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仙
花山锑(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南外带(即江南过渡带),空间上属于扬子陆块之下扬子前陆带与江南隆起带的交汇部位(图1),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区域内已发现多处锑(金)矿床,如金家冲、罗冲和宋冲等锑(金)矿床(点)以及多处卡林型、低温热液型锑金矿床;此外,在该成矿带内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铅锌、铜、钼等多金属矿床,如安子山铜钼矿床、马头钼矿床和黄花尖铅锌矿床等,显示出区域巨大的找矿潜力。近些年来,随着找矿勘查程度的不断深入,在花山矿区内已发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锑(金)矿化带,在垂向和走向方向上均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鉴于此,本文在系统总结花山锑(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研究矿体特征以及赋存规律,明确找矿方向,为进一步找矿勘查提供参考。
图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示意图
花山锑(金)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与江南隆起带的交汇部位,研究区横跨了江南前陆反向褶冲带和江南过渡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在空间上属于区域性七都复式背斜的次级背斜北翼(三岗尖背斜),同时在空间上位于东至断裂带的东侧,区域性含锑(金)断裂带高坦断裂呈北东向经过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条件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
矿区出露地层较为齐全,以古生界地层为主(图2),由老到新依次为:①下寒武统黄柏岭组硅质岩、碳质硅质页岩,分布在矿区中部,在空间上位于F2断层北侧,与区域锑、金矿化关系密切;②中寒武统杨柳岗组条带状泥质灰岩,主要出露于矿区南西侧,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与区域锑、金矿化关系密切;③上寒武统团山组,区域上为一套灰色—灰白色的中厚层微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及竹叶状砾屑微晶灰岩组合,矿区主要出露中厚层微晶灰岩;④上寒武统青坑组白云质灰岩;⑤下奥陶统仑山组为一套灰色—灰白色的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等,局部夹有燧石条带及结核,矿区主要出露灰质白云岩;⑥下志留统高家边组上部为黄绿色中薄层长石石英砂岩,中部为黄绿色的页岩、砂岩等,下部为灰黑色页岩,矿区主要出露该组中下部岩石,以砂页岩为主;⑦第四系残坡积物及冲洪积物。
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发育F1和F2断层。其中,F1断层属于印支期的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区域出露长约2.2km,宽5m ~10m 不等,倾向北,倾角较大,为一压性正断层,切割了寒武系黄柏岭组及青坑组地层,两侧发育与之近似平行的小断裂,破碎带中多充填后期的花岗闪长斑岩脉及锑(金)矿体,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图2);F2断层位于F1断层的南侧,二者呈大致平行状产出,出露规模较大,破碎带中发育花岗闪长斑岩脉以及其它少量的中酸性岩浆岩脉,其破碎带特征与F1相似,但在F2断裂破碎带中未见任何锑(金)矿化线索。
矿区岩浆岩较发育,为花山岩体的一部分(图2),岩性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呈灰白色、土黄色,具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由长石和黑云母组成,斑晶约2mm ~5mm,普遍发育绢云母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等现象;基质主要由细粒的石英和长石组成。此外,沿着矿区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以及两侧的次级裂隙中发育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岩脉,走向与区域构造迹线基本一致。
图2 花山锑(金)矿床地质简图(据吕启良等,2017,修改)
矿区内的锑(金)矿体主要赋存在近东西向展布的F1断裂破碎带上盘的次一级裂隙中,含矿岩石以碎裂、蚀变泥质条纹灰岩为主,初步圈定锑、锑(金)和金矿体13 条。其中,主矿体1 条,次要矿体12 条。
其中,矿区中主矿体为Ⅰ号矿体,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展布,在走向上具有波状起伏的特征,呈薄厚不均匀的板状,矿体总体倾向北,倾角变化较大,一般介于35°~80°之间,平均约60°。此外,矿体倾角沿着倾向方向向深部逐渐变缓。该,矿体在空间上主要赋存在F1断裂带以及该断裂带上盘的次级断裂中,在断裂带较发育的区域矿体具有膨大特征,矿体的厚度明显增大,但是,向两侧构造破碎带较为紧闭的区域,矿体厚度明显变薄,逐渐变薄、减小。
其余矿体为次要矿体,次要矿体中规模较大的为Ⅱ号矿体。Ⅱ号矿体与Ⅰ号矿体主矿体的走向基本一致,倾向北北西,倾角变化不大,一般约60°。地表控制矿体长约200m,控制斜深约95m,矿体平均厚约0.8m。矿石的Sb 平均品位为2.42%,伴生金品位可达1.44g/t。此外,次要矿体在空间上分布在F1断层上盘,且与主矿体呈大致平行状展布在次一级裂隙带中,且矿体特征基本一致,在平面上和剖面上的形态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花山锑(金)矿床的矿体明显受控于F1断层上盘及次一级裂隙。
