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公堤“重生记”:留住堤防史,传承水文化

2022-06-01 22:02贾超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2年5期
关键词:沁阳险工沁河

贾超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文化遗址历经百年洗礼风华犹在。2021年7月27日,随着沁河洪水回落,在沁阳沁河堤防水南关险工55-3坝对面,受洪水一轮轮冲刷,埋藏河底500余年的古河堤——沁阳沁河一段史公堤再现公众视野。

据《怀庆府志》记载,史公堤是明朝万历年间修筑的石堤,有近500年历史。在此之前,由于史公堤显露部分仅有两三百米,且断断续续,所以其准确位置一直存在争议,此次显现的石堤对于印证其位置有着重要的参考。但由于河流的缘故,还有很大一部分史公堤埋藏在沁河之下。在今天的水南关险工,望着这一段段史公堤,思绪仿佛被拉回到了500年前。

如何保护史公堤这一古河堤,让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再现,让文化赓续流传?成为沁阳沁河河务局领导班子牵挂的一件大事。该局本着保护历史、传承文化的初衷,秉承“深入挖掘、原址保护、创新传承”的建设思路,开始了文化保护之旅。

收集史料,找寻史公堤历史踪迹

数百年的历史踪迹如何寻找,庞杂的史料中哪里能找到沁阳堤防的片段,一段完整的历史该从哪里入手?带着这样的问题,沁阳沁河河务局工作人员从2021年7月份开始,一直与沁阳市文物保护中心沟通联系,无数次到沁阳博物馆查阅大量历史典籍,多次走访附近乡镇(村),收集到大量的历史资料。

沁河筑堤早在宋金时期就开始了,《金史·王兢传》记载:金天眷年间(1138—1140年)王兢任河内(今沁阳市)令时,“沁水泛滥,岁发民筑堤”,说明沁阳城有堤,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据相关史料记载,过去沁河下游两岸堤防,均在武陟、沁阳两县境内。

沁阳筑堤的历史找到了,史公堤的历史又该去何处找寻?为进一步了解沁阳治河历史,沁阳沁河河务局又多方查阅史料,找寻关于治河文化特别是史公堤的踪迹,终于在《怀庆府志》中找到相关记载:“古阳堤,府城北二里,创始无考,即沁堤南岸之别名也。沁水西来,至此南趋,折面东北。城北田庐历患水冲,土堤不足抵御。明万历间,知府史东昌辇家赀数千创筑石堤,西起回龙庙,俗称天师庙,东至张庄,长六里,民勒石记功,曰史公堤。”这便是史公堤的由来。

史东昌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曾任澄江知县、南阳知府。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史东昌由南阳知府调任怀庆府知府后,连续3年组织修筑古阳堤。

据考证,史公堤主要部分位于怀庆府城西北,对应今水南关险工上段部分。如今的水南关险工系由天师庙险工、水南关险工合并而来。

原址保护,推进实景复原

史料找到了,遗址也重见天日,怎么保护,是个大问题。

2021年10月,沁阳沁河河务局工作人员再次找到沁阳市文物保护中心专家,咨询遗址保护的方法。经过反复的实地考察、分析研究,最终为了不破坏原貌,根据古遗址实际情况,决定采取原址就地保护的措施。但同时,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工作人员面前,原址保护是适应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可是怎样让社会大众看到数百年前的史公堤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家。经过反复考虑,沁阳沁河河务局决定从3个方面来还原这一段真实的历史。一是根据前期收集的历史资料,在水南关险工处高标准制作了史公堤遗址纪念牌,纪念牌上完整记录了史东昌的生平和修筑史公堤的材质、工序、工时等全过程。二是利用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完成现有遗址图片、影像资料的收集。三是利用三维实景还原等现代技术制作实景效果图、堤防建造纪录片等影像,为下一步三维实景模型制作打下基础。

深度挖掘,叫响沁河文化品牌

沁阳沁河是一个整体,单一打造史公堤,不能综合反映整体的沁阳治河文化。2022年新春伊始,沁阳沁河河务局召开治河文化宣传研讨会,深入研究宣传思路。

3月份方案敲定,沁阳沁河河务局决定以治河文化为主题主线,充分挖掘保护沁阳沁河水利工程遗产、遗迹、怀川古城等文化资源,在现有史公堤遗址纪念牌基础上,向东拓展约100米,在近400平方米的范围内高标准建设沁河古堤防遗址文化苑。

沁河古堤防遗址文化苑初步划分为功能简介、堤防文化史(突出人民治河前后对比)、史公堤遗址、怀庆府与沁河融合发展、治河知识科普等5个展示区,各展区以“沁河流域模型”观光道连通,综合打造一个集党建、生态、文化、科普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开放式堤防景点。功能简介区设置弧形的宣传板,高度浓缩了文化苑的建设背景、主要板块、细分功能等相关内容;堤防文化史用珍贵的史料、影像,反映了金代以来800余年的治河风云,重点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治河的峥嵘岁月;史公堤遗址兼容雕像、模型、史籍等多元载体,用立体化的方式展现了明代的治河成就;怀庆府与沁河融合发展区,讲述从夏朝至今,从覃怀、怀州、怀庆路到怀庆府、河内、沁阳的历史变迁,重温沁河对怀川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治河知识科普区集萃了历代治河方略、防洪安全小知识、堤防常识介绍、防汛抢险要点提示、沁阳沁河防洪工程体系等相关知识。

目前,沁河古堤防遗址文化苑已确定规划及效果图,正在开工建设,已完成临河绿化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一步,沁阳沁河河务局将加快各展示区一期宣传牌、风景石、雕塑、铁艺等设施的安设,以及二期展示内容的设计与安装。

留住了水脉,也留住了文脉。建成后的史公堤遗址,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沿河群众在此休憩娱乐、参观游览、踏青赏景,在风景融融中感受百年堤防,在人水和諧中触碰生态温度,在岁月静好中感受时代风华。

物质文化遗产利在当下、功在千秋,传承之路永无止境,保护之旅永在路上。下一步,沁阳沁河河务局将坚持沁河与沁阳“融合挖掘、一体传承”的建设理念,进一步找寻沁阳沁河历史文化资料,挖掘古堤防工程建造、古河堤历史、怀川古城等文化元素,让更多的古遗址焕颜重生,让大河文脉接续传承、泽润后世!

猜你喜欢
沁阳险工沁河
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剪影
——堤防险工
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险工险段统计及治理措施分析
沁河
沁阳位于沁河南岸为何不叫“沁阴”研学始末
沁阳黑陶发展三建议——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是强大动力
中国陶文化高峰论坛暨沁阳黑陶传承发展研讨会在河南沁阳召开
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
黄河下游治河工程空间分布的统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