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前列醇钠与卡贝缩宫素对荣昌猪和涪陵黑猪母猪分娩时间的影响

2022-06-01 13:40潘红梅郭宗义
浙江农业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宫素持续时间母猪

张 亮,柴 捷,潘红梅,郭宗义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 402460)

2018年非洲猪瘟暴发以来,由于疾病风险大幅增加,许多小型养殖场和散养户逐渐退出养猪行业。国内中大型养殖场实施批次化管理趋势日益显著的今天,都面临着同批次母猪和产仔数量大幅增加产生的集约化管理的挑战。良好的产仔管理包括产仔监管(及时对需要助产的母猪实施干预)、新生仔猪的护理(仔猪的寄养)以及疾病预防等。由于母猪具体的分娩时间各不相同,而且大多数母猪在夜间分娩,因此在目前商业条件和技术手段下很难实现对每头母猪进行产仔监管。一旦产仔时间可以同步和预测,母猪的围产期和产后管理就变得更容易。正确和高效的母猪分娩管理和新生仔猪护理可以大幅降低母猪产后乏情和新生仔猪死亡的风险。

目前,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PGF2α(PG)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畜群,以诱导和控制母畜的分娩。生产实践中PGF2α也是诱导母猪分娩的最常见激素之一。此外,催产素与PGF2α的联合使用可以缩短母猪注射至分娩开始的时间。一般在注射PGF2α后20~24 h给予催产素,可以诱发子宫收缩。尽管催产素可以减少PGF2α注射与分娩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但这也会使得分娩过程中仔猪死胎比例增加以及对新生仔猪生活力(仔猪出生后在外界环境中存活的能力)造成不利影响。目前研究认为,催产素是对子宫平滑肌收缩的起到短暂和局部性作用的收缩蛋白,而卡贝缩宫素(carbetocin,CBT)则是一种与催产素有相同靶向细胞(子宫肌层)且具有长效特性的蛋白分子。最近卡贝缩宫素的研发被认为是催产素的替代品,可能在生产动物的分娩过程发挥重要作用。通过PGF2α和卡贝缩宫素的联合应用来控制母猪的分娩是一种新颖的策略,对母猪的批次化生产管理有较好的预期。本研究使用氯前列醇钠(前列腺素F2α的人工合成产物)和卡贝缩宫素(具有激动剂性质的长效催产素)开展试验,针对该药物的注射部位和注射剂量对母猪分娩启动和持续时间的影响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环境及条件

妊娠母猪在预产期前5~7 d被转移到产房,产床分为母猪躺卧区、仔猪活动区和采暖区。母猪躺卧区的2侧为仔猪活动区,可为仔猪提供哺乳和活动空间。围栏一侧的采暖区在分娩后的第一周内为仔猪提供保温灯。在夜间或环境温度低于30 ℃时,加热灯打开。在分娩前给母猪的饲料减少到2.0 kg,持续2~3 d。产仔后根据母猪产仔量和身体状况,每天向母猪提供的饲料量增加0.5~1 kg,直到哺乳1周后达到自由采食。母猪和小猪可通过独立的饮水器获得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分娩过程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并保证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尽可能少地受到干扰。

母猪饲养在传统的开放式产房中,配备水帘降温系统以控制温度减少高温环境对试验的影响。试验期间产房内24 h的环境温度为25.4~29.2 ℃和24.3~28.5 ℃,其中最低和最高温度分别为21.1~26.3 ℃和28.1~37.6 ℃。相对湿度为77.0%~99.0%。实验中共纳入309头荣昌猪和328头涪陵黑猪作为试验对象。

试验期间记录妊娠期(从第一次授精之日为第0天,到分娩之日计算)、产仔持续时间(为分娩第一头仔猪至胎衣完全排出体外的时间间隔)、每窝出生的仔猪总数(NTB)、每窝活产的仔猪数量(NBA)、死胎比例(产仔过程死亡猪只数/总产仔数)。仔猪出生后立即称重,并在24 h内固定乳头吮吸初乳。

1.2 实验设计

1.2.1 氯前列醇钠不同剂量及注射部位对荣昌猪分娩时间的影响

试验主要对母猪注射氯前列醇钠剂量和部位进行研究,将母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分娩组,=74)组、2 mL肌肉注射组(=52)、2 mL后海穴注射组(=63)和1 mL后海穴注射组(=57)。本试验在重庆市种猪场完成,试验材料为荣昌母猪,试验药物均来自宁波三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卡贝缩宫素为试验新药)。将母猪实施配种的日期定义为妊娠0 d,荣昌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 d。在预产期前一天即113 d 13:00—14:00(冬季)和14:00—15:00(春季)注射氯前列醇钠,通过摄像头实时记录母猪的行为和分娩过程,结合现场试验记录得出结果。试验现场每栋猪舍由1名试验人员和1名饲养员记录母猪分娩信息。试验期间详细记录2019年12月—2020年5月荣昌母猪的分娩信息,包括母猪胎次、分娩日期、产仔持续时间(第一头仔猪产出至胎衣排出)、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死胎木乃伊数,是否实施人工助产、注射催产素等。母猪产仔过程如超过4 h仍未见胎衣排出,则由接产人员注射催产素,5 h仍未见仔猪或胎衣排出则实施人工助产。

