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华 陈玫 吴水珍
摘 要:乐平古戏台作为江西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而现今掌握古戏台营造的从业者老龄化水平高,为了避免古戏台营造技术失传,本文通过依托“样式雷”古建非遗传人大师工作室平台对古戏台营造技艺的传承途径进行了分析,为江西古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
乐平当地有412座姿态不一、巧夺天工的各种古戏台,因其数目之多、造型和姿态优美、风格各异而被建筑专家誉为“江西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乐平古戏台不仅是优美独特的建筑艺术,更是内涵丰富的文化艺术,它与出色的赣剧艺术相辅相成,达到共同发展。乐平古戏台既是的地方戏曲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国传统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这种古老的艺术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而且古戏台的营造技艺都是靠时间积累出来的,是一项经过无数代人所传承下来的手艺活,所以古戏台的传承道路显得崎岖坎坷。为了避免出现人才缺失和古戏台营造技艺失传,古戏台营造技艺传承可以借助高职教育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而“样式雷”古建非遗传人大师工作室以“技能传承、经验交流、技能创新、技能转化”为目的,以更好的发挥岗位技能人才在古建筑领域中的技术引领作用,恰与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的传承相互契合。
一“样式雷”古建非遗传人大师工作室项目内容
大师工作室秉承校企合作,突出社会实践的准则,为学校职业教育开创新局面和新的教学实践方式。工作室主要为中国传统木结构古建筑各项技艺的教学、传承、讲学、展示等功能。大师工作室内设立古建筑结构设计(含烫样技艺)工作室、古建筑装饰设计工作室、古建筑修缮技术工作室等三个工作室。为大师提供一个工作平台,可在工作室内满足基本创作工作。为古建专业提供展示平台,展示我国古代优秀的作品模型。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学习技术知识,提高技能水平,相互交流工作经验的平台,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破解技术难题和服务古建筑行业生产的创新群体。立足工作实际,在解决现场技术难题、技术革新、技术发明等工作中发挥作用,促进安全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样式雷”古建非遗传人大师工作室中还按乐平古戏台常见的类型1:1的比例建造了一座戏台,成为了古戏台营造技艺教学展示的区域。
古戏台主要由大木工、小木工、漆工、雕工等工匠相互协作完成。乐平古戏台主要是砖木结构建筑,四角立柱,上施大额枋结成井架,枋上设斗拱撑托屋檐,梁角多为角梁既可以承重又美观。戏台正面均为牌楼式,三楼五楼不等[1];戏台开间多为三间,左右两侧相连接的厅台还有二连台、三连台等样式。戏台整体结构是由下部宽大的台基、中部的墙柱结构和上部的屋顶三大部分组成,形成庑殿厅堂立面形象。戏台主要构件、部件由八字枋、狮子枋、狮撑、油梁等组成。戏台天棚中央是华丽的藻井,台上几乎所有的木构件上都雕刻有精美浮雕:琼花瑶草、祥禽瑞兽,游梁、随枋、三架梁、抢头梁、穿插枋上及牌楼各层之间,枋昂斗拱层层叠叠,上面也都布满了木雕戏文,这其中梁的图饰也多以文武天官、满堂福、九老天官、万寿图为主题,枋的图饰则以狮子木雕为主,如九狮过江、五狮抢宝等等,敷金施彩、尽显其豪华。
二“样式雷”古建非遗传人大师工作室传承模式
1创新师带徒教学模式
古戏台营造是一项技艺内容丰富、技艺水平高超的民间工艺,工序复杂且严谨。秉承校企合作原则,合作企业将派出高级技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莅临“样式雷”古建非遗传人大师工作室教学授课,手把手师徒方式传授技艺,让学生学有所用,充分的和社会接轨,促进就业。大师工作室通过引进乐平古戏台非遗传承营造大师,以师带徒的模式传授古戏台营造技艺。
考虑到教学人员的知识储备及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要求古建筑专业教师准备业务分级、结对教学,由高一级的技术人员带低一級的技术人员,形成首席技师带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带技师、技师带高级工、高级工带中级工、中级工带初级工,由高及低再及广,充分发挥教学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摆脱效率低下的传统被动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层次——放射式师带徒教学模式。
2“理论-实操-总结-应用反馈”培训模式
理论培训:采用多角度理论教学模式。结合“样式雷”建筑文化,把古戏台的工艺过程、技术原理、技能建构、维护要点等形成“大师”培训教材,激发学员自身的学习激情,加强学员的基本理论知识储备。
实操培训:在古戏台建造的过程中,木雕最为关键并有着其独自的特色:其一是雕刻种类齐全,比如:镂雕、平雕、浮雕等,而且刀痕清晰有力,极少进行二次打磨;其二是突出的浮雕,特别是狮子枋和油梁浮雕,活灵活现,立体感很强[2]。
工作室实操培训不仅进行木雕工艺的培训,还加入了古建筑维护、内部比武等环节,增强趣味性和互动性;采用学员上台授课,教师听讲的方式,现场展示学习成果,检验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内部比武,形成“以赛代练,以竞争促提高”的良好氛围。
阶段性总结:工作室要求每个学生在阶段性培训过后上交个人培训小结,潜移默化间帮助学员形成阶段性回顾、自我审视的良好习惯,同时有利于巩固培训知识,提升培训效果。
应用反馈:工作室要求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在实践操作中,对于实践中解决不了的实际问题要求及时反馈至工作室,工作室在帮忙解决问题之后,将所有反馈回来的问题整理筛选作为学习课题,共同研讨解决,形成了培训上岗-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良华.中国乐平古戏台[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100-105.
[2]罗的胤.中国古戏台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0-115.
作者简介:李汉华, 1970.09,男,汉族,江西省金溪县人,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土建类专业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论文来源于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古建筑文化资源库(馆)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YS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