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生命中生生不息的坚韧与美好

2022-05-30 10:48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生活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付百昆

《秋园》是一本“在厨房里写完”的回忆录。80岁的老奶奶杨本芬,在自家不足4平方米的厨房里,用两只高低不同的凳子当桌椅,在洗菜炖肉的间隙,一点点写下关于母亲的故事。她断断续续写了20年,再由女儿用电脑打出来。

杨本芬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之前从来没有写作经验的她,在60岁的某一天突然萌生了要把母亲的一生写下来的念头。她想:如果没人记下一些事情,“妈妈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将迅速被抹去,就像一层薄薄的灰尘被岁月吹散。”厚厚一叠写满字迹的稿纸,她特地拿出来称过,足足有八公斤。秋园,是杨本芬母亲的名字。这些厚厚的文稿,是她送给母亲秋园的礼物。她书写着大时代下的一家人是如何像水中的浮木般漂泊,却坚韧地扎根的。

这是秋园一个人的故事吗?不,这是那段历史下每一个中国百姓的生活过往。

素材关键词一:

片段摘抄:

1937年深秋,一艘轮船停泊在汉口码头上等待靠岸。浓雾笼罩着宽阔的江面,看不到江水和天空,也看不到不远处的其他船只,天地之间只剩浓白的雾。远方,一小片浓雾深处闪烁着淡白的光亮,那是太阳在照耀。可灼热锐利的阳光亦穿不透浓雾。间或有汽笛鸣响,那声音孤单、凄清,如盲人般在雾中胡乱摸索、碰撞。

仁受、秋园和他们五岁的儿子子恒正在这条船上,船将开往重庆。自十月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将其作为战时陪都起,国民政府大小官员便陆续撤往重庆,仁受也在其中。

仁受像头困兽,一会儿到甲板上加入同仁对时局的议论,一会儿在舱室里心神不宁地踱来踱去。战事越打越艰难,这一去就很难回头了。战事发展非人力所能控制,微弱的个人就像一段浮木,在时代的滔天大浪里载沉载浮,不知会被浪头打往哪一个驳岸。一路上他都举棋不定、心事重重。

秋园忙着哄逗五岁小儿子恒,母子俩常常无知无觉地咯咯欢笑。秋园这年二十三岁,她北人南相,长得白皙、窈窕,身上那件深蓝底缀银色梅花的缎子夹袍更衬得她面目清丽。秋园想得很简单:仁受说去哪儿就去哪儿,仁受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仁受回到舱室,匆匆对秋园说:“把东西都收拾好,船一靠岸我们就下去。”

船在大雾中等待了三个小时,浓雾在阳光的驱赶下总算渐渐散去。船只鸣响汽笛,小心地向岸边靠去。过吊桥时,年轻的秋园抱起子恒,迈着轻捷的步子走了过去。从前的生活,也远远地留在了吊桥那边。

素材解读:

纵观秋园的一生,虽然是娇小姐出身,但后来的大半生,全是磨难,少年时丧父,中年时丧夫,晚年时丧子。可是即使受尽屈辱、受尽磨难,她依然对这个世界保持善良和赤诚。在她身上,你能看到《活着》中福贵的影子——为了活着而倾尽全力。秋园的孙女曾提到了非洲牛羚渡马拉河的场景,“对牛羚来说,它们的命运就是渡过马拉河,河水会让它们一再跌倒,只要意志力稍微退却,可能连求生的意念都会放弃。”哪怕再微小,面对时代、人生、成长中的各种困境,每一个平凡的人都能爆发出自己的能量,展现出一股平凡而又充满力量的“英雄主义”,用自己坚韧的内涵来对抗世间的粗粝,不屈不挠。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以启发:她们经历了这么多苦难尚且不放弃,我们又怎么能够对生活失去信心。

【适用话题】生活虽苦,前路有光;直面苦难;勇毅……

素材关键词二:

片段摘抄:

大年三十晚上,声声辞旧岁,人们酒足饭饱之后都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深夜,仁受一家已进入梦乡,睡梦中却忽然听见嘭的一声。夜深人静,那声音格外刺耳,一家人都惊醒了。莫不是有贼?他们轻手轻脚地走进厨房,只见一个男人趴在水缸边上艰难挣扎——头进了屋,脚还在外面,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舀水的竹筒掉在一旁。

乡下每家都有个大水缸,靠墙埋在地下用来盛水。水缸高出地面三十公分左右,缸边钉着一根木棍,棍子上挂一个带把儿的竹筒用来舀水。竹筒里多少会有些水滴下来,久而久之,地上变得很潮湿。小偷便专挑这种地方打洞,爬进屋里偷窃。子恒快上初中了,已是个半大小子,见状立马抓起灶边的一根柴棍。仁受连声阻止:“莫打他,让他进来。” 那人约莫四十来岁,进屋后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一副要剐要杀随你的样子。

