产业、拓展新兴产业,深入推进传统景区景点复兴,稳固传统产业,以大健康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根据肇庆区位条件与健康资源,重点发展健康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发展非标住宿,包括酒店公寓、主题民宿、汽车营地等,增加共享方式充实各业态的运营模式,创新接待方式与运作模式,丰富新业态种类与数量以拓展新兴产业,最终形成梯度推进、三极齐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现阶段肇庆旅游接待水平发展已相对成熟,但与一些先进国家的旅游服务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结合上述关于基础服务设施不足的分析,此处从以下三点提出建议。
1.参考领先水平标准,完善肇庆接待服务内容
酒店业应针对国际客源和高端市场增加有效供给,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化住宿需求;景区以大健康文化为主题,结合各景区已有项目,形成主题突出、服务类型丰富多样的景区接待;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为重点完善配套公共设施,加强快速交通建设,打造新机场—肇庆火车站—肇庆东高铁站快速交通环线。
2.分阶段推进打造领先水平的接待服务
前期以标准化建设为主,在全市范围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特别是以服务要素标准化为中心,全面推进景区、酒店以及城市建设方面的国际化水准,打造岭南地方化特色,建成大湾区旅游名城。后期以非标准化建设为主,以创新为手段,以健康文化为主题,在全市旅游企业及涉旅单位推进以接待服务国际化与地方化为目标的创新活动,最终达到景区服务个性化、服务要素高端化、城市服务特色化的目的,全面建设领先水平的接待服务。
3.重视接待服务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来大量补充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同时注重对已有人才的培养。通过与国外旅游企业合作,进行人才互换交流,选派有潜力的专业人才到国外进修,接收先进地区专业人才来肇庆挂职等,采用多种方式培养本地专业人才。
通过上述SWOT分析可得:一方面肇庆面临着周边城市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竞争,需持续加强旅游产业的发展后劲,应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找准发展定位,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对外交通的不断完善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政策的大力支持,肇庆旅游发展亦面临众多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是综合上述分析所提出的优化路径之一。具体来说,即通过区域合作,借力粤港澳大湾区的世界地位,释放肇庆的地域与资源红利,打造出世界水平的旅游线路,力促多层次区域合作格局形成。主要开展三个层次的区域合作:(1)广州、佛山、肇庆三市的区域合作。通过开发共同市场,推动“多彩广佛肇、岭南真味道”主题游线的发展,实现客源共享,形成深层次区域合作。(2)与香港、澳门的区域合作。通过共建旅游项目,形成活跃的、提升层次的区域合作,构建康养度假小区,共建旅游线路,开通肇庆至港澳的西江邮轮线路。(3)与大西南区域合作。利用肇庆作为大湾区西南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以“华南五市”旅游合作为抓手,将肇庆打造成大湾区与大西南之间的旅游中转站和重要旅游节点城市,形成有影响的、拓展层次的区域合作。设计开发三级旅游线路,以区域旅游合作为基础,立足世界旅游目的地,瞄准大湾区旅游客源市场,设计并开发多层次、多类型的旅游线路。
如今,旅游市场需求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趋势,需时刻结合市场所需,推动要素市场发育,激活旅游消费市场。一方面应重点培育七大要素市场,即培育美食要素市场,完善住宿要素市场,推动购物要素市场,创新游览要素市场,发展娱乐要素市场,开发新要素市场,同时积极谋划夜间消费要素市场,从而建成高水平的供给市场。另一方面,多措并举激活消费市场,打造“肇庆有礼”旅游商品统一品牌,景区销售以“好故事”与“好场景”为营销亮点,每个景区设计好一个场景,讲好一个故事;对景区特价门票、饭店住宿和餐饮特惠套餐进行套价销售,形成旅游产业的整体销售;强化消费市场监管,实行不合格商品退市、消费纠纷和解与消费侵权赔偿先付制度,推动消费源头治理。打造景区、商品等文化IP,以之为营销手段与亮点;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形成消费新增长点,在健康、养生、养老服务领域成立专门机构,并扶持社区中的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
肇庆作为传统山水型旅游城市,若旅游产品更新不足,停留在传统观光旅游项目,市场规模则难以形成跃升式发展。对此,搭建产业融合平台,创建大型文旅项目是有效的应对手段。一是建设产业融合综合平台。利用已有广电、酒店、场馆等物理空间与设施,以互联网为纽带,以创客空间、共享空间等为形式,将之建成产业融合发展的基地。可先行在府城开辟一定区域作为旅游业与文化业的融合平台,以旅游文化创意商品的开发为突破口,探索平台的运作模式,再向其他行业融合,以及向下辖市县推广。二是多措并举促进文旅体互兴。充分利用肇庆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生态康养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推进招商服务工作,吸引深圳、广州、香港、澳门等核心城市文旅龙头企业参与肇庆市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积极推进肇庆府城保护与复兴、端州区房车营地、鼎湖区康养旅游基地、广宁县绥江文旅项目和高端医疗康养园等休闲生态旅游项目,力争成为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内的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