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月
摘 要:全域旅游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笔者基于对河南省13个县(市)域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实践探索的实证调研、现状认识、问题梳理,提出通过成立全域旅游发展研究会、运行省级全域旅游产业监测平台实现省域顶层设计、精准扶持、动态监控等对策,对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全域旅游发展主导作用的发挥进行探究。
关键词:全域旅游;全域旅游示范区;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校级科研基金重点项目“河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研究”(2020-ZDXM-02)。
全域旅游是将特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统筹发展的新模式,是一种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1]。新时代,全域旅游成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扶贫富民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全域旅游的发展为河南省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2016年河南省26个旅游资源禀赋较好、工作成效较突出的市、县进入第一、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域旅游在河南省得到了蓬勃发展,2019—2020年河南省先后有7个县市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一、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2020—2021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公布21个县级单位入选首批、第二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通过这些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探索河南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本文以13个河南省前两批国家级旅游示范区单位、河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即修武县、新县、济源市、林州市、栾川县、浉河区、博爱县、巩义市、嵩县、汝州市、淇县、鄢陵县、西峡县为研究对象(见表1)。
(一)数据来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与把握河南省全域旅游发展现状,本文以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1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与环境状况等为背景条件,对核心吸引要素开发现状、对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等进行实地走访;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组织保障与产业融合等创建行动进行专题访谈,就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效体验及满意度对当地居民、普通游客及旅游从业者等进行问卷调研;对1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所在的市县人民政府官网、旅游局官网、包括河南省文化与旅游厅等官网发布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此次满意度调研的调研问卷通过问卷星进行发放,共回收436份问卷,回收率100%,全部为有效问卷;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动专题访谈调研对象主要是各县级创建单位具体负责全域旅游发展的领导及工作人员、旅游景区负责人及乡村旅游负责人等,共访谈42人,获取了全面可靠的河南全域旅游发展一手资料。
(二)指标体系
参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结合文化和旅游部于2020年5月发布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验收文件》),评价指标选取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可比性与可获得性等原则,以游客、居民对全域旅游发展成效体验为着眼点,兼顾政府创建行动,从影响、资源、支撑、管理4个维度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状况评价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2-3]。
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得分总分,将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状况评价划分为5个等级,小于或等于29分的属于未获得等级旅游区。五星级(大于或等于90分)全域旅游示范区称为“特品级示范区”;四级(75~89分)、三级(60~74分)全域旅游示范区统称为“优良级示范区”;二级(45~59分)、一级(30~44分)统称为“普通级旅游示范区”[4]。
(一)发展现状
1.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产业融合发展
调研结果显示,河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行动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大量投入、居民积极参与,在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旅游综合效益提升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发展中“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展开,如信阳浉河区的“旅游业+茶产业”、新县的“旅游业+乡村振兴+红色产业”、鄢陵县的“旅游业+花木业+康养业等;而“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振兴”“旅游+农业”“旅游+康乐”“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工业”等一大批产业融合发展遍地开花。更整洁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更完善的公共服务措施、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
2.旅游吸引要素更加丰富多元,旅游景区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县域全域旅游发展的领跑者
这些全域旅游示范区升级传统旅游吸引物、活化潜力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供给更加多元丰富,除景区旅游外,特色村镇与美丽乡村旅游、“旅游+”融合业态及独具特色的节庆活动等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游客对旅游目的地体验感较好的旅游要素排在前三名的是“旅游景区”(占比70.4%)、“特色村镇与美丽乡村”(占比60.3%)、“旅游环境”(占比58.3%),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当然具体到13个县级创建单位,因当地旅游资源禀赋不同,具體发展路径有所差异,如栾川、嵩县、修武等以旅游景区景点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新县、信阳浉河区等以特色城镇、美丽乡村为依托进行发展。19460551-D29E-4ED3-887A-10920B6333D9
3.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软环境打造尚待完善,创建行动成果表现与游客体验关注存在一定偏差
