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桂花
1.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知道很多民间故事,说说看,你们都知道哪些。(生回答)这么多的民间故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出示单元主题页,引读。村头大树下,人们围坐一团。你听,有人在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就这样,讲着听着,民间故事流传到了现在。其中很多故事已经成为国家、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讲民间故事的爷爷奶奶们也成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人。今天,我们也来练习讲好民间故事。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讲好民间故事的兴趣,教师应从学生已有认知谈起,结合单元主题页提示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提出符合本节课特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
1.民间故事有什么魅力呢?回顾一下学过的《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
相机点拨:民间故事的主人公都具有相似的特征,如海力布和牛郎都是勤劳、善良的人,其他中国民间故事的主人公也多是如此。民间故事中出现的动物都很神奇,如小白蛇会讲话,知恩图报,是美德的化身,宛如小仙女;老牛能未卜先知,会说话,就像一位温和的大哥哥……
2.感受民间故事中口语化的表达:出示《牛郎织女(一)》第4自然段,读一读。提问:你能举例说说有哪些口语化的表达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对相关文字进行标注。
引导学生试着用讲故事的语气复述。(点评:口语化,语句简短,适当夸张情绪,根据情节的变化选用语气;如果能脱稿更好。)
3.民间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要想把故事讲得生动、有吸引力,还可以来点小创作。
(1)同桌练习。(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讲一讲,同桌互评。)
(2)有的故事情节我们很感兴趣、很想知道,书上却没有写或者写得很简略,例如: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
①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预设:牛郎会把什么事告訴老牛?老牛会有什么表现?牛郎会在什么情况下跟老牛商量什么事情?
②同桌交流。
③指名说。有一天晚上,牛郎走进草房,抬头看天,说:“瞧,月亮又大又圆,满天的星星在眨眼,真好看!”老牛晃晃脑袋,甩甩尾巴,“哞哞”叫了两声。牛郎摸摸老牛的头:“今天打柴回来的路上发现了一块丰茂的草地,明天带你去吃个够!”老牛用头蹭了蹭牛郎的胳膊,牛郎咧开嘴笑了。
追问:大家认为这段想象是否合理。
预设:这段的想象符合牛郎的身份和生活处境。
同学们的想象浪漫而朴素,不仅美好,还有解决现实问题的设想,如,牛郎坐在干草上歇了一阵,看看老牛,说:“牛兄,隔壁王大爷生病了,地还没有翻,咱们明天一起帮帮他吧。农时不等人,可不能耽误了春耕啊!”
引导学生继续想象补充故事情节:老牛会有什么表现?第二天,牛郎会怎么做呢?
④小结:对于写得简略或者不具体的情节,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丰富故事的细节,把故事讲得更生动。
(3)《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中,一定有许多写得很简略的情节。请快速浏览,用笔标记一下。
①指名说。
②选择其中一个简略的情节,小组轮流发挥想象丰富内容:每人讲完故事后,其他组员给出星级评价;每组选出一位学生向全班展示,限时10分钟。
③各组推荐选手上台进行“讲故事小组擂台赛”,评选本节课的“故事大王”。
(4)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我们可以不拘一格地来续编故事结局。
①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人们会怎样纪念海力布?抚摸着那块石头,人们会说些什么?请说一说。)
②牛郎织女的坚持和深情打动了王母娘娘……(怎样的结局更符合你的愿望呢?可以大胆变换视角创编故事。)
【设计意图】组织有效评价,是推动语文实践活动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汇报展示过程中,笔者提前设计评价量表并告知学生评价标准,引导学生适时评价。教师也注意观察小组成员的分工方式、讨论程序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关注学生在发言和倾听发言时的规则意识和交际修养,借助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1.中国民间故事,我们讲不厌,听不厌,它与神话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又与欧洲、非洲的民间故事有哪些不同点呢?这背后有什么原因?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思考、探究。
2.讲民间故事,准备举办“民间故事会”。
【设计意图】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语文学习任务群,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复述印象深刻的故事情节,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课堂上学生已经习得了方法,得到了训练,入情入境,讲得尽兴。带着这份兴趣与热爱,将拓展延伸到课外,学生已然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准备将民间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作者单位: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