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加快推进生态广西建设的应用研究

2022-06-01 14:40:58周夏铮韦文飞李丽嫒王劲松李付伸肖伟冬吴国文刘广平
山西农经 2022年9期
关键词:油茶造林广西

□周夏铮,韦文飞,李丽嫒,王劲松,李付伸,肖伟冬,吴国文,刘广平

(1.广西国有维都林场,广西 来宾 546100;2.来宾市兴宾区园林管理所,广西 来宾 546100;3.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2005 年,基于对广西的深刻认识,自治区党委作出建设生态广西的重大决策,要用20 年时间基本完成生态建设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全区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广西,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需求及重要内容。同时,林业也是一项重要的绿色产业和公益事业,承担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提供物质产品及生态产品的重要作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及生态功能,发展林业对提升生态建设功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广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优势,北回归线横贯其中,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十分适合发展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构建,对建成生态广西具有重要意义。

1 油茶概况及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高、具有一定经济利用价值的植物总称,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树种之一。目前,在我国种植较为常见的油茶品种有普通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滇山茶、腾冲红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宛田红花油茶、白花南山茶、茶梨及南荣油茶等13 种。

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5%~97%,为各种食用油之冠,同时含有橄榄油所没有的特定生理活性物质茶多酚和山茶甙,这两种物质能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油茶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植物油料树种。截至2017 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437 万hm,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的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湖南、江西和广西的油茶种植面积最大,共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75%以上。油茶综合利用价值高,被誉为“液体黄金”,可进一步进行精深加工提高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应用于饲料、日用化工、纺织、制染、化学纤维、造纸及农药等领域,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

1.1 构筑生态安全绿色长城

油茶是优良的木本油料树种,是很好的生态树种。其根系发达,主根可深达1.5 m,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四季常青,光合作用强。每生产1 t 干茶籽,平均可吸收1 630 kg 二氧化碳,释放1 450 kg 氧气,以广西当前年产油茶籽2.5 亿kg 的生产能力计算,可吸收4.075 亿kg 二氧化碳,释放3.625 亿kg 氧气,生态效益显著。

油茶是抗逆性、抗病性很强的树种,利用其在荒山造林,能保持水土、绿化荒山、涵养水源、美化山区景观,还可防火防虫、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农村生态及人居环境,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倡导健康饮食,保障粮油安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不仅限于温饱满足,更追求健康饮食,“绿色食品”逐渐成为饮食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可降低胆固醇、控制血脂、促进血液循环、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

目前,我国食用油消耗量大,每年需进口大量食用油或油料,且食用油质量参差不齐,对我国食用油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油茶生长适应性强,不与其他经济作物或农作物争地,应在广袤的广西山区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发挥“广西山茶油,健康长寿油”的品牌效应,倡导健康饮食,保障粮油安全。

1.3 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选定油茶良种后,应使用大苗造林,如果管护到位,3 年左右即可开始挂果,7 年以后进入盛产期,收益期长达50~80 年。广西贫困人口耕地少、山地资源丰富,相比于其他果树,油茶适生性强、易种植、人工投入少、管护粗放。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可促使当地群众就业,确保林农长期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 广西油茶产业现状

2.1 发展现状及问题

广西是油茶传统产区和主要产区,油茶种植品种多、分布广。目前,广西已有13 个市、95 个县有油茶分布,主要集中在百色、柳州、河池及贺州4 市,其中种植面积大于0.67 万m的县(区)有20 个。按地理位置及品种分布可将广西油茶划分为三大主栽区域,即桂南区、桂中区、桂北区。其中,桂北区主要栽植品种为小果油茶;桂中区主要栽植品种为普通油茶;桂南区主要栽植品种为越南油茶、普通油茶。通过国家或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的油茶良种有32 个,其中主推良种9 个,分别是岑软3 号、岑软24 号、岑软11 号、3-62、岑软22 号、岑软2 号、ZJ24、ZJ11 和ZJ14,岑软系列为主栽品种。截至2017 年,广西油茶种植面积45.3 万hm,约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10.4%,年产油茶籽25 万t,茶油6.48 万t,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约180 亿元,茶油种植面积、产量及产业产值均居全国第三位。

2018 年,广西出台了《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决定用5 年时间建成千万亩油茶基地,用8 年时间实现千亿元产值,自此广西加快了油茶产业发展步伐。2019 年广西共完成油茶新造林3.5 万hm,低产林改造1.6 万hm,广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51.3 万hm。2020 年全区完成油茶新造林3.4 万hm,低产林改造1.6 万hm,涉及油茶加工企业269 家,年设计生产能力1.4 亿kg,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1 家,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0.22 亿kg,同年广西油茶产业综合总产值达318 亿元。

广西现有油茶林多为老幼低产林,约占70%,此类低产林中约有30%是解放初期种植的老龄林,其余部分多为非良种油茶,品种杂乱、病虫害较多、疏于管理、产量不高。现有油茶林多为农户零散经营,油茶种植后不投入、不施肥、不垦复,缺乏管理,许多林分处于半野生状态,因此,广西油茶平均单产较低。

2019—2020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开展了油茶产量测定工作,其中,2019 年测定的192 片林分茶油平均产量为17.08 kg/667 m,2020 年测定的214 片林分茶油平均产量为17.48 kg/667 m,平均产量超过50 kg/667 m的林分有9 片,均为2009 年之后营建的油茶良种林分,全区不同区域仍存在大面积低产林。

