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01 09:01:48张娜静
家长·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彩陶导图艺术家

张娜静

思维导图通过图画和线条的形式把人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使主题更加突出、绘画步骤更清晰。思维导图引入小学高年级美术欣赏课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手脑并用,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倡导的核心素养,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素养便是“图像识读”。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现代媒介技术所传播的图像文化无处不在,快文化、快节奏也改变了我们的阅读心理,而此时,图片比文字更容易读取,所以,“图像识读”是基于当今图像传播方式变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也是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和科学研究时一种必不可少的素养。培养学生对图像的感知能力也非常重要,而培养识读能力重要的一环便是“艺术赏析”。通过对艺术家、作品、艺术书籍的学习,形成学生的文化观与审美判断力。笔者尝试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小学生艺术品欣赏进行研究。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运用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弊端

(一)思維导图的重要性

近年来“美育”这个词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个人的综合能力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美育的基础是审美认知。一个人可以不会画画,但是却可以成为一个美学家,懂得欣赏作品、了解艺术发展史。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且拥有强大的好奇心,教师教给学生的除了绘画技能外,最重要的便是审美的提升。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组织化思维运用工具”,对培养小学生的逻辑能力、思维迁移能力、创造能力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对小学生的艺术欣赏培养和拓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笔者在小学艺术作品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思维导图,进行头脑风暴,整合知识碎片,总结与提升,得以提高学生的 “图像识读”能力。同时,美术学科的目标应是“双增”,在小学阶段,提升艺术欣赏水平,增强图像识读能力,势在必行。在欣赏作品中,也能进一步形成“文化自信”,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瑰宝,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以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美术欣赏课教学存在的弊端

目前,一些美术教师为应对教育质量监测,缺乏得当的教学辅导手段,特别是在艺术欣赏类题型中,面对众多艺术作品,只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停留在死记硬背的程度,对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并不熟悉,甚至生搬硬造。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在改卷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宽话”“泛话”,如“这幅画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等。哪怕是在欣赏国画写意作品中还看到“本幅画色彩鲜艳、刻画入微、栩栩如生”此类套话。因此,真正让学生读懂艺术作品,让艺术欣赏“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当下的教学重点。

二、思维导图的类型

思维导图有7种常见的结构类型,我们可以根据思维的层次,进行不同结构类型的选择也可以灵活混用多种类型。目的就是用恰当的思维方式,表达我们脑中纷繁复杂的想法。

7种思维导图类型如下:

1.逻辑图(向左/向右):表达基础的总分关系或分总关系等。

2.平衡图(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最基础的结构,可用来发散和纵深思考。

3.圆形图:大圆圈里面包含小圆圈,一般用于事物的分类和归纳。

4.时间线(水平/回转):表示时间顺序或者事情的先后逻辑。

5.气泡图:分析事物的属性和相关联系,有助于发散性思考。

6.组织结构图(向上/向下):可以做组织层次的人员构成或金字塔结构。

7.树状图:以父子层次结构来组织对象,进行分类;也可梳理时间顺序。

三、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小学高年级美术欣赏课教学中

(一)逻辑图

核心素养要求我们应注重对学生审美判断、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培养首先要建立在高年级的学生对相应作品的理解上,否则就成了空中楼阁一般。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艺术作品进行讲解。笔者以马家窑出土的“旋涡纹双耳彩陶瓶”为例,运用逻辑图进行思维导图。逻辑图主要是用来表达基础的总分关系。把“旋涡纹双耳彩陶瓶”作为总项,分散出4个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作品特色、艺术成就、其他相关。其中每个分项再延伸出2~3个子项目。

1.基本信息即包含三个信息,分别是时间(距今5000-4700年前);地点(位于甘肃省的马家窑文化出土);用途(红陶制汲水器)。

2.作品特色包含两个信息,分别是造型—橙黄色瓶身用黑彩绘图,直颈,折肩,腹部有对称双耳:纹饰—瓶身主体饰曲线及弧边三角组成的多组旋纹,旋纹曲线皆由瓶身正反两面的两个大圆圈和四个小圆圈生发而出,圆圈中心各饰一黑色圆点。黑色的彩绘与橙黄色的底纹留白经过精心设计,构成互文对仗的阴阳纹,严密规整;线条流畅自如,充满动感和美感。

