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媛
这几年,富阳区在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大场景下不断深化“千万工程”,迭代升级新时代美丽乡村内涵,以省市未来乡村标准为指引,探索微改造与精提升、村庄经营、共富带动、数智赋能新做法,描绘出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未来乡村融合发展新图景。
微改造、精提升,
激活乡村闲置资源
“老台门是蒋家村人‘昨天的家,蒋家村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老台门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有责任把蒋家村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村党委书记蒋顺国所说的蒋家村,是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如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内现存21间明清时期老台门保存完好,建造工艺精美、用材考究,集聚规模在富阳屈指可数。蒋家村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小说家、编剧麦家,郁达夫研究学会会长、富阳本土作家蒋增福都是生长在老台门的文人乡贤。
2021年8月,大源镇蒋家村启动未来乡村项目建设。围绕“江南台门、耕读传家”特色主题,对老台门进行分类激活。对已开发利用做书房、剧社、博物馆等的7间台门进行修缮;对4间还有农户居住的台门恢复原始风貌;对3间暂时没有开发利用方向的老建筑仅做简单修缮;对7间闲置的台门进行有机更新“微改造”,提取麦家谍战小说中摩斯密码、暗号元素,通过漫画、彩绘、手工、展陈等形式把老台门、老弄堂打造成“解密书屋”“谍战民宿”“风声巷”“暗算弄”等民国风情文学打卡景点。
未来,蒋家村将进一步做精做强“麦家文学影视、蒋氏耕读文化、红色史料研学”三大文化场景,讲好“一座老台门,半部民国史”的精彩故事,结合麦家理想谷项目,将牛栏坞打造成文学影视、农业休闲、教育游学的耕读体验基地。以老台门为引领,全面盘活蒋家村闲置资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就业。
做好村庄经营,
让“美景”变“钱景”
高山、云雾和茶叶一直是安顶村引以为豪的三大核心资源,近年来,里山镇安顶村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理念,逐步探索出村庄经营“1+1+X”助力未来乡村“云”发展模式。两个“1”即村庄经营和茶产业培育,“X”即入股新业态,运营收益由运营公司(村集体)、市场与农户合理分配,让藏在高山的“美景”变为多方共赢的“钱景”。
安顶村着力打造云顶云雾茶特色品牌IP。成立杭州市里安茗茶文化有限公司作为村庄经营主体,数字赋能茶园改造项目,建成集生态茶园管理、茶叶质量追溯、技术研发、乡村旅游发展为一体的智慧茶园平台。按照7200元每亩的标准从核心区块116户茶农手中流转了350亩茶园进行统培统育,标准生产过程。里山镇工作人员介绍,“我们今年首次推出‘匠“特‘精‘优四个品级,茶叶价格从999~3000元每斤不等,同时也带动了周边非核心区域的茶叶销售价格的上涨。”
安顶村茶农李阿姨说:“我们跟合作社签订流转合同,领到了15120元茶园流转费用,年底还能领到分红嘞。”现在正是茶叶采摘时节,她和其他村民每天来这里摘茶叶,每人每天大约可以采摘三四斤茶叶,可以获得两百元收入。
打造制茶非遗工坊、云雾书吧、有茶生活、名茶文化等特色文旅项目,引入云雾露营基地、天空之境打卡点等多种新型业态并由市场化公司运营管理,游客通过小程序可以获取路线推荐、一键预约、游玩打卡等智慧游信息。像安顶村这样的村子在富阳并不少,深耕产业新业态是他们的致富密码。
营地“共富链”,
解决家门口就业
除草、采茶、喂猪、劈柴、打麻糍、做清明果、种蔬菜……农户变身“教官”,农田变为“课堂”,带领孩子们开展农事体验就可以在家门口致富的生动案例就发生在“营地之乡”洞桥镇。“每接待一名孩子参加劳动,我们就可获40元补助,村集体得8元,‘共富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致富大门。”洞桥镇三溪村村委委员叶群芝感慨。
洞桥镇以少年军国防教育营地为纽带,探索营地经济“共富链+”创新模式,联动文村、贤德村、三溪村、查口村等四个行政村向着“营地产业化、产业营地化”方向发展。将营地经济作为全镇产业振兴的核心引擎。“共富链+环境”,扮靓了美丽乡村;“共富链+集体+农户”,集结200余户农户加入农事体验点,带动民宿、餐饮、山货等137家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几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至今,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村农户实现户均年收入递增20%以上。
未来,洞桥镇将进一步做好营地“共富链”的引领+创新、培育+服务、赋能+带动工作,为富阳区更高水平打造未来乡村增添新动能。
一键服务,使命必达
为解决村民有事“无人问”“问错人”的問题,富阳区在“富春智联”一体化智治系统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开发了“民呼必应”应用场景,打造党建引领、村级自治、社会德治、政府法治、平台智治协同的“治理+服务”一体化平台。据介绍,该系统实现了村级、镇街与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做到环环相扣,“从下而上”一路通。在“民呼必应”场景中,村民通过随手拍,将事件上报至网格员,他们能够处理90%左右的事件,若无力处置,则流转至村委、镇街,再通过派发至各个职能部门处理;对老百姓反映比较集中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会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集中解决“疑难杂症”,从而将乡村治理模式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预防。
平台运营至今,实现了信息资源基本整合,做到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服务,已完成276个行政村平台搭建,录入实有人口42.1万人,上报事件10.1万起,处理率99.32%,综合满意度4.83星。
作者单位:富阳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6D5465C4-0FA7-4A33-B55C-9702861D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