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教育点灯

2022-05-30 10:48:04吴晓珊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儿童语文老师

吴晓珊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写过一首著名的诗《点灯的人》,诗中那个叫李利的小伙子总会在每天太阳落山后点亮街灯,温暖每个路人的心……每当置身胡珊珊老师的课堂中,看着一个个纯真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孩子的幸福模样,我就觉得,胡老师是那个为乡村孩子、为乡村教育点灯的人。以心为田,以爱为灯,胡老师为乡村教育播下光明与希望。

她——一个城市的姑娘,从大学毕业一头扎进乡村小学到今年,已有六个年头。坚毅明亮的眼神告诉我们,她是一个不寻常的姑娘。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一次常态的教学视导中,工作只有几个月的她站在一群孩子中间:朴素的T恤、牛仔裤,高高的马尾辫,幽默俏皮的语言,略带夸张的体态语……在村小的教室里弥漫着芳香的、带有跃动感的蓬勃氛围,让人有了从未有的怦然心动——这真的是乡村小学的课堂吗?在乡村小学,我们曾经看到太多的无奈:条件落后,师资短缺,思想落后,暮气沉沉……但今天,讲台上年轻的胡老师无疑给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和活力!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凸显。留守乡村的孩子一般由隔辈亲人抚养,缺少父母的陪伴,他们孤独、自卑且敏感。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教师很难亲近他们,教好他们。但胡珊珊老师却让这群孩子学得津津有味,她用语文的方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我清楚地记得她课堂上执教的《黄山奇松》—— 隽秀的粉笔字,声情并茂的诵读,俯下身子与孩子倾心交流的样子—— 在美如画卷的课堂中,没走出过家门的乡村孩子看到了家门外的神奇世界,眼睛也有了神采,充满了向往和遐想。课堂进入尾声,胡老师问孩子们:“在黄山有‘迎接,有‘陪同,还有‘相送,置身其中时,你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一下触及孩子柔软的内心:“家的温暖。”那一瞬间,孩子们也许想到了远方的爸妈。随后,胡老师进一步引导:“此时此刻你觉得黄山松还仅仅是松吗?”循循善诱中把孩子引向深度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孩子的内心是丰盈的、惊讶的、愉悦的,有了知识的充实和精神的升华。平常的日子里,胡老师带着孩子背古诗,读名著,想尽办法弥补孩子的“先天不足”。她把文学给孩子,孩子们从中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她所做的一切悄悄点亮了孩子们窗前的“灯”。

我为早早发现胡老师这棵“好苗”而感到高兴。作为我区学科中心组阵营中最年轻的一位老师,胡老师得到了许多锻炼机会。又恰逢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训”东风,教研室为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乡村教师队伍,为乡村教师搭建了多种素养提升的平台:乡村骨干教师培训、青蓝工程、城乡结对、课题与论文专项讲座、教师基本功大赛……胡老师在一次次的活动中历练成长,逐渐成为优秀教师群体中的一员。

今年大市评优课比赛中,胡老师不负众望,脱颖而出。当得知胡老师是一位坚守乡村教育的村小教师时,市教研员刘春老师和评委们有些震惊和欣喜,一致推选胡老师代表大市参加省优课评选。我想这是评委们的胸襟和格局,吹响的是推动乡村教育的号角。正像刘春老师对胡老师的嘱托:“不求功名,但求把徐州市‘儿童的语文观呈现给大家。青年老师应以此为契机,实现教学理念再一次飞跃,为乡村教师立杆!”

带着希冀和嘱托,胡老师着手研究课堂教学。她执教的是五年级《鸟的天堂》一课。该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学习这篇经典课文呢?带着思考,胡老师在备课之前又把于永正老师经典课堂实录梳理了一遍,研究“儿童的语文”的教学思想,带着新理念走向文本,走向课堂实践的研究。但理论和实践总是有距离,前几次试课均被否定:教学没有从教师“教”的逻辑转向学生“学”的逻辑;没有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再回到儿童的生活中去;没有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一连串的问题,让胡老师陷入迷惘和焦虑。我能做的就是不断地鼓励她,鞭策她,因为我知道,这是她拔节成长必经的痛苦。在一次次碰壁和辗转难眠中,胡老师越挫越勇。在完成一天的教学后,她一遍遍聆听专家的评课录音,整理成稿,脑中反复回想市教研员刘春老师的殷殷指导—— 要围绕“儿童在哪里”“儿童需要什么”展开追问和反思:学生拥有哪些前期经验;学生的阅读障碍有哪些,哪些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需要介入指導;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真实情境支架。反复思忖后,胡老师联系学生已有经验,结合文本设计了“如果请你接着画榕树,你会画什么,怎么画”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真实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教学瓶颈终于得到突破。试讲中,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学习的时间、空间、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从文本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融入文本情境之中的“构建者”。这一教学设计贴近学生所思所想,榕树独特的生命形象以及蓬勃的生命力生动可感。课堂上孩子们兴致盎然:“我有一个建议……”“我来补充……”胡老师享受这“儿童语文”的魅力。接下来为了让每一个细节落到实处,胡老师一遍又一遍推敲着,打磨着。赛场上的胡老师头上没有太多的光环,但内心坚定而自信,课堂教学得到与会专家、教师的好评,获得省优质课特等奖的好成绩。

载誉归来,我以为胡老师会好好休息一下,但她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趁热打铁!明天参加大镇的集体教研活动,把这一阵子专家的点评和我的所思所想交流分享给大家!”看着疲惫的她,我既心疼又倍感欣慰。作为教研员的我,仿佛看到一群扎根于乡村沃土的年轻教师正在成长,以胡珊珊老师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正无怨无悔地为乡村教育点灯助力。有了这群青年教师的坚守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振兴乡村教育的美好愿景将得以实现。

乡村的夜是寂静的,没有城市那般丰富的夜生活。周一到周五,平常的日子里,胡老师就住在学校附近租来的宿舍里。简单的茶饭后,一盏灯、一本书、一摞作业……任时间静流。这种宁静慢慢涵养了她,让她的内心安静而深邃,淡泊而睿智,让她前行的脚步踏实而不局促,笃定而不犹疑。以胡珊珊老师为代表的一群年轻人成就着乡村教育,但有着独特文化积淀的乡村也成就了他们的教育梦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儿童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