2.2 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出台了广西油茶产业“双千”计划实施方案、油茶新造林/低产林改造项目检查验收办法、油茶种苗保障方案、油茶保障性苗圃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同时与广西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西银保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全区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的通知》,与广西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油茶收入保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为全区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019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共争取到中央、广西财政补助资金2.19 亿元,市、县资金2.49 亿元,用于发展油茶产业。2019 年广西新增贷款投入油茶产业5.9 亿元,贷款余额10 亿元。国家开发银行通过油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共签订合同9 500 万元,发放贷款5 500 万元。

同时,政府部门十分重视林业科技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近年来,广西多次举办油茶产业发展培训班,向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选派科技特派员,在油茶发展县区开设油茶科技课堂,深入开展油茶科普惠农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3 发展意见及建议

3.1 建立油茶林地保护红线制度

油茶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是除桉松杉之外广西第四大当家造林树种,在广西大部分林区山地生长良好。油茶在巩固国家粮油安全、提高造林绿化率、提供森林碳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生态脆弱地区、重要水源地及连栽桉树林地改造种植油茶,对恢复地力、筑牢生态屏障、提供优质水源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生态脆弱地区、江河两岸及重要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应以“适地适树”为原则首推油茶造林,并建立油茶林地红线保护制度,参照公益林区管理模式,油茶核心产区可考虑划定特定区域,非特殊情况严禁采伐、更改造林树种。

3.2 加大良种应用及新品种推广力度

全国有十几个省区适合种植油茶,由于纬度、海拔及土壤等立地条件不同,可分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地区及亚热带的北缘地区四大种植区。不同地区的气候及土壤决定了油茶良种的品种,品种选择是否合理决定了油茶种植后能否稳产、高产,因此油茶种植需良种先行,必须遵循“适地适树”及“良种良法”的原则,结合林地气候及立地条件科学选种、科学栽植,以达到早实、稳产、丰产的效果。

同时,需加大油茶高产新品种的推广力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油茶新品种造林,确保20 世纪种植的老油茶低产林品种高接换冠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必要时砍除重造。

3.3 加强油茶营造林机械化应用研究

目前,油茶营造林机械化应用水平较低,主要集中在使用钩机整地、割草机割灌除草等方面,在造林定植、施肥、修剪及采收等方面机械化应用较少,与其他经济林果树栽培的机械化应用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为持续推动油茶产业发展,降低人工投资成本,应加强油茶全程机械化应用研究,从茶树管护、茶果采收、茶果运输、茶果处理(剥壳、分选、烘干)、茶籽压榨等流程入手,引入剪枝机、除草机、施肥机、采摘机、轨道运输线、剥壳清选生产线、烘干设备、茶籽榨油设备、精炼及脱蜡设备等机械设备,实施油茶全程机械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3.4 严把油茶苗木繁育及造林用苗关

目前,广西部分地区采用油茶“良种苗”造林后,挂果期出现花多、果少、坐果率低、甚至只生长不开花结果的现象,排除抚育管护措施不到位外,其主要原因是采用了不适合当地气候的“良种苗”。因此应要求油茶定点苗圃自行生产优质嫁接穗条,严禁购买来源不明或质量不佳的穗条进行嫁接。

苗圃与穗条供应者应共同承担责任,确保繁育的油茶苗为纯正的良种苗木。同时需积极扩大宣传范围,谨慎引进外地良种,严禁采用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良种苗”。由于每年仍有大量质量较差的品种及非良种苗木被推广种植,因此,相关部门应查处非法育苗行为,严格规范育苗行业,加大对跨区域调苗的检查力度,实施溯源监管。

3.5 创新广西油茶特色品牌建设

目前,广西生产的油茶籽被大量高价收购,由于油茶加工企业竞争力弱、收购量低及质量较差,常出现茶油产量不高、销售能力弱等问题,对“广西山茶油,健康长寿油”品牌造成不利影响。政府应加大对油茶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实施相关产品创新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开发油茶新产品的积极性,用部分预算资金奖励产品附加值高、市场效益好的油茶加工企业,进一步推广产业链长、产品附加值高的油茶新产品。同时,油茶品牌创新需在产品定位、广告内涵、文化底蕴等方面突出广西特色,油茶品牌要结合广西膳食文化,彰显产品卖点与民族特色。

3.6 完善油茶财政及金融支持政策

油茶具有前期投资大、回报期长等特点。一般造林需投资4 000~5 000 元/667 m,4~5 年后方可有所收成,7 年后才进入盛产期,且每年需投资经营管护成本700~800 元/667 m,存在大小年现象,产值不高,产量不稳定,严重挫伤了林农发展油茶产业的信心。应加强油茶“双千”计划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按时拨付到位,完善油茶政策性收入保险,明确出险标准,落实理赔事宜,严禁出现恶意骗保或出险后不理赔的情况,加大油茶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同时,加大对油茶低产林改造的补助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嫁接换冠及更新改造的扶持力度,引导林农从反对低改向接受低改,再向主动要求低改转变,促进广西油茶从低产林到油茶高产林的华丽转身。

4 结束语

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种、良地、良法及良策等综合因素。只有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实施科学管护,提供良好的政策及资金发展环境,才能确保油茶产业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建成生态广西的重大工程中大放光彩。

猜你喜欢
油茶造林广西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10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9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56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1:55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中国西部(2017年4期)2017-04-26 03:49:43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0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