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图书进入战争》以图书视角解析了二战时期德、美两国发动的两场图书运动的历史事件,以及美国图书馆界所提供的全面、积极的战时服务。这两场图书运动向世人展示了文化作为思想武器所带来的巨大能量,以及图书馆在图书运动中捍卫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和努力,同时表现出自由、平等的价值观体现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本文以德、美两国图书运动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影响为基础,深挖图书运动所隐含的文化作用和图书馆精神,探讨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赋予其新的使命和意义。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精神;文化影响;价值观
《当图书进入战争》是一部历史研究著作,以图书视角还原了二战时期美国军队通过图书构建出强大的精神堡垒,最终赢得战争胜利的历史见证。该书主要讲述二战期间,希特勒纳粹党在欧洲大肆焚书,美国图书馆马上开展“胜利图书运动”和“军供版图书”项目,募集了1200种1.2亿册图书送往国内外军事机构,为美国赢得战争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更推动了美国文化产业创新变革和全民阅读开展。本文主要分析这两场图书运动所产生的文化作用和图书馆精神。
一、德、美两国图书运动概况
二战时期希特勒为推行种族政策和宣传纳粹思想于1933年实施了大规模的焚书运动,将94名德语作家和37名非德语作家在内的3万多册书籍焚毁。与此同时,这场“焚书运动”还遍及欧洲30多所大学所在的城市。据估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胜利纪念日(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欧洲销毁了约1亿册图书。
对于纳粹德国的焚书运动,1941年1月,美国图书馆协会率先发起了一场全国性的图书捐赠活动,捐赠图书用于服务军营的战士。同年12月8日,美国和英国对日本宣战,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红十字会和劳军联合组织 (United Service Organization)迅速组织并发起“胜利图书运动(Victory Book Campaign)”,并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与第一夫人的大力支持。在不到两年时间里,民间为美国军队募集图书1800万册。这项图书运动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图书捐赠运动。随着民间捐赠来源的枯竭,美国军方与“战时图书协会”合作,开展“军供版图书”项目。战时图书协会针对战场环境设计成扁平、厚薄适合的平装书提供士兵使用。相较于“胜利图书运动”募集到的精装书,军供版图书的传播范围更广,许多偏远、零散的部队因此受益。胜利图书运动和军供版图书项目极大激发了士兵们战斗的勇气,坚定了战争胜利的信心,为二战的胜利以及维护世界民主与自由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德、美两国图书运动中的文化作用
1.文化意识影响社会文明发展
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会影响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德国纳粹所推行的文化专制造成文化遗产的损失,阻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美国通过两次图书运动将精神文化输入战场,提升思想,赢得胜利。两种对文化传播的态度极大影响了社会文明发展。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自信”等主张,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精神,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巨大的影响。文化自信是一种价值观导向,是一个国家对自身禀赋和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所保持的坚定信心。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敬畏,从根本上展现了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理论,也是肯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国家命运的影响力。
2.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创新
阅读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和文化需求,而文化需求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在社会环境中突破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美国胜利图书运动中,军供版图书不仅丰富了士兵的精神文化,而且帮助他们理解战争,赢得战争。一方面如文中所描述的“他们在战场经历了各种惨状以及某些超乎想象暴力、毁灭场面,没有任何一种训练能够让他们从容应对这些状况”。另一方面文化需求给美国出版业带来新机遇。在二战爆发后,德国出版业因焚书事件早已声名狼藉,法国出版业也被德国牢牢控制,英国出版业和图书馆则遭到了德国的轰炸,整个欧洲出版业低迷,在这种情况下,正好给美国出版业带来了创新变革。美国政府与图书出版界合作创造了平装书这种创新的出版模式,迅速占领了原先由英德法把持的国际图书市场,为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文化需求催生文化产业要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决策、市场经济以及文化主体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和推动,因此,要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一要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保障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二要积极了解文化需求主体,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在对需求主体做好充分调研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购买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等方式,鼓励市场主体做大做优,并辅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提升文化消费服务能力。
3.文化倡导加快全民阅读进程
二战之前,美国相当一部分士兵不爱阅读,但在胜利图书运动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美国士兵养成了阅读习惯,让美军成为世界上最为用功读书的军队。在战争结束后,他们并没有与社会脱节,反而比普通在校生更加珍惜学习机会,通过在战场上所积累的阅读经验带动了美国全民阅读风潮,从而创造了新一代民主的读者。正是这种自由民主的文化导向推动了美国社会良性的阅读氛围,甚至设立了专门的阅读立法,为美国推行广泛的全民阅读倡导提供了基礎条件。比如,1998年美国国会通过《卓越阅读法》;2001年,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发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2009年,奥巴马签署《登顶计划》和《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由此可见,美国全民阅读氛围的形成一方面离不开国家法律保障,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对全民阅读理念的支持,促进了社会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
在我国,全民阅读成为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实施战略,通过国家倡导保障公民阅读权益。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4年-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连续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发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2017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从过去的“倡导”阅读升级为“推动”阅读,说明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升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从个人层面上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从国家层面来说,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如何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的开展,除了强化政府责任外,更要建立全民阅读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通过建立相关部门与社会力量协同机制,共同推进“智慧国家”的建设进程,打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行为格局。
