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尊军
关注国家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初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的客观现实需要。《文明与家园》单元学习内容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并教育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切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开展问题探究、透析解题技能、参与社会实践,在分析与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科素养。
一、单元主干知识提要
本单元由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两课内容组成。
第五课主要介绍了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或作用,以及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教材内容意在引领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政治认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第六课主要介绍了当代中国面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重要影响。教材内容教育引导学生,要正视当代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教材内容还意在引领学生,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落实自身行为实践要求,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强化青少年的责任担当。
二、单元中考复习指导
我们在中考复习的过程中,应打牢学科主干知识基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社会实践意识,实现智慧复习,提升复习效果。
1.系统梳理教材基础知识。通过问题情境探究,以框题为基本单位,对教材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自主建构教材基础知识体系。同时,要对教材中相近、易混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比较,理清这些知识之间的主要联系与区别。如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不同精神品质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之间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另外,要注意区分重要概念,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辨别(如下表所示);要学会用图示表述重要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2.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在公共参与中增强责任意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价值追求所在。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将社会热点材料与教材基础知识紧密结合,通过情理交融式的问题分析探究,巩固和深化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以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3.不断提升自身内在素养。在自主梳理基础知识、开展问题情境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加强自身的行为规范,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推进绿色发展等。在此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增进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4.自主习得试题解题技能。“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的作业量少而精。面对考试,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一是要链接教材知识。了解教材基础知识在试题情境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二是要剖析解题思路。分析解题思路,有利于开阔视野,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要勇于发表自己对试题解题思路的看法或见解,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三、单元典型例题解析
(一)选择题
解答选择题,可按审、忆、选、查的步骤进行。“审”即审问题、审材料。要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找出试题题干中的关键词句。“忆”“选”即对照试题要求,链接教材知识,认真作出选择。“查”即对做完的试题进行检查、核对,看看自己所作出的选择是否正确。
解题时,可采用“确定式选择法”。这种选择方法综合运用了直接选择与排除选择两种技巧。首先,我们要根据问题指向,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句,分析题干与选项(或题肢)之间是否存在紧密联系。其次,对选项(或题肢)进行辨别,分析问题指向(正向或反向选择)及题干内容,排除表述有错、与题干不符、与题干因果相悖的选项(或题肢),或者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或题肢)。最后,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例1.2022年春晚,舞蹈《金面》从三星堆文明中汲取新灵感、提取创意元素,以双人舞蹈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该节目启示我们传承中華文化要( )
①学习吸收所有外来文化 ②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 ③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④不断缩小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差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等基础知识的理解。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汲取新灵感、提取创意元素”可知,传承中华文化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性发展,②符合题意。因此,不含②的备选项都可以予以排除。①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
(二)非选择题
解答非选择题,一是要审清问题,认真解读材料,抓住关键词句,作为答题的事实依据;二是要根据问题和材料所反映出的主要信息,准确找出与之相关的教材知识,作为答题的理论依据;三是根据问题指向和教材知识,展开论证。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我国粮食总产量的6%;城市餐饮业仅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大大加剧我国因人均耕地少而带来的粮食和生态压力。
材料二: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合理性。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有“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餐桌上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至1800万吨”“人均耕地少”等;材料二中的关键信息有“培养节约习惯”“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等。这些信息反映出,我国因人均耕地少,粮食和生态压力大,部分公民节约意识不强,粮食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需要全体公民提高节约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这些信息涉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由此,我们便可得出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合理性在于:①现阶段我国人多地少,部分公民节约意识不强,粮食浪费现象比较严重,粮食安全问题突出。②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有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节约意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四、单元复习提升训练
1.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湖北武汉——填湖泊,造良田
B.长江三角洲——桑基鱼塘
C.安吉余村——开矿山,建工厂
D.内蒙古草原——开垦耕地
2.2021年2月,国家一级文物、山西天龙山石窟第八窟佛首在海外漂泊了近一个世纪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国宝回家”将有助于( )
①保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传承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传统美德 ③学习本土文化,消除外来文化影响 ④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某市持续开展道德讲堂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教育市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 )
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②从青少年时期抓起 ③大力宣传,加强教育 ④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警示我们( )
①开发和利用自然时要对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②发展经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③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要符合自然规律 ④要大力推动和实现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地在行动。下列做法直接体现这一要求的有( )
①在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②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县区建设
③开展固废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④大力推广公共自行车服务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对右图所示的厨余垃圾运行系统,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是增加运行成本的做法,不可取 ②这种做法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说明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④启示我们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建立了“垃圾兑换银行”,塑料瓶、废纸、废电池等都能换成积分,累积到一定积分的居民可以兑换生活用品。建立“垃圾兑换银行”是为了( )
①变废为宝,合理利用资源 ②控制人口数量 ③限制居民消费 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8.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 )
A.生育政策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B.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将会根本改变
C.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将完全消除
D.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
9.下表反映出我国的资源问题有( )
①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很丰富 ②资源的质量差,开发难度较大
③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形势严峻 ④资源开发利用还不够科学、合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英雄楷模是时代的标杆、精神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叶培建
【人物名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
【主要事迹】叶培建曾在湖州一中、湖州中学求学。留学回国后,他积极投身航天事业,刻苦钻研,从“嫦娥”揽月到火星探测,为中国航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曾说:“从没考虑过留在国外,问这个问题是小看我了。”“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不能有一个真正的国家独立。一个国家不强大不行,我得做一点事情。”
(1)叶培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
(2)请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学习叶培建院士先进事迹的重要现实意义。
11.浙江省湖州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环境整治】2003年起,余村逐步关停污染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在余村的示范带动下,近年来,湖州市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人居环境建设,全市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
【美丽发展】近年来,湖州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农村养老等新型业态,先后培育了德清“洋家乐”、长兴“上海村”、安吉“亲子游”等一大批新业态。全市年平均接待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27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50多亿元。
【美丽出行】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湖州市大力推动吉利(长兴新能源)乘用车等项目建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方便人们出行。
(1)“環境整治”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应如何相处?
(2)“美丽发展”的历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3)“美丽出行”中,湖州全面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
(4)以上材料中,湖州美丽乡村建设体现了哪些新发展理念?针对其中的一个发展理念,说说你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的两个具体行动。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C 6.C 7.B 8.D 9.D
10.(1)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2)学习叶培建院士先进事迹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11.(1)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2)①道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说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湖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②促进绿色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
(4)新发展理念:创新、绿色。针对“创新”的具体行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利用废弃塑料瓶制作手工艺品等。(或针对“绿色”的具体行动:践行“光盘行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