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兴
关键词:高校舞蹈;创编能力;提升与创新;研究
在传统视域下的高校舞蹈教学中,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了解基础舞蹈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培养,导致学生艺术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得不到发展,既定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在新时期下的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应侧重舞蹈创编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舞蹈创编知识以及技巧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化、多元化发展。
一、现阶段高校舞蹈创编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教育育人理念落后
结合实际进行分析,高校舞蹈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为主,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整体艺术水平,因此舞蹈创编是舞蹈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侧重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创编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化、多元化发展。不过目前很多高校舞蹈教学中并未强调学生创编能力培养,且舞蹈创编教学偏于形式,导致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育人模式单一
同样是在传统教学视域下,很多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即使学生有舞蹈基础,学习起来面临较大困难。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高校舞蹈教师在舞蹈创编教学中,使用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学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其也是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不过一些教师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并未顺应时代发展,使得既定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二、高校舞蹈创编教学有效措施
(一)围绕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培养创新教学方式
在新时期下的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则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打造良好教学环境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学习中不断提升舞蹈创编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例如,笔者为了培养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借助混合式教学法开展了相应教学活动。笔者在课前将《那些年》《鼓子秧歌-鼓》这两支舞蹈的动作分解视频、表演技巧、情感内涵分析等内容上传到了班级学习网站,之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与笔者积极沟通,笔者则及时解答其学习疑惑。在线下教学中,笔者开展了相关的实践教学工作,笔者先是将舞蹈进行示范,随后引导学生尝试练习,笔者还鼓励学生让他们结合自身对舞蹈的理解进行创作、编排动作,并随机选择几个学生分享自身创作的舞蹈动作,其他同学则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舞蹈创作兴趣,发展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作能力,从而实现新时期下的教育目標。此外,笔者也积极联系校内舞蹈社团,鼓励学生加入其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开动想象与其他同学创作舞蹈,借助这一方法来培养学生舞蹈创编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二)深入舞蹈内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感知能力
在舞蹈创编教学中,学生需要对舞蹈内涵有深入了解,进而将自身理解融入舞蹈动作中,使动作富有灵魂、极具内涵。基于此,在舞蹈创编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感知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舞蹈综合能力以及素养,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少数民族舞蹈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深入舞蹈内涵,并引出相关问题,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使学生思考舞蹈中所蕴含的情感,使其通过合理猜想、资料翻阅等方式整理自身观点。我国地方民族舞蹈极具民族特色,“手持哈达”是很多学生的固有印象,他们对相关舞蹈动作也有一定了解,因此在课堂上笔者首先为学生示范了经典的舞蹈动作,之后提出相关问题如:通过观看这支舞蹈,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支舞蹈表现了少数民族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你可以将这些情感内化于心,并体现在舞蹈中吗?之后,笔者播放了流行音乐《快乐崇拜》,让学生将街舞动作与民族舞动作巧妙结合,他们需要结合乐曲节奏探讨流畅的舞蹈动作,这一过程他们的参与兴趣极强,且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创造力、创新意识等得以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舞蹈编排技巧,同时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也得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极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培养,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促使学生综合化、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全新教学视角下,高校舞蹈教师应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创编能力以及音乐素养培养,从而深化舞蹈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赵晓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编能力培养实践探究[J].戏剧之家,2021(29):124-125.
[2]穆田恬.高校本科《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探究——以阿坝师范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20(3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