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关键词:初中阶段;劳动教育
劳动是人类的基础特征,当今社会的一切物质以及精神文化都起始于基础劳动。实践证明,劳动与教育相结合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基础教育的基本原理,更是其科学的体现。因此,当代初中阶段学校或者教师应该积极寻找劳动与教育的密切结合点,从而实施新型的劳动教育,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一、科学确定劳动教育目标定位
十八大以来,强调了关于积极劳动的价值,明确的表述了对于劳动伟大思想的认知,大力加强青少年的劳动教育,让青少年明白人文文明的阶梯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今天的辉煌,劳动才会体现人类真正的价值。因此,当代初中阶段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加强关于劳动思想的认知,积极利用各种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有效性引导,从而加强学生对于劳动的认知,使他们在劳动以及学习中,不断增强对于劳动的认知和理解,深化劳动精神内涵,有效提升自身的素养与能力。
劳动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单纯体力行为,其内涵是一种为了集体、为了未来辛苦付出的一种坚毅的精神,是一种执着探究的思想认知和理念,是不懈努力、无怨无悔的坚持以及坚守。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各类实际的劳动活动时,除了要教授学生关于此类劳动的技巧和方法以外,还要积极向学生们传递劳动的精神,让他们在有限的劳动中,不仅能够快速获得各类劳动的技能,其思想也能得到触动,精神也能得到丰盈,境界也能得到提高。
二、加强科学引导评价,树立校内校外双重体系
科学有效的评价系统和监督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促使各类劳动活动有质量的完成,还能不断的创新发展,在有效弥补各类突发问题的基础上,更加科学的推动整个劳动活动的科学化进行。因此,组织开展劳动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评价,有效保证学生的引导效果。
在实际的劳动评价中,其包括很多内容,日整体的劳动时间、劳动次数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劳动成果等等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的劳动活动时,一定要通过实时介入等手段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科学劳动中,加强自己的劳动素养,丰富自己的劳动经验,增强自己的劳动精神。学校相应监督人员也要上岗到位,科学有效地完成自己的岗位监督任务,从而有效推动劳动教育活动的科学化进行,确保良好效果能够合理体现。此外,劳动活动不是一个常规的简单的传统概念,其在现有内容含以上进行了扩展,其除了传统的劳动之外,还应包括学生在社会中积极参加的公益活动以及家庭生活中参与的家庭劳动。对于这样的劳动,这就要求相关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的与家长进行实时沟通,利用各种方式来加强对于学生劳动效果的检监察以及管理,从而是学生劳动效果不断提升,有效推动学生劳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教师还要时刻对于学生的各类劳动行为进行科学评价,有效利用合适语言来加强学生對于劳动行为的认知,有效增强学生的劳动素养。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引入一些学生喜欢认可的劳动教育方法和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保证学生劳动参与效果,提升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决定劳动的内容和对应的具备公平价值的评价标准,进而利用这种符合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保证效果。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是当代学生素养、能力以及思维培养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未来健康成长以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代初中阶段教师一定要对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组织实施方法进行认真学习和科学研究,进而在保证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增强自身的认识,从而不断增强其实施效果,推动当代教育的科学化前进,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备优质思维与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苹.初中阶段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21.
[2]何欣.初中阶段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8):13-17.
[3]夏莺莺.城区初中劳动教育实施基本现状及优化路径[J].辽宁教育,2021(04):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