全域旅游促使旅游业发展从注重硬件向软硬兼顾转变,旅游环境优美和谐、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当地居民文明友好等是旅游软环境氛围打造的重要内容。全域旅游的建设成果最终要落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综合提升上,其中社会效益关键是游客满意度的提升。全域旅游建设成效体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游客体验关注与全域旅游创建行动成果表现有明显偏差。例如,智慧旅游建设,发展部门更偏重于游客量相关指标分析统计与把控,但游客体验端关注的是智慧旅游在该区域游览中提供便捷性与智能化服务的程度。创建部门创建行动更多聚焦基础交通、公厕建设、旅游标识、游客集散中心等硬件指标元素的建设,但游客更为关注的是旅游产品体验、个性化服务、智慧旅游服务、节事活动、特色餐饮等软环境建设。
4.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水平差异明显,发展程度层次分明
13个县级创建单位尽管建设成效显著,被评为国家级或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但因各地旅游产业基础条件与起步早晚不同,目前建设水平和发展程度差异明显(见表3)。例如,调研中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与管理体验要素总体评价较高的是“旅游交通的便捷程度”(占比65.6%)、旅游标识系统(占比48.4%)、“注重人性化的旅游服务细节”(占比48.2%),但具体到各地,有的创建单位硬件服务要素与软性服务要素均受到游客肯定,有的创建单位均被游客建议需要认真改进,评价层次分明。
(二)存在问题
1.全域旅游发展认识存在误区,发展思路尚待厘清
全域旅游发展,需要升级传统旅游吸引物、活化潜力旅游吸引物作为全域旅游核心吸引要素;需要围绕核心吸引物配置旅游要素,完善服务实施、塑造整体旅游氛围,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根据旅游发展条件的成熟度,分批次有序推进综合性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部分创建单位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存在误区:过度泛化“全”的概念,不分条件遍地开花进行“全空间”建设;否定景区景点建设、忽略旅游产品开发;运动式开发、同质化发展等。例如,古镇建设项目引进过多造成的资源浪费与同质化竞争,个别创建单位因遍地开花、投资过大而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等。
2.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重硬件輕软件建设普遍,形象工程亟待纠正
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普遍重硬件轻软件,建设成果未能充分发挥实际效用。例如,一些县级创建单位的游客服务中心花了大量财力、物力进行硬件建设,但游客需求的软件服务方面建设水平较低,存在智慧化程度低、个性化服务不够等共性问题。这些游客服务中心要么关门不接待,要么鲜有游客光顾,要么各项功能未充分发挥,投资大作用小,发挥的实际效用非常有限。
3.全域旅游发展多处于粗放低效层次,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尚处于初级阶段
全域旅游发展粗放低效的表现有:建设的生态廊道仅仅从外观上实现了“生态美”,未从内涵上融入“文化美”;仅仅进行了大数据的统计与采集,并未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全域旅游的促进发展与改善;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财力损耗过大,而创建后的经济效益却较为低下等。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不仅仅要降低门票经济的比重,还需要在发展中联合多产业,融通发展,目前总体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5]。调研显示,河南省产业的融合发展多呈现粗放型的简单叠加,鲜有深度融合培育出功能众多、形成综合新产能的旅游新业态。
(一)顶层设计、深化认识,加强全域旅游发展建设引导
国家层面的《验收文件》评定标准虽在不断修订完善,但面对经济发展阶段、地区旅游资源、产业结构与旅游业发展水平不同的广大地域,难以兼顾、适合所有地区。笔者建议省级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成立全域旅游发展研究会,因地制宜,分类、分层级制定全域旅游标准,完善对企业、游客、居民的评价体系,创新解读落实国家全域旅游验收文件、深化地方对全域旅游发展认识、强化省域全域旅游发展顶层设计。要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避免地方政府根据“标准答案”进行考试,运动式开发,同质化发展,创建行动流于形式。要通过全域旅游发展研究会为地方全域旅游发展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不断深化对全域旅游及其示范区创建内涵的认识,精准选择路径,扎实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二)精准扶持、整合资源,强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战略谋划
全域旅游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已步入第7个年头,县级创建单位依然面临旅游用地、资金短缺、部门统筹、创建指标体系解读等问题。同时,全域旅游发展需要更高层级、更大区域的联动发展,需要改革创新管理机制与投融资体制机制经验的学习交流,需要成功创建示范区后国家八大“优先”政策的落地等。省级主管部门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力通过整合资源、试点先行、示范引领探寻破解思路、寻求解决办法,主导全省的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三)动态监管、适应需求,打造全域旅游优质人气旅游目的地
建议切实运行省级全域旅游产业监测平台,对所辖区内已命名的示范区和创建单位旅游产业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及定期量化测评,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不是一评了之的面子工程,打造全域旅游优质人气旅游目的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游客和本地休闲消费客群而言,一个地方的全域旅游是否具有吸引力,核心仍在于有没有符合市场需求、能吸引消费者的旅游吸引物。发展全域旅游应立足地方旅游发展条件和地域特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打造全域旅游优质人气旅游目的地。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贯彻落实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13个县域作为全国第一批、第二批及河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旅游业的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虽因各自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情况不同,目前发展程度有所差异,但这些县市通过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幸福感,更好地满足了新时代旅游者的需求,全域旅游发展成为当地政府带动经济社会全面提质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探索了一系列可推广复制的经验。
[1] 刘馥馨,王玉海.图解全域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6:29.
[2]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修订印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20-05-08)[2022-02-14].http://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0-05/08/content_5509825.htm.
[3] 赵永忠,周爽.全域旅游规划与示范区创建指导:区域发展与公共目的地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278-306.
[4] 梁朝信.旅游资源开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135-137.
[5]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及导则解读[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3.19460551-D29E-4ED3-887A-10920B6333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