仁受满怀同情地说:“人家大年三十都在家团圆,你还要出来偷,总是没得办法。”一句话讲得那人眼泪巴巴。他告诉仁受,堂客久病在床,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病也不见好。家里几天没米下锅了。

仁受说:“你带了米袋子吗?”“带了,带了。”仁受走到米缸旁,拿起瓜瓢,把米一瓢瓢舀进袋子里,直到装满为止,足有二十多斤。随后,他从另一个缸里提出一块腊肉和一条咸鱼塞给那人,一边说:“快回去过年吧,一家大小都在等你。”他打开大门,外面一片漆黑。“等等。”他说着又回房点了马灯,然后站在门口,一直照着那人走上小路。

那人频频回头,嘴里念叨着:“我再不做贼了,再不做贼了。”

素材解读:

在艰难的时代,秋园一家始终保留着自己的教养和人性。我们能从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中看到内心的温暖,无论是被邻居欺负,被陌生人侮辱,还是落魄时被哥嫂婉言相拒不方便留在娘家……秋园都没有因为自己受到委屈和不公而心生戾气。她在回忆自己的生活时,总是充满感恩、感谢,也慷慨地对别人伸以援手,温暖的人总是给人以温柔。人与人就是在这样的一来一往间,将人世间涂染得更加美好。

【适用话题】善意;爱之心;教养……

素材关键词三:

片段摘抄:

秋园七十多岁时依然步伐矫健,喜欢自己出门买个东西或办点事情。黄土路一到雨天便湿漉漉、黏答答的,一踩一脚泥。

五十六岁那年,子恒决定提早退休,来老屋陪伴秋园。

子恒退休在家,除了和秋园做伴,也砍柴、种菜、写字、看书。老屋后面是个山坡,长满了灌木和低矮的松树。子恒想在山上栽几棵竹子,以后编个篮子、簸箕之类,就不用向人买了。再栽上一两棵枫树,枫叶红的时候很好看,能让老屋活躍些,免得僧气十足。

子恒问人要了棵根部很大的竹子,把竹梢砍掉,用稻草包上砍掉处,栽在屋后山上。又栽了两棵小枫树。

第二年,山上长出三棵好大的笋子,然后变成三棵大竹子。几年后,老屋成了青山立其侧,竹林立其后。枫树也有一人多高,巴掌大的叶子,秋天便红艳艳一片,在阳光下闪着光辉。

老房子依山而建,不断有竹叶和枫叶飘落在屋顶上。站在山顶望去,黑瓦上铺陈着红的枫叶、绿的竹叶,着实好看。可这些叶子盖住了屋上的瓦,妨碍了水流的畅通,一遇刮风下雨,屋里就到处漏水。一年总要请好几回泥工上屋顶扫树叶和检漏,成了空前的大麻烦。

一日,子恒扫地。弯腰扫到秋园床底时,竟然发现那儿生出两棵竹笋,一般大小、高矮,似双胞胎样长在床底下。

子恒觉得好笑,忙叫秋园来看。“这竹子生命力真强,从山上地底下钻进房里,花了多少力气。要是它们知道自己会成为盘中餐,绝不会贸然行事。”说完,子恒将床铺搬开,挖出笋子,笋块雪白、脆嫩。

素材解读:

再艰难的日子,也可以寻觅到趣味。生活是艰苦的,但秋园依旧能找到支撑自己的方式,這让她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爱。

秋园爱读书,子女们回忆,“有一回我从江西回湖南探望她,刚踏进家门,她看见我第一句话就问:《天龙八部》你看了吗?我说没有,她说没关系,来,我讲给你听。”到了晚年,起床后也常拿本书,坐在阳台上安安静静地读,小说、散文,她都爱读。后来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医生反复叮嘱过不能用眼,她还是忍不住,掀开纱布,偷偷瞅几眼报纸。晚辈们回忆起来都说,秋园是一个极其体面、热爱生活的人,再穷困也穿得整洁。年轻时在南京,每回逛夫子庙,总记得买几束花回去。七八十岁的年纪,还时常爬上山崖去摘映山红,每个房间插上一瓶。八十八岁,依然为晚辈们没能看到山崖上的杜鹃花而惋惜不已。

如今,这个家族的第四代女性已经长大。四代人前后延绵逾一个世纪,每一代人的成长都有赖于上一代倾尽全力的托举,她们身上有着一些连续的相似的美好东西:将生活好好经营下去的信念,以及将意念付诸行动的勇气。

