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在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05-31 03:39:34薛亚辉张虓芊李维娜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证书职业院校

薛亚辉 张虓芊 李维娜

关键词:1+X证书制度;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对策

职业教育面向学生就业,因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需重视市场需求的导向作用,不断促进行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衔接。鉴于信息技术发展快、创新多、变革多的特点,对人才的实践技能要求高,因此具体到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将1+X证书制度应用于教育改革,更符合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定位,顺应学生职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期望与需求。教师应深度理解“1+X”证书制度的内涵,研究“1+X”证书制度的应用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革对策。

一、“1+X”证书制度的内涵

“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对接行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的重要媒介,它所包含的培训与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书证融通”等多项内容,为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教师可以基于“1+X”证书制度,构建一个全新课程教学体系,赋予教学模式综合、多元、开放、立体等属性,提升学校教育对学生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1”所代表的学历证书,可表征学生受教育历程与专业课程学习情况,能够指导教师构建课程教学内容。“X”所代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表征学生掌握的实践能力与技能水平,能够较为科学地认定学生实践成果与学习成果,并指导教师完善教学模式,重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平衡。“1+X”证书制度提倡将实践教学作为学历证书的延伸与拓展,通过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发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潜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要求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将教学内容延伸向市场的人才需求,大力培养学生从事信息类工作的能力。

二、1+X证书制度在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配套管理制度尚不完备

1+X证书制度是由国家推行的一项创新制度,其在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符合职业教育面向学生就业的发展定位。在1+X证书制度落地落实的过程中,学校需要积极地同步创新系列制度保障,但是旧的制度安排天然滞后于新事物,配套管理制度的变革成為影响1+X证书制度应用的重要阻碍因素。就目前而言,相当一部分试点职业院校尚未构建起健全的制度体系,1+X证书制度在信息类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应用仍然较为被动,具体应用模式处于摸索阶段,未能形成机制成熟、完全覆盖的制度保障。比如,部分试点院校尚未形成内部的1+X证书制度工作管理办法,存在监督机制、决策程序、治理各方权责不明确,实践方式随意性大等问题。各试点院校需要深刻把握1+X证书制度的内涵,及其在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意义,尽快构建与该制度相适应的教学制度体系与工作组织架构,推进证书培训评价组织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将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进行有效衔接,实现对各方治理活力的进一步激发。

(二)缺乏激励保障机制

随着1+X证书试点项目增加,相关教师所需承担的证书培训与考试工作量日益提升,1+X证书试点工作方面的教师激励制度构建需求逐渐紧迫。此外,专业教师也是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内部治理工作的重要主体,信息类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将会直接影响到1+X证书制度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职业院校需要对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与1+X工作参与程度引起进一步重视,从而能够有效保证证书培训成效与推广效果。进一步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强化对1+X证书试点相关教师工作量的认定,实施多样化的激励办法,可以有效激发试点专业教师参与各项教学改革工作的积极性。

(三)质效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构建行之有效的质效评价机制,是在信息类专业教学中推进1+X证书制度的重要保证。就目前来看,“X”证书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逐步细化、覆盖领域日趋广泛,很多职业院校逐步形成以某几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主的内部证书群体,呈现出显著的专业群聚合趋势。但是,不同证书的整体计划与开发标准具有一定差距,各个证书对试点院校的课程建设资源与条件要求也不尽相同,证书数量的增多往往伴随着考核质量参差不齐、1+X项目推进水平不一等问题的产生。具体到1+X证书在信息类专业教学中应用,职业院校需在各项工作实践中构建“过程质量+终结成效”的质效评价机制,以强化对证书推进进度、特色、成果的长效监督,从学分转换与认定、教材开发、证书课程构建、师资培训、考证通过率、考证计划执行力度等方面入手,实现对证书推进成效的科学考核与评估,从而对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有效反馈与改善。

