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宇
1.案例背景
《人体的血液循环》是苏教版教材中7下《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内容,所讲解的内容包括心脏基本结构、心脏知识、血液循环过程、血液循环的意义,一共包括两个课时。《人体的血液循环》所包括的学习内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认识较多的科学概念,针对初中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来讲难度较大。两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在第1课时中学生需要了解心脏基本结构构成,通过教师讲授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教学;在第2课时中需要学生对血液循环有所掌握,本文主要针对第2课时进行教学案例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对血液循环有所了解。
当前初中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普遍较低,认为生物知识难度较大,学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导致学生出现抵触的学习情绪。在班级内经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但是因为生物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很多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也有较大兴趣,在老师的带动下可以积极提出自己的想法。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和讨论,本次交流过程中利用合作教学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合作平台,保持愉悦的教学氛围。
2.案例描述
血液循环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的现象,为了能够避免学生出现混淆知识点的问题,利用画路线图以及理论教学讲解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教师: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心脏基本结构有所了解,大家还记得心脏结构包括什么吗?
学生: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教师:大家对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的很好,我们也知道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动静脉连接,左心房和肺静脉相连接,左心室和主动脉相连接,右心房将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进行连接,右心室和肺静脉连接。教师向学生展示心脏结构图,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心脏结构,并引出血液如何流经身体各个部位的问题。
学生:血液利用循环系统完成运输。
教师:对血液循环的概念进行明确,即心脏在跳动过程中,会让血液在心脏以及血管所构成的网络中进行循环流动。在PPT上展示血液循环的概念以及原理图,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血液循环,要求学生主动看手臂下的血管,观察不同血管的差异。
学生:有的血管是青色,有的不是青色。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不同血管的颜色有差异?
学生:因为血液颜色有差异。
教师:动脉和静脉中所流淌的血液在颜色上是有一些差异的。动脉中血液颜色为鲜红色,在静脉中更偏向于暗红色,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观察手臂血管之后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积极性,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学生:这主要是由于动脉血中氧气的含量更多。
教师: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动脉中所流经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呢?那静脉中所流动的血液是不是一定是静脉血?
学生:不一定。
教师:如果大家说不一定那么如何才能证明这一点呢?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之所以说出不一定是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和交流,分析为什么答案是不一定。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要求学生结合书中53~54页的内容,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那接下来大家回答一下自己工作讨论的结果。
学生:动脉中所流经的血液不一定是动脉血,在肺动脉中流淌的是静脉血在肺静脉中所流淌的是动脉血。
教师:那么大家来歸纳一下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是哪些呢?
学生:体循环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3.案例分析
本节课堂所学习的内容难度较大,因此在学习之前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结合生活经历和小组合作的方法对学生实施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氛围较为活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于血液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总体来讲,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4.案例反思
4.1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
生物知识学习难度较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教师应当重点分析学生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深入思考。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多种不同的问题,例如为了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提出了心脏结构包括什么这一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血液循环过程中动静脉的差异,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自身血管颜色差异的原因。通过不断地设置各种问题,可以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但需要注意的是问题难度不宜过高或者过低,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置问题,才可以减少学生抵触情绪和畏难情绪的产生。
4.2合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利用了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交流,使得课堂上的教学氛围处于极其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能够主动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进行合作过程中,教师也参与到了合作指导中,了解学生的合作讨论进度,对学生存在的认知误区进行及时指导。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合作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教师教学任务的布置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的教学任务,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内不断进行交流和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751516D1-630F-4756-80FA-8B644B93BE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