1.2.2 氯前列醇钠联合CBT对母猪分娩时间的影响

试验中将母猪分为空白对照组(自然分娩组,=81)、氯前列醇钠注射组(=70),CBT注射组(=67),氯前列醇钠+CBT注射组(=64)。本试验在涪陵海林猪场完成,试验材料为涪陵黑猪。将母猪实施配种的日期定义为妊娠0 d,涪陵黑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 d。氯前列醇钠注射组在预产期前一天即113 d 16:00—17:00时注射前列腺素。CBT注射组在母猪妊娠期114 d早晨5:00—6:00未分娩母猪注射CBT。前列醇钠+CBT注射组在预产期前一天即113 d 16:00—17:00时注射前列腺素,在114 d早晨5:00—6:00对预产期未分娩母猪注射CBT。本试验中氯前列醇钠和卡贝缩宫素的注射部位均为后海穴注射。通过摄像头实时记录母猪的行为和分娩过程,结合现场试验记录得出结果。试验现场每栋猪舍由1名试验人员和2名饲养员记录母猪分娩信息。试验期间详细记录2020年4月—2020年6月涪陵黑猪的分娩信息,包括母猪胎次、分娩日期、产仔持续时间(第一头仔猪产出至胎衣排出)、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死胎木乃伊数,是否实施人工助产、注射催产素等。母猪产仔过程如超过4 h仍未见胎衣排出,则由接产人员注射催产素,5 h仍未见仔猪或胎衣排出则实施人工助产。

1.3 重庆地区不同季节白天和夜晚的划分

天亮是指太阳快要露出地平线时天空发出光亮,日出时间指太阳每天从东方地平线升起的时间,所以日出时间一般要晚于天亮时间。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重庆地区不同季节日出、日落以及昼长时间有较大差异,这里经过我们分析将各季节白天的时间划分进行明确。所以我们收集2017年1月—2020年6月每天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以及昼长等信息进行分析整理,见表1。在养猪实践中为了达到便于接产时所需的光照条件,我们把日出时间和日落时间作为定义白天的主要指标。

从表1中可知重庆地区春季日出时间、秋季日落时间以及昼长变化最大,标准差分别在25 min和42 min左右。夏季的昼长比冬季长3 h左右,春季和秋季昼长相差80 min。最终结合猪场内产房工作时间,我们将白天时间定义为春季6:30—19:30,夏季6:00—20:00,秋季7:00—18:30,冬季8:00—18:30。由于冬季、春季和夏季白天起始的时间相差约3 h,而氯前列醇钠注射至分娩时间在22~23 h,故在不同的季节注射时间有所调整。

表1 重庆市各季节日出和日落时间

1.4 统计分析

记录收集试验数据使用IBM SPSSStatistics 21统计分析进行。按照采用SPSS描述性统计程序对母猪的胎次、注射至分娩时间间隔、产仔持续时间、总产仔数、活产仔数等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可得到非缺失值的数量(样本量)、平均值、标准差和范围等信息。再使用单因素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组别因素对上述各项数据的影响,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获得值,得到显著性检验值。<0.05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氯前列醇钠不同剂量及注射部位对母猪分娩时间的影响

本实验在2019年12月—2020年5月在重庆市种猪场持续开展,实验过程中收集到246窝诱导分娩的产仔情况,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空白对照组以模拟注射生理盐水计,其注射至分娩时间平均为28.90 h,部分母猪出现延迟分娩的情况,故出现分娩的一致性较差,标准差比处理组大一倍。在处理组中母猪在注射氯前列醇钠后在23~24 h开始分娩,但具体分娩时间在不同剂量和部位则有所不同。2 mL肌肉注射组注射至分娩时间平均间隔为24.23 h,白天分娩比例为86.54%。但其注射至分娩时间间隔的标准差为13.67 h,说明母猪具体的分娩时间较分散。而在后海穴注射组中注射至分娩时间平均间隔为23.88 h,比肌肉注射组略短,但差异不显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其注射至分娩时间间隔的标准差为7.53 h,比肌肉注射组少了约6 h。故在母猪具体分娩时间上表现为相对集中,一致性好的特点。结果表明,2 mL后海穴注射的白天分娩比例最高(90.48%),说明通过调整氯前列醇钠注射时间、剂量以及部位等因素能够一定程度的提高诱导母猪白天分娩率但幅度有限。

