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金荣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2018 年9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中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据统计,2020 年我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总数达到了1 010 万人,比2019 年增加160 万,增长19%。2021 年,财政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1 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共同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体系转型升级。2021 年,商务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的《“十四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中提到农村电商是电子商务的重要领域,担负着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责,切实强化农村电商人才支撑,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平台参与、专业机构承担的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多层次、多梯度的电子商务培训,探索将电商人才培养为乡村发展的带头人,长远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
根据《2020 年度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发现,被调查企业中,人员比较稳定,能满足企业运营要求的占31.63%;处于招聘常态化,每个月都有招聘需求的占18.37%;处于业务规模扩大,人才需求强烈,招聘工作压力大的占42.86%,人员流失率高,人员不稳定,招聘难度大的企业占7.14%。和2019 年相比,处于招聘常态化及人才需求强烈的企业比例上升了5.23%,行业人才需求仍然旺盛。电子商务人才紧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更是一人难求,愿意扎根农村,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人才较少。
农户整体学历结构和文化程度偏低,没有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电子商务技能,未接受过系统的电子商务技能教育和培训,接受新兴事物能力不强,特别对于计算机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等新兴的技能,存在先天不足,接受学习较慢。
在走访的省定贫困村中,大多数贫困村的农户都是自产自销,缺乏企业参与,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企业参与到农户农产品种植、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等环节较少,电子商务渠道不通畅。
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没有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作为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也很少涉及农村和农业等。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不理解农村和农业,不了解农情,在电子商务项目实训实践中,往往进行实训的产品是服饰、电子产品、化妆品等,很少涉及到农产品等。陷入懂电子商务的人却不熟悉农村,懂农村的人却不会电子商务的矛盾性结构局面。
民办高职院校有很多师资资源具有丰富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和实施等缺乏实践经验。这也导致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存在着先天缺陷。
因为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实践基地不足,农村电子商务实践培训多数只是理论培训,对于农户的电子商务技能提高帮助不大,导致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不佳。
根据调查,影响农户收入的因素很多,包括了文化水平、技术、外出务工、年龄、气候、到乡镇距离、家庭劳动力人口、土地、参与电子商务程度等诸多因素。和电子商务相关的因素有文化水平、年龄、参与电子商务程度等。
据调查,文化水平越高的农户收入也越高。文化水平越高的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越好,农产品种植面积更多,农产品的产量更高,农产品的品质更好,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广,农产品收入更多,同时,文化水平越高的农户,在其他方面的收入同样也会越多。
据调查,农村年龄越大的农户,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弱,不利于掌握新的技能,年龄越大,体力和精力也越弱,生产效率更低,导致收入更少。
据调查,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农户的增收具有显著影响,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农户收入水平整体高于未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农户。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农户,销售渠道更广,农产品种植的投入和产出就更多,农产品销售收入更多。
在深入农村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痛点之一是农户种植的农产品销不出去。有些农户也知道采用电子商务渠道销售,但是缺乏电子商务专业知识,电子商务平台不会建立,农产品图片不会处理,文案不知道怎么写等问题存在。项目研究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面提供有针对性意见和建议,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持续的电子商务人才支撑。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立项单位,结合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为省定帮扶村开展科技服务,精准帮扶,其中一项科技服务就是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培养电子商务技能人才,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实现电子商务兴农、乡村振兴。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电子商务人才、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电子商务消费市场4 个要素。其中电子商务人才起到关键作用,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机制研究,为广东省其他地区做好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到全国,甚至将中国的经验移植到国外,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地域优势,通过一带一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将我国的农产品通过跨境电子商务输送到国外。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立四方联动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学校、企业、农户。政府主导协调各方资源、学校发挥人力和智力优势,企业提供平台和实践基地,农户参与电子商务技能和创业实践,完善四方合作模式,达成四方共赢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政府支持是保障,企业参与是关键,通过申报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项目,政府提供立项资金和协调各种资源,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学校在培训课程设置开发,承担培训课程讲授,提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企业共建培训课程讲授和实践指导,提供真实的实践平台和销售渠道。农户通过在真实实践平台培训学习,掌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同时通过真实的销售数据和效益,吸引农户学习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趣,激发农户参与学习的动力。
分类分层培养对象包括在校电子商务专业类学生、村委村干部、农村合作社工作人员、非电子商务专业返乡人员、创业人员、农户等。针对不同人员,开展不同类型的培养方式和培训内容,建立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课程教育。
鼓励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到农村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帮助农村利用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等,在校期间,开设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相关课程,农产品相关产品知识,农产品宣传推广、农产品销售等课程,组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班。在校期间深入到农村进行农村调研,农产品宣传推广、销售等实践,为未来到农村就业做好铺垫。
村委村干部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影响力,重点进行农村电子商务宣传推广培训,发挥村委干部的品牌影响力。
农村合作社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重点培训农村电子商务的操作能力,例如店铺的创建、店铺的运营、物流、客服等。
非电子商务专业返乡人员、创业人员、农户等人员,文化基础知识较弱,在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的培训应该重技能、轻理论,循序渐进地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根据农户接受能力,分类分层教学。对于创业人员,重点培训农村电子商务的店铺建立、店铺运营和分析、店铺推广、销售渠道的拓宽等,对于返乡人员和农户、根据不同岗位,开展相应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根据不同电子商务岗位开展培训,跨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平台设计,电子商务运营、电子商务美工设计、电子商务推广、电子商务客服、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等。
民办高职院校有很多师资资源,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需要和企业开展合作,利用企业的平台和企业的人力资源、技术优势和实践基地等,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师资实践能力。
企业推广平台、销售渠道是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非常重要的实践基地,企业实践基地的参与度将直接影响培训的效果和质量。通过企业实践基地,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通过真正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销售农产品,让师生的各种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依托“一带一路”,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可以助力农产品走出去,释放沿线各国巨大的农产品市场潜力,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发展将从沿海向内地拓展,从城市向农村渗透,将为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提供巨大机遇。随着贸易全球化,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粤港澳大湾区地处国家南大门,占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额1/5,需要大量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发挥区域优势,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吸引优秀电子商务人才回到农村、扎根农村,这本质上是人才的问题,建立合适的机制,吸引电子商务人才回到农村,吸引有电子商务企业工作经验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返乡创业,吸引电子商务企业深入农村,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打通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等。
建立分类分层分不同岗位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通过不同人才的种类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建立科学的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因材施教。
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实践基地将影响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利用好企业资源优势。在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企业真实平台、真实场景,采用学徒制模式,师傅带徒弟,在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同时,也参与到电子商务的各个实践环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农村电子商务师资团队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效果。通过选拔一批能够深入农村、扎根农村,愿意为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具有农村电子商务教学和从业经验的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补充到农村电子商务师资团队,各司其职。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岗位需要,组建相应的师资团队,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师资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的资金投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农村扎根发展,让更多农户加入到农产品电子商务中来,增加农户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户人均收入,提高教育水平。既需要加强对年轻农民的教育,也需要对年龄大的农户进行教育,提高农户整体的文化水平,引导农户开拓新的增收路径,鼓励年轻人前往农村进行创业。引进企业,利用企业的销售平台,帮助销售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因地制宜,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通过电子商务助推农产品保障质量,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通过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将授之以鱼变成授之以渔,提供持续稳定的人才支持,夯实农村电子商务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