三、德、美两国图书运动中的图书馆精神
1.图书馆社会责任的担当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图书馆协会以及社会其他组织成员便开展向士兵捐赠图书工作,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图书运动中,美国图书馆界对战争的响应和文化支援再次体现出美国图书馆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担当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图书馆的价值不在于藏书量多少,设施设备是否先进,而是体现在图书馆所做的贡献和社会大众是否需要或依赖于它。这充分说明图书馆是依靠其自身的专业性和公共性体现出其社会责任。在图书馆发展的五千年间,不同时期衡量图书馆价值的标准也呈现不同。古代藏书楼的核心价值理念主要是收藏文献典籍为统治阶级服务;近代的公共图书馆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 为大众教育服务是其主流的价值理念;现代图书馆提供开放的知识服务,信息自由获取,中西方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开始走向统一。文献信息的储存、传递和服务既是图书馆的职能所在,又是图书馆的职业价值。在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智慧服务成为图书馆新的服务模式。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力量讓更多读者获得图书馆资源和快捷、便利的服务,让图书馆的使命和功能更能有机统一,是值得图书馆人思考的问题。
2.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发挥
图书馆作为20世纪最为重要的知识文化保存机构,在二战中受到极大破坏。在欧洲战场,由于纳粹德国的占领,多达14个图书馆的馆舍和馆藏遭到破坏和掠夺,如比利时鲁汶大学图书馆、法国迪耶普市图书馆等。战争并未让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削弱,反而体现出独特的影响力,发挥出积极作用。美国图书馆界立即对文化资源实施保护和抢救措施。比如,二战欧洲战场上组建“盟军遗迹美术文献部(Monuments,Fine Arts,and Archives Section,简称MFAA)”负责战区文化遗产的保护。除了竭尽所能保护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美国国会图书馆还非常重视搜集与远东形势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展开了专题文献的调查与征集工作,充分体现出图书馆的信息职能和保存职能。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由图书馆的中介性所决定,在不同历史时期,图书馆也有不同的主导职能。近代社会出现的战争打破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平衡,出现了文化断层,尽管如此,图书馆发挥社会职能,将保护文化作为最为核心工作,同时通过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与时俱进,从阵地服务转向信息服务,不仅如此,图书馆的功能进一步拓宽,从传统的阅读空间拓展为集学习、娱乐、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中心。未来,随着科技力量的提升,智慧图书馆逐步建设和发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升图书馆工作效能和个性化应用。每个图书馆不再成为孤岛,而是通过特有的网络体系关联彼此,形成线上线下、虚拟实体的有机体,共同促进图书馆新空间的形成。
3.图书馆职业价值的体现
图书馆是以服务为目的的社会信息资源共享性机构,向社会大众提供无差别的、平等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职业价值所在。二战胜利后,美国图书馆提供了专业而细致的延伸服务,正如书中所说“图书馆管理员与老兵管理部门及红十字会合作,帮助老兵更多了解《退伍军人权利法》,发布各方面信息,内容涵盖再就业、职业恢复到老兵如何获得贷款、保险或教育等。有些图书馆播放有关重新适应环境的电影或举办电影晚会;有些图书馆创建阅读书目表,推荐那些有帮助人们解决在遣散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书。还有一些图书馆提供咨询服务,帮助老兵报名领取应该获得的福利、通知他们感兴趣的项目等”。他们所扮演的职业地位和角色在整个二战中受到重视和尊重。
一直以来,美国图书馆将服务工作视为重要的业务工作,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服务对象的指导标准制定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参考性。例如,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为发展、促进和改进图书馆和信息服务以及图书馆职业提供领导,以促进学习,并确保所有人都能获得信息”确定为图书馆的使命;颁布《公共图书馆儿童服务标准》,设置美国图书馆协会儿童服务协会,指导公共图书馆为儿童提供专业化和标准化服务。纽约市公共图书馆建立专门服务视障人员的分馆,提供专为视障人员设计可外借的阅读播放机方便读者使用,非常人性化。美国图书馆所倡导的平等开放的服务理念,让图书馆所提供的社会服务更具公共性和广泛性,也是图书馆的职业价值体现。在新发展格局下,图书馆应继续坚持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营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馆风,为“智慧服务”的开展提供人文关怀。图书馆馆员是实现图书馆价值的中介和桥梁,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断加强职业素养,向智慧馆员转型,争当图书馆形象代言人,积极传播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四、结语
二战时期德、美两国的两场图书运动的历史事件,向世人展示了文化作为思想武器所带来的巨大能量,以及图书馆馆员在图书运动中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图书馆精神。“图书就是思想武器”“图书就是战场”等观念,即使在今天依然受人推崇。图书馆作为收藏文献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国家机构应竭尽所能发挥作用,将阅读推广作为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图书馆的价值和使命。随着社会发展,资源形态的多样,信息技术的变革,未来的图书馆发展又将走向何处,是否又会赋予图书馆新的使命和责任?坚守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充分履行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让图书馆成为市民心中依赖和信任的“信息向导”是图书馆人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志鸿,尤晓青.希特利与书三部曲读书著书焚书[J].兰台世界,2007
[2]郑永田.美国图书馆协会战时服务:经验与影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
[3]Wayne A.Wiegand.“An Active Instrument for Propaganda”:The American Public Library During World War I.New York:Greenwood Press Inc.,1989
[4]郑永田.美国图书馆协会战时服务经验与影响[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
[5]汤利光.论图书馆价值共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
[6]List of libraries damaged during World War II[EB/OL].[2015-05-09].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libraries_damaged_during_World_War_II#cite_note-22
[7]朱秀兰.二战中的档案文化遗产保护[J].办公室业务,2020
[8]王 铮,张 鹏.二战中的图书馆职业活动回顾及启示[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
[9]荣方超.美国远东战略与国会图书馆远东文献征集——1942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与费吴生夫人通信考释[J].图书馆论坛,2019
[10]About ALA [EB/OL].[2019-03-14].http://www.ala.org/aboutala
(作者单位:重庆图书馆)
作者简介:潘玲(1981—),女,汉族,重庆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公共图书馆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