表2 氯前列醇钠不同剂量及注射部位对母猪分娩的影响

另一方面,同是注射2 mL氯前列醇钠,肌肉注射组的平均产仔持续时间(254 min)比后海穴注射组的产仔持续时间(228 min)长26 min,但差异不显著。而在同为后海穴注射中,1 mL注射组的产仔持续时间(237 min)比2 mL注射组(228 min)稍长,但差异不显著。此外在所有前列腺素注射组中我们观察到初产荣昌母猪的平均产仔持续时间比经产荣昌母猪长44 min,差异达显著水平(=0.043),说明初产母猪产程过长的问题无法通过氯前列醇钠的注射得到改善(表3)。

表3 胎次对注射氯前列醇钠荣昌母猪分娩过程的的影响

2.2 卡贝缩宫素对母猪分娩时间的影响

通过上面的试验我们发现,少数注射氯前列醇钠未在预产期分娩的母猪都会出现分娩延迟(分娩时间推迟1~3 d)的现象,我们试图通过注射卡贝缩宫素来进一步提高母猪白天分娩的比例。考虑到重庆的4—6月白昼时间延长并且13:00—14:00温度较高,我们将氯前列醇钠的注射时间调整至16:00—17:00。本试验中均使用后海穴进行药物注射,共收集到282窝诱导分娩的产仔情况,结果见表4。

表4 CBT注射以及氯前列醇钠+CBT注射对母猪白天分娩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调整注射时间后,以在涪陵黑猪后海穴注射2 mL氯前列醇钠的母猪,注射至分娩时间间隔为22.52 h,白天分娩比例为88.57%。2 mL CBT注射组注射至分娩时间间隔为10.82 h,白天分娩比例为85.07%。由此可知,卡贝缩宫素对于启动分娩的作用更直接快速,能够在12 h以内使得母猪启动分娩。

涪陵黑猪后海穴注射2 mL氯前列醇钠的母猪平均产仔持续时间为236 min,略高于荣昌母猪的结果,这可能与样本中初产母猪数量较多有关。母猪后海穴注射卡贝缩宫素组的产仔持续时间(223 min)略低于氯前列醇钠注射组且差异不显著(>0.05),而氯前列醇钠+CBT注射组的产仔持续时间比氯前列醇钠组缩短了31 min,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05)。三个处理组中仔猪死胎率分别为4.68%、4.90%和4.77%,各组间死胎率无显著性差异(>0.05)。

3 讨论

3.1 母猪白天分娩比例

有研究表明,后海穴注射疫苗、抗生素等药物能提高仔猪免疫力、防止腹泻以及母猪产后子宫恢复效果,试验结果也说明后海穴注射能够起到改善药物效果的作用。研究中单独使用氯前列醇钠或卡贝缩宫素后海穴注射诱导母猪分娩,可使母猪白天分娩的比例分别提高到88.57%和85.07%。在早期国外的研究文献中报道使用PGF2α处理的母猪在白天工作时间分娩的比例只有50%~60%,而在国内的报道中肌肉注射PGF2α类似物氯前列烯醇后,母猪在白天工作时间分娩比例达80%以上。文献中国内外试验结果的差异与实验母猪的品种差异以及白天分娩的时间判定上存在季节效应有关。此外,从注射部位上来看后海穴注射氯前列醇钠组中的注射至分娩时间比肌肉注射组延后1 h,但差异不显著。从标准差上看后海穴注射组的标准差为7.53,比肌肉注射组的标准差少了近一半的时间。即后海穴注射氯前列醇钠能够使母猪的分娩时间更加一致,从而提高母猪白天分娩比例。

另一方面,前面的研究多数以外种猪作为试验对象,而我们所处的南方地区中小规模猪场多以饲养中国地方猪、杂交猪或含有较多中国地方猪血缘配套系猪为主,其自然生产节律与国外品种母猪有所差异。母猪单独使用卡贝缩宫素其注射至分娩平均时间为10.82 h,显著低于氯前列醇钠的23~24 h。这一结果可能与卡贝缩宫素的催产素样长效特性,能够有效的刺激子宫收缩并启动母猪分娩有关。在氯前列醇钠联合卡贝缩宫素后海穴注射组中注射至分娩时间为20.42 h,比单独注射氯前列醇钠的结果(22.52 h)短了近2 h,白天分娩的比例达到95.31%。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注射氯前列醇钠后绝大多数母猪在白天分娩,而部分未启动分娩的母猪在次日早晨注射卡贝缩宫素后,将在预产期的第二天启动分娩。这一实验结果与在Boonraungrod等的研究中使用PGF2α与卡贝缩宫素联合肌肉注射使得母猪在工作时间内分娩的比例(98.1%)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的试验结果一致。综上所述,后海穴注射氯前列醇钠能够使得母猪分娩时间趋同,而卡贝缩宫素与前列腺素联合运用可以大幅提高在白天工作时间内分娩的母猪比例。