3.艺术成就包含三个信息,分别是A.原始先民敏锐的观察力,概括能力; B.线的艺术具有动感,热情奔放,符合现代审美;C.体现出马家窑文化的兴盛,是早期彩陶艺术精品。

4.其他相关包含三个信息,即与之类型相同的三件作品,分别是尖底旋涡纹彩陶瓶、圆点纹双耳彩陶罐、旋涡纹彩陶盆。

通过逻辑图将“旋涡纹双耳彩陶瓶”分解后,学生得到的信息也是分层次的,在基本信息中学生了解到了彩陶瓶的制造时间、地点及材质,紧接着继续深入了解彩陶瓶的造型、色彩,以及彩陶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最终拓展与之相关的其他彩陶作品。学生在学习中层层深入,可不断延展更深层次的知识。

(二)平衡图

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面都比较广,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将文化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再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盘。河南卫视成功出圈的歌舞节目《唐宫夜宴》,这虽然是歌舞类节目,但其中体现的满满都是美术史及视觉审美的运用。我们看到宫女身上如何运用对比色,看到《千里江山图》穿插其中,形成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笔者在上课时,先带领学生观看《唐宫夜宴》,提出几点问题,而后通过讲解让学生不断在疑问、释疑中来回学习。学生没有相关知识储备,没有美学底蕴,欣赏节目也不知从何“赏”。不难发现,近几年各类文化类创新节目备受称赞,从央视的《典籍里的中国》等栏目,到河南电视台的“奇妙游”系列节日文化创新类节目“出圈”,让观众叹为观止。而欣赏这样的节目,往往需要学生有基础的美学内涵作为支撑。在欣赏课后,学生开始运用平衡图进行对《千里江山图》的复盘。平衡图是最基础的思维导图之一,用来发散和纵深思考。我们将《千里江山图》进行分析,重点在于其创作者王希孟传奇人生、画作的几个重要段落、设色、皴法等。学生在进行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得到关键信息,详解关键点,既是总结,又是复盘。A99AF84D-7B84-430C-8667-4B83EA1C63E7

(三)圆形图

若只是单纯地讲解艺术家及艺术作品,这样的学习显得单薄。思维导图还可以拓宽到艺术学习的其他方面。如运用圆形图可用于事物的分类和归纳。在学习中国画时候,学生容易混淆国画的类型。此时可以运用圆形图将整体进行分类归纳,使学生直观地观察。绘制一个大圆,代表中国画,里头绘制三个小圆,代表国画的三个主要类型——山水、花鸟、人物。同时这三小圆圈里还有六个小小圆圈,代表子项目。如山水画根据材料、画风可分青绿山水、浅绛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写意山水、工笔山水;人物画可分为仕女画、历史故事画、肖像画、风俗画、高士画、道释画;花鸟画可分为禽鸟画、花卉画、走兽图、蔬果图、草虫图、鱼虾图。通过一个圆形图,学生快速将国画的大类型及包含其中的小类型进行整理归纳。与死记硬背的纯文字相比,圆形图不仅生动,而且归纳能力强,学生在提取知识点时能有效将脑海中的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

(四)时间线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得到碎片信息,对艺术家知之甚少,如毕加索,学生可以脱口而出立体派,再细问“你能举例说一说毕加索的作品吗”,一大半学生回答不出。这样的艺术欣赏是浅尝即止,并没有让学习真正发生。此时笔者导入思维导图中的时间线类型图,可表示时间顺序或事情的先后逻辑。将毕加索作为时间线的起点,沿着他一生的时间线,将其主要的8个时期与之对应的作品按照顺序串联起来。如童年时期指的是1881~1900年这十年里,与之对应的作品有《斗牛士》《科学与慈善》;蓝色时期与之对应的作品有《蓝色自画像》《人生》;玫瑰时期与之对应的作品有《拿烟斗的男孩》《斯坦因画像》;立体主义时期与之对应的作品有《亚威农少女》《费尔南德头像》,还有古典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蜕变时期、田园时期等均有与之对应的作品。通过时间线,将毕加索的一生以及重要的作品串起来,同时还能在每个时间线上延展出更多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脉络,通过时间线绘制思维导图,让画家的生平沿着时间轴去“滑动”,知识点更容易印在脑海。