三、1+X证书制度在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多方协同,构建科学激励机制

1.职业院校需要健全激励机制,通过多元激励举措,调动相关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将1+X证书指导应用到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承担起教学改革责任。首先,职业院校可以针对培训工作量与培训内容特点,构建工作标准与规范,促使学生实践能力计算与认定趋于规范化,保证“X”证书的含金量。“X”证书培训要与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挂钩,从而肯定教师在落实1+X证书制度方面的努力与成绩,激发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其次,相关职称制度与教育资金投入计划向承担证书培训任务的一线教师适当倾斜,从制度与资金投入两个层面促进1+X证书制度的落地。相关激励制度的应用应是一套“组合拳”,试点院校应将培养激励、荣誉激励、晋升激励、绩效激励等措施进行整合,进而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比如职业院校可针对1+X证书制度在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构建“工作成效评估激励+绩效认定+评奖评优政策倾斜+访学进修机会奖励”的激励制度,促使相关教师高度参与、有效参与。

2.职业院校应保证各级沟通协同渠道畅通,构建良性的互动反馈机制,引导相关教师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决策中。1+X证书制度的构建本身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措施,将其应用于信息类专业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自下而上”的推進方法,以促进协同治理机制的科学构建,实现对各项教学改革工作的统筹管理,确保每一名教师都对1+X证书制度的应用形成充分认识与重视。一方面,证书计划申报要赋予信息类专业高度决策自主权,在确定申报哪个证书、申报多少等问题上体现教师主体作用,促使其结合行业企业权威认定、考证需求、人才培养定位等信息参与相关工作决议。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在重要决策工作上突出制度的作用,通过规则确立、制度制定、领导机构构建,促进证书申报裁撤、经费使用等环节趋于规范化。

(二)明确“X”职业资格证书定位,强化运行保障机制

在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要了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之间关系,针对行业发展对标准化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变化,明确“X”职业资格证书定位,促进“1+X”证书制度的落实,发挥职业教育改革对专业人才供需平衡的调节作用。首先,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师在明确实习实训、专业的课程、课时比例时,要对企业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进行充分考虑,将“1+X”证书与行业发展需求对接。其次,职业院校要鼓励教师开展调研活动,了解本地及周边地区企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趋势,以及相关企业对“1+X”证书认识与定位,促使学生所获的“X”证书及其等级符合企业招聘要求。

(三)质量督导,落实1+X证书制度

首先,教师要重视对1+X证书制度落实情况的过程性监控,定期对相关工作结果进行评估,以便适时调整实施方案,有效攻克教学改革中的难点问题。该评估结果是对信息类人才培养工作经验与成效的总结凝练,可对下一周期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其次,职业院校可针对教学改革工作质量评价需求,构建一套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为“专业——教学——支持——评价”,旨在对教学实施的“质”与“量”进行全面把控,提升1+X证书制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实效。再次,对1+X证书制度试点内“X”证书的阶段性推进情况进行重点监控,确保1+X证书应用计划按预期进度推进。最后,以年为周期对1+X证书制度的整体应用质量进行评价,针对本年度的证书计划执行率与教学改革实效,明确下一个改革周期的工作计划。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应清晰治理主体构成、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和利益,积极构建多元化协同治理格局。将1+x证书制度应用于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教学改革过程,各方协同工作机制的构建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常态的协同治理机制,不仅需提升相关教师对1+X证书制度认识与重视,而且需要构建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以之作为推动力、支撑力促使相关教师形成共同治理意识,将教学实施主体的改革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新菡,张叶茂,刘红艳.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有机融合探索——以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3):169-172.

[2]陈春华.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27):168-169.

[3]张俊玲,侯宇.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1+X”证书制度研究与实践[J].科技视界,2021(20):149-150.

[4]李栋,张占强,郭璐.新工科背景下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美育渗透[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1,43(01):104-107.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证书职业院校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草原与草坪(2022年1期)2022-05-11 10:44:40
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