花山锑(金)矿床中的矿石自然类型以含锑(金)角砾矿石为主,细脉状浸染状含锑(金)灰岩次之。此外,矿区内可见少量的块状辉锑矿矿石。矿石中的脉石矿物以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白云石等为主。其中,锑矿石主要为它形粒状结构,可见少量的斑状结构,多以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分布,少量的致密块状构造;金矿石以微细粒自然金为主,多呈它形粒状、片状结构,主要赋存在泥质条纹灰岩、条带状白云质灰岩中,一般与砷密切共生,多具黄铁矿化、毒砂化;锑金矿石以它形粒状为主,具角砾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等,多以它形粒状、细脉状充填在岩石裂隙中,伴随黄铁矿化、毒砂化。根据矿石中不同金属矿物之间的穿插关系等,可以得出花山锑(金)矿床中的矿物生成顺序为:金(毒砂化)→金(黄铁矿化)→辉锑矿。
花山锑(金)矿床的围岩蚀变极为发育,常见的主要包括绢云母化、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泥化、碳酸盐化及重晶石化等。其中,绢云母化是矿区最为普遍的蚀变类型,主要分布在F1和F2断裂破碎带之间的下寒武统黄柏岭组上段中,并伴随着强烈的硅化、绿泥石化等蚀变。硅化多与绢云母化一起出现,主要分布在F1断裂破碎带及周边岩石中;黄铁矿化主要分布在F1断裂破碎带及周边岩石中。综上所述,花山锑(金)矿与绢云母化、硅化和黄铁矿化关系较密切,而与碳酸盐化、重晶石化等蚀变关系不明显。此外,根据蚀变分布范围及组合,花山锑(金)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其特征如下:
(1)内带:主要位于F1断裂破碎带及其旁侧,多分布在破碎带上盘,发育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硅化及绢云母化。部分硅化较强烈的泥质条纹灰岩中发育块状锑矿。
(2)中带:主要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中,在空间上多位于绢云母化带的外侧,以黏土化为主,在平面上呈不规则的环带状分布。
(3)外带:不发育,主要为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及重晶石化。
(1)构造条件。花山锑(金)矿明显受控于区域深大断裂带形成的次级断裂破碎带,矿体主要赋存在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形成的次级构造裂隙中。矿区北侧地区出露1 条走向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长约9.3km,发育硅化,且硅化强烈处多为次生石英岩,该条破碎带与区域性高坦断裂带(区域容矿构造)出露空间特征基本一致,且已发现多处矿(化)点(表1)。因此,在该破碎带上盘范围内寻找锑金矿具有较大的潜力。
表1 矿区周边其它锑金矿床地质特征一览表
(2)围岩条件。根据前人的研究资料显示,矿区内大多数地层中的锑含量远大于地壳克拉克值,尤其是下寒武统黄柏岭组硅质岩、碳质硅质页岩(Sb 为18.12×10-6,S 为0.29×10-2,Au 为11.7×10-6),其锑含量是地壳克拉克值的90 倍,为区域锑矿化的初步富集提供了物质来源。此外,矿区主要的含矿岩性为碎裂、蚀变泥质条纹灰岩,为含矿热液的运移和储闭提供了空间。花山锑(金)矿床的赋矿围岩主要为泥质页岩,该类岩石结构致密,为含矿热液的封闭提供了条件。
(3)岩浆岩条件。前人研究资料显示,花山锑(金)矿床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式矿床,矿区燕山早期的花岗闪长斑岩极为发育,为区域成矿提供了热源,在深部沿着构造薄弱区域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地层及早期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锑、金以及其它成矿元素,形成含矿热液,并在构造有利部位逐渐富集成矿。
为综合研究花山锑(金)矿床的控矿构造,本文对区域上同一成矿带(长江中下游—江南过渡带地区)的其它几个锑(金)矿床的控矿构造进行了总结,其控矿特征见表1。由表1 可知:该成矿带内的锑(金)矿床均受控于深大断裂带,锑(金)矿体主要赋存在断裂破碎带及上盘的次级断裂带中,矿体的赋矿围岩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的含泥质碳酸盐岩,该套地层具有较高的Sb、S、Au 背景值,一般为地壳克拉克值的几十倍。同时,矿床的形成与浅成斑岩具有明显的成因联系,对矿体的赋存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并且该类岩浆岩也具有较高的Sb、S、Au背景值,因此,不仅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能,而且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为热液型锑(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综上所述,在长江中下游—江南过渡带地区的深大断裂附近的含泥质碳酸盐岩地层(破碎)是良好的找矿位置,同时,该类地区若发育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等蚀变时,更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此外,在该区域内具有Au、S、Sb 异常组合的区域也是良好的找矿区域。
综上所述,花山锑(金)矿床明显受控于近东西向断裂破碎带,含矿构造与区域性容矿构造(高坦断裂)特征一致,并在该组断裂带中已发现多处矿(化)点线索。同时,含矿岩性以碎裂、蚀变泥质条纹灰岩为主,具有较为明显的选择性。因此,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应重点关注与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沟通的次一级断裂破碎带及附近的碳酸盐岩地层,是有利的找矿部位。此外,F2断层与F1断层的特征基本一致,但在调查中地表未发现矿化线索,并不意味着该断裂破碎带不含矿,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应加强该区域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进一步分析该断裂破碎带周边的含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