(五)气泡图

艺术家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有他们独特的绘画气质,但往往本质与内涵不变。而美术的教学正是为了提升学生对艺术作品风格的归纳学习,了解艺术画派,可以适当选择气泡思维导图,对相关艺术家进行讲述。如学生总是不了解印象派及其代表人物。那么在学习中,我们采取了气泡图,中间大的气泡写上了“印象派”几个字,接着延展出更多气泡,围绕四周。里头是印象派的几个代表人物,如马奈、莫奈、修拉、雷诺阿、德加。从这几个气泡再继续拓展出小气泡,里头是画家的作品,如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莫奈的《日出·印象》等。而这些小气泡还可以继续延伸更多的小气泡,可以是作品的内容、形式法則等。通过气泡图,学生对一件作品的赏析不再是片面的,而是全方位的、立体的。

(六)组织结构图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组织结构图的金字塔结构,对画家进行归纳。以文艺复兴三杰为例,我们使用组织结构图,下分三个大项目,即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再分别下分三个子项目,即关键词、代表作、历史地位。这三个子项目底下继续细分,如达·芬奇的关键词是薄雾画法、渐隐法、空气透视、解剖学,代表作是《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最后的审判》等,历史地位主要是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被称为“卢浮宫三宝”及达·芬奇本人身上的科学探索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追寻。通过组织结构图,学生系统了解谁是文艺复兴三杰,他们的代表作及个人风格特点等。通过对流程图的运用,学生采取总分结构,尝试对文艺复兴三杰进行归纳和分解,归纳其共同点,分解其个人特色,从而使艺术欣赏水平得到提升。

(七)树状图

高年级的学生在美育的学习路上,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的美育书籍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让阅读辅助学生,打开艺术视角,丰富审美认知。此时,阅读一本艺术书籍,便可以运用树状图以父子层次结构对整本书进行归纳。以《像艺术家一样思考》这本书为例。在书里BBC艺术频道主编分享了安迪·沃霍尔、梵·高、毕加索、吕克·图伊曼斯、伦勃朗等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作者用轻松的笔调讲述了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也包括他和艺术家面对面交流中了解到的许多内容。所以树状图的起点便是书名——《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然后根据书的内容,分出10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一个特殊的主题,如艺术家会“致广大而尽精微”、艺术家有自己的观点、艺术家是勇敢者、艺术家会停下来思考、所有的学校都应该是艺术学校、像艺术家富有事业心、艺术家不会失败、艺术家是极度好奇的、艺术家会“偷窃”、艺术家是怀疑论者。每个章节里介绍不同的艺术家以及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学生在绘制中,不断感受不同艺术家身上鲜明的特征,以及艺术思维的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运用不同的思维导图不仅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全面了解艺术家,更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后进行复盘,使之全面了解艺术家及背后的作品故事、文化内涵。学生艺术欣赏水平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培养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加强个人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合理利用,系统地进行课程体系、流程、评价等各环节,在美育融合教育背景下,真正做到美育核心素养中所要求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在“读图时代”使学生学会选择、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左毓红)A99AF84D-7B84-430C-8667-4B83EA1C63E7

猜你喜欢
彩陶导图艺术家
回顾与反思:界首彩陶的历史源流与传承现状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银河春韵
宝藏(2021年5期)2021-12-01 10:15:58
夜读春秋
宝藏(2021年6期)2021-07-20 06:12:24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 15:31:46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2期)2018-06-06 16:26:48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 16:55:48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