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刍议

2022-05-31 05:46衡阳市农业科学院421101吕广动朱捷黄益国高静
湖南农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科普青少年创作

衡阳市农业科学院(421101) 吕广动 朱捷 黄益国 高静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事关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但农业专业型人才的短缺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一大阻力。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同时,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业从业人员结构老龄化加剧,培养高学历、懂生产、懂管理的综合性农业一线人才显得十分紧迫。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农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在农业储备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

一、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现状

我国的科普工作在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的推进下有了长足的进步。据调查,2020年具备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到了10.56%,较2015年提高了4.36个百分点,国民科学素养提升速度加快。但距欧美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美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已达28%,2005年瑞典公民中这一比例已达35%。而对于中小学科普的实施与推进,我国仍显不足。应试教育是我国当下中小学教育的主流,虽然国家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展了诸如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等形式的素质教育,但是,学校、家长和学生对科普的认知还不完善,关注度并不统一,科普流于形式,效果较差,对农业领域涉及较少。

我国对青少年学生的农业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在参与小学农业科普活动中,发现很多四年级以下的学生,不清楚稻谷和大米的关系,不知道绿豆和大豆的用途和区别。据调查显示,关注过农业科普教育的中学生仅占调查人数的40.08%,75.2%的学生愿意参与形式有趣的农业科普教育活动,但仅有6.94%的学生希望通过农业科普教育而投身现代农业领域。

二、农业科普教育存在的问题

1.作品创作与受众阅读上的不对等我国鼓励科普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每年都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向社会发布科普创作指南,其中均有涉及当下热门农业话题的选题。科学的专业严谨与科普的通俗易懂,需要在科普作品中达到统一。在二者合理转化的过程中,所表达的内容不会使阅读者造成误解,是科普创作需要关注的重点,也是难点。农业科普作品的创作需要创作人有专业的知识背景,但具有过硬的农业知识的科研人员又非专业的儿童读物的创作者,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晦涩难懂的语句或专业词汇。农业科普创作者的老龄化,难以实现青少年受众对作品形式的多样性和语言趣味性的需求,从而造成了作品内容与受众阅读上的不对等,导致农业科普作品科普效果较差。另外,目前适宜青少年的农业科普作品较少,传播途径少和推介力度小也是限制农业科普作品的影响范围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2.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形式单一对于青少年的农业科普教育,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里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对学生的农业科普教育多依赖当地的农业高校或农业科研单位。地方上青少年学生基数庞大,作为兼职科普任务的农业高校或农业科研单位人员,对学生农业科普教育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农业科普教育的持续性与连贯性难以保证。此外,在开展农业科普教育活动中存在活动形式单一、与学生互动性较差等问题,农业科普教育收效一般。

3.农业科普作品良莠不齐面向青少年学生的农业科普作品要求通俗易懂,涉及知识不要求过于深奥,基于以上两点,很多“伪科学”套上了科普的外衣,农业科普也不例外。另外,科普创作门槛低,且无完善的审核与监管机制,很多创作人员在科普作品的内容来源上不经分辨,东拼西凑,导致科普作品良莠不齐,而作为受众的中小学生对此难以区分。

三、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对策

1.注重现代农业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仅是传统的单一农产品生产,而是向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发展。基于现代社会发展对农学学科的要求以及农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在开展农业科普过程中,要注重现代农业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对农学有正确的认知,将传统农学与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统一起来,以便于为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和经营管理等涉农行业争取各方面的人才。

2.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互联网在当下信息流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作为农业科普的主要传播途径。互联网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其“快餐”属性,更符合青少年的信息获取方式。抖音、微信、微博等占据了网络相当多的流量,在这种形势下,青少年学生的农业科普教育可以将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等新兴的媒体形式,作为传播的主要阵地。比如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果壳”、短视频账号“中国国家地理”“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等,粉丝关注度都很高。究其原因,不仅是其内容的科学规范,更难得的是在内容上的互动性与趣味性。因此,鼓励农业科普创作主体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创作科普作品,既方便作者与读者的快捷交流,又有利于农业科普作品的快速传播。

3.加强农业科普作品监管力度科普创作的门槛低,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监管,致使来源复杂、内容良莠不齐的科普作品泛滥。应加强监管力度,认真对待青少年学生农业科普教育;提高农业科普创作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作品创作中严守科学和道德底线;创立准入机制,严格科普从业人员准入,对科普创作人施行教育、科学等主管部门备案和监管制度,并对备案的专职和兼职科普人员进行有区分度的认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学会或协会,以便于交流和管理,也有助于扩大影响力;加大青少年农业科普作品的筛查力度,定期查处和清理违规作品。

4.创新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形式创新青少年农业科普形式,有助于青少年学生更高效地接受农业科普教育,激发其对农业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其对农业的职业认可。可依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通过农业科普讲座、农业科普作品展览、农业兴趣课等开展青少年学生农业教育;依托农业高校实习基地、农业科研单位、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建设青少年农业科普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活动;依托图书、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媒体途径,创新创作农业科普作品,以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内容激发青少年学生对农业科普知识的学习兴趣;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种子发芽、扦插繁殖等农学基础实验,或在严格的安全制度下及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农业科学研究,培养学生对农业科研的兴趣。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农业科普教育,都应注重科普教育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切实推进对青少年学生的农业科普教育。

5.建立合理的教育反馈机制传统观念影响下,部分学生对农业持不认可或排斥态度,需要逐步地引导其对农业的认知和对农学专业的认可。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把学生乐于学习放在首位。建立反馈机制,可以较为准确地掌握青少年对开展农业科普活动的意愿、感兴趣的农业知识方向以及对农业科普的接受程度,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可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在策划农业科普活动或创作科普作品中,要充分考虑满足学生的学习获得感,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完善青少年农业科普教育配套推进青少年学生的农业科普教育,配套措施是保障。政策配套,建立健全青少年农业科普支持政策与奖励制度,扩大从业人员数量,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人员配套,在社会相关组织和学校中培养专职农业科普从业人员,并加大其具有农学知识背景人员的比例,进一步提高教育效果。设施配套,完善农业科普教育过程中的硬件配套,包括场地和仪器等设施,保证教育效果和学生安全。

猜你喜欢
科普青少年创作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一墙之隔》创作谈
科普漫画
科普漫画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