【适用话题】生命的坐标;寻觅诗意;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素材拓展1:

北京望京一小区门外,70多岁的老人李文荣支起了小摊儿,一边卖馒头,一边写故事。十几年来,李文荣卖馒头在街坊四邻中出了名,而更让老人出名的,是她的创作。她“总爱写一些身边人、身边事”,印制成书,竟成了一本十多万字的散文集。大学教授看后,也直夸写得好。就这样,她一边卖着馒头,一边自学写诗和散文,进行文学创作,枯燥的日常被她活出了欢乐,重复的生活她也不会感到单调。“我盯着馒头是一天,看着电脑也是一天,人不能越活越窄不是?”

微解读

对庸碌的人来说,生活是灰色的;而对有趣的人来说,生活是彩色的。有人把日子过成了单曲循环,在忙忙碌碌中过了一天又一天;有人则把生活调出了滋味,除了衣食住行,还有属于自己的小乐趣、小喜好。李文荣老人就是后者。

无论什么年纪、什么职业,生活都不只是眼前的鸡毛蒜皮,还有沿途的美景与喜悦,关键在于发现。如何让岁月美好、让生活精彩,每个人都握着自己的遥控器。

素材拓展2:

如果不是在回家的高铁上因核酸“阳性”被拦下,岳先生的故事很可能会被埋没在浩瀚的人潮人海中。岳先生今年42岁,从山东威海到北京打零工寻子。从2022年1月1日到17日,他每天凌晨在众人酣睡的香甜时刻,辗转20多个不同地点打零工,搬运60-100斤的水泥袋和沙袋,早上能拿到雇主10元的早餐补贴,买一碗稀粥和三个包子……每天只睡4、5个小时。对于这个被中国网民称为“流调中最辛苦中国人”的男人,面对的是父母丧失劳动能力、一个人需要养活6个人的家庭责任。当许多人为他感叹命运的不公时,岳先生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对生活的坦荡。他说,找到儿子便是他活下去的希望。

微解读

我们从不赞美苦难,却会为人们在苦难面前表现出的坚韧所打动。疫情期间的流调报告,就像一篇篇纪实文学,展现出了人间的种种悲辛。我们从中能看到卑微和隐忍,也能看到一个个普通人身上背负的重量。前路虽难,但他们始终步履不停,勇敢地接受生活的挑战,这背后是对生活的不屈,也是对生活的希望与爱。

学生运用示例:

我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雪。漫天飘舞的精灵在空中盘旋着,像在对黑蓝的天幕作揖。耳畔传来阵阵哗啦哗啦的声响,似乎是一门之隔的楼道里,有人正在沉重地翻倒麻丝袋。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倚住软和的靠垫,搓捏着半满的暖手袋,暖和了半天才开门张望:路灯投出的光影冗长又含蓄,一团黑影在茫茫雪海中浮动。它上窄下宽,像人无心堆积的煤堆。定目而视,“那堆煤”竟是一个被风吹得歪歪斜斜的老媪。

她缓缓移动着,双手紧握苔绿色的麻丝带,那袋子把雪地拖出了一道长长的疤痕,让人心生同情。她臃肿的腿让粗布的裤子显得层层叠叠,像在腿上绑上几圈粗绳,显得丑陋而褴褛。她佝偻着脊背,风雪不断莅临她的衣领、头发……她就在这风雪中坚定地挪着,一步一趔趄,一步一蹒跚,却不回头。终于走到了路的那头,雪花抹去了她刚踩的脚印。她把麻丝带从身后拎起,又在身前沉重地放下,房檐新霁的雪被她的动作所惊吓,滑落下来。

我不清楚她袋子里装的是什么,也不清楚她为何在这大雪天里拖曳着行走。我在想,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这佝偻之躯如此坚韧、如此不屈地前行?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千千万万遍,哪怕遍体鳞伤还是会义无反顾。就像《秋园》中默默承受困难、接着积蓄力量活着的秋园奶奶,身上蕴藏着照顾家庭的力量。只为了一口气,坚韧地接受磨砺,对生活有所希冀。她们的人生之气必为骨气,人生之数不在天命,而在一举一落间。

那哗啦哗啦的声响,那瘦弱却坚定的背影,挫万物于笔端,笼不朽于心底。像漆黑乌暗的煤烧得热烈,温暖着我的记忆。

——宋爽《炽燃着的记忆》   指导教师:付百昆

猜你喜欢
生活
生活另一面
漫生活
爱生活,爱思考
社保让生活有底了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创意给生活带来了快乐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