3.2 母猪产仔持续时间

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母猪的产仔持续时间较长(4 h左右),并且不同品种、胎次母猪的产仔持续时间差异较大(60~120 min)。此外随着现代养猪业窝产仔数量的增加,母猪产仔的持续时间也在加长。在丹麦每胎出生的仔猪总数为19.0头,平均产仔时间长达580 min。而众所周知,较长的产仔时间不仅会对母猪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能极大的增加仔猪新生儿产仔过程中死亡的风险。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较长时间分娩也会影响母猪的胎盘排出,而子宫颈的长时间开张会使得母猪患子宫内膜炎的风险大幅增加。因此,通过助产或药物控制母猪产仔时间,不仅可增加仔猪的存活几率也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机能。

本研究中所有注射氯前列醇钠的荣昌母猪产仔持续时间均值低于空白对照组(262 min),其中后海穴注射2 mL组的结果(228 min)比空白组短了34 min,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涪陵黑猪的试验中后海穴注射氯前列醇钠的母猪产仔持续时间均值比空白对照组短了36 min,但差异仍未达显著水平。由上面的结果可知,注射氯前列醇钠能够一定程度缩短母猪产仔持续时间,注射剂量和部位对于母猪产仔持续时间影响不大(>0.05)。

从上面研究结果可知,后海穴单独注射CBT后母猪产仔平均持续时间比空白对照组缩短了约49 min,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该结果与Mota-Rojas等的研究中使用催产素分娩的产仔持续时间从209 min缩短到150 min一致。在前列烯醇钠+CBT组的产仔持续时间比空白对照组缩短了近1 h,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Boonraungrod的研究中氯前列烯醇钠+CBT母猪的产仔持续时间仅比自然分娩组缩短了30 min,且差异不显著。母猪的产仔持续时间与母猪品种、胎次、出生仔猪数量、健康状态有关,所以这种差异主要由母猪由品种以及药物注射部位不同引起。综上所述,母猪产前注射氯前列醇钠并不能有效缩短母猪产仔持续时间,而通过氯前列醇钠与卡贝缩宫素的联合应用可显著的提高母猪分娩的效率。

3.3 仔猪死胎率

从实验结果中可知,后海穴注射氯前列醇钠组以及CBT注射组的仔猪死亡率略高于自然分娩组,但荣昌母猪注射氯前列醇钠的各处理组、涪陵黑猪注射卡贝缩宫素以及氯前列醇钠+CBT组的总产仔数、活产仔数以及仔猪死亡率与自然分娩组结果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0.05),说明母猪分娩前注射氯前列醇钠和卡贝缩宫素对母猪分娩过程中仔猪的存活能力没有显著的不利影响。

在本研究中,母猪在注射卡贝缩宫素后10.82 h开始产仔。而在经PGF2α处理后注射卡贝缩宫素,分娩起始和产仔持续时间均出现了显著的变化。Gunvaldsen等研究表明,在产房管理中使用PGF2α对母猪实施诱导分娩,可缩短母猪产仔持续时间,提高劳动效率,促进母猪全进全出的批次化管理。Kirkden等研究表明,使用PGF2α诱导产仔增加了产仔的同步性,使提供持续监管更加经济,并使交叉养育管理更容易和有效。Gheller观察到与单独应用PGF2α相比在给予PGF2α24 h后施用卡贝缩宫素可使得工作时间内分娩的母猪比例更高(分别为88.7%和62.0%),与我们的结果一致。同样,Leike等发现氯前列烯醇和卡贝缩宫素的联合使用增加了白天产仔的母猪数量。所以PGF2α和卡贝缩宫素联合诱导分娩不仅提高了白天工作时间内母猪的产仔比例,还缩短了母猪产仔持续时间。因此,在批次化管理实践中使用氯前列醇钠联合卡贝缩宫素方法可显著提高诱导分娩的效率,可实现对母猪产仔过程实施有效地监管。

猜你喜欢
宫素持续时间母猪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卡孕栓与麦角新碱分别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母猪产后发情异常的原因及其对策
论夏季母猪便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如何预防母猪假孕
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