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丽
阅读能力的养成是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阅读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增长,也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的建立,是最具人格塑造价值的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中之重,不仅要在数量和质量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要在思想和情感上形成重要的影响。而传统的单一阅读方式无法达到这一效果,所以教师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可以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推动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与特点
群文阅读是一种以多篇文本为载体,进行关联性阅读,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建立知识体系、促进综合能力的阅读教学方式。它与单一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群文阅读更强调文本之间关联思维的建立,引导学生建立广阔的视野,从更综合的角度去理解和吸收知识,从而达到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群文阅读不仅能实现阅读范围的有效拓展,同时还能实现阅读深度的全面提升。因此群文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受到广泛应用。
在群文阅读方式下,学生的阅读过程也具有以下鲜明特点:首先,群文阅读更注重主体性。群文阅读以关联性的文本为依托,力求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文本中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探索深层的内涵,由此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群文阅读更注重互动性。群文阅读通过多样文本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进行有效地互动沟通,在互动中实现能力的提升。最后,群文阅读更注重综合性。群文阅读不是简单的多个文本叠加,而是引导学生透过多个文本综合全面地去看待知识和问题,由此就能拓展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能力,实现综合水平提升。
二、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课堂的创新应用策略
(一)选择特定主题,实现目的阅读
群文阅读不是多篇文本随机组合,它的阅读过程需要有一定的目标指引。也就是说,群文阅读中的文本组合是需要符合一定目的,满足某种特点的,只有将这样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特点的文本组织到一起,引导学生探索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如此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关联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阅读能力,达成阅读的目标。因此,为群文阅读确定主题是开展阅读的前提条件。而文本中可能存在相似或者相同的元素有很多,可以是作者相同,也可以是文本内容、形式或者写作手法相似,以这些为依据,教师确定特定的主题,也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特定主题,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避免盲目阅读,继而达到阅读的效果。
以统编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以不同的古诗词作品为载体,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感受不同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继而接受熏陶,理解和形成传承文化的意识。所以该单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该单元的作品体现了不同诗人的不同追求和不同精神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一定的主题为线索,开展多篇群文阅读。比如以“人生态度”为主题,选取《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共同開展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就会从中品味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诗人的人生态度的差异。比如李白的诗中诠释了他的豪迈想象,而杜甫诗中渗透的却是沉郁悲凉,白居易的诗词中更是透着一股落寞苦闷的色彩。在这样的主题引领下,学生会专注于他们人生态度不同的原因,继而去了解诗人的人生遭遇,从而更透彻地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阅读更具目标性,而从目标性的阅读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对文本的理解,还有对不同诗人整体的人生境遇以及他们创作诗篇的态度的理解,这有助于他们去深度阅读更多诗人的相关作品,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开展情境体验,灵活阅读方式
群文阅读不是简单地泛泛而读,也不是随意地组合阅读,它是一种深度阅读的方式。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深入探索文本内在的联结性,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文本的不同点,并且深入吸纳文本内涵,从更广阔、更综合的视野上吸纳知识,拓展思维,形成深度知识能力。而在情境中学生能够体验到“活”的文本,跳脱文字,以独立、全面的眼光去看待文本中的思想和内涵。所以教师应当在组织群文阅读时运用情境体验,让学生能够参与情境,感受文本,让阅读的方式更饱满、更生动、更灵活。
以高一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以散文形式呈现了五篇情景交融的作品,有对具体景物的描写,也有对景物引发的人生故事的感叹,还有对景色激发的畅想的描绘,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景色与情感融合得更透彻,让景物更逼真,让情感更动人。而对于情感类的文章,学生阅读时如果有情境的帮助,将体会得更透彻。比如《赤壁赋》《登泰山记》这两篇文本都是以古文言文形式呈现的景物描写作品,与之相似的还有《滕王阁序》《游天台山日记》等等,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文本中的情景交融的部分,创设体验情境,用多媒体展示出这些著名景点的瑰丽景色,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深切体会。而后再以探究情境为主,引导学生借助文本去探索文本中描绘景物的手法和方式,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在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不仅对文言文载体的抒情散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对文言文理解更透彻,对情景交融的方式了解更通透,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形成一定的感悟能力,灵活地理解和开展阅读,增长阅读的收获,继而让自己的阅读吸纳能力有序提升。
(三)推动分享交流,促进综合思维
分享交流是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重要方式。在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交流模式中,学生往往能够激活思维,发挥创造力,个体实现最具潜力的学习效果,这是传统的讲授模式所无法达到的。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广泛地吸纳很多文本思想和内涵,了解更多元的语言知识,而如此大范围的知识涌入,如果不及时开展思考与交流,就将失去有效吸收的时机,让阅读成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及时组织分享交流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积极沟通,在交流中塑造多元的思维,促进阅读知识的理解。
以高一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以学习为话题,通过不同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去阐述有关学习的内容,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诚然,对于学习,包括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学习的作用与感受,甚至学习的结果与目标,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见解。正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要占有,挑选”,又如荀子的“学不可以已”等,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了学的方式。那么学习到底应当如何?教师可以以此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后的分享交流。有的学生读了很多关于学习的文本,对当前学习的态度或方法能够说出几条见解,而有的学生却能够从人生发展的角度去宏观地阐述学习的意义。他们所说的学习,大到人生的任何学习活动,小到眼前的书本知识学习,这些观点和内容都是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分享而来,他们在交流分享中收获了更广泛的问题视角,吸纳了更多元的知识见解,由此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综合化的思维,乐于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以及宏观微观层面去分析和看待事物,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
(四)应用组合实践,夯实阅读效果
实践是夯实阅读成果的关键途径。无数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在阅读后如果能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那么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吸收也更加全面,能够有效达成阅读效果。而就群文阅读来说,它注重多篇幅、多维度、多渠道的阅读,由此它的阅读效果要求更高,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组合实践来帮助学生夯实群文阅读效果。那么什么是组合实践呢?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同时涉及阅读所关联的多个能力,如表达、写作、文化学习等等,是极具综合提升效用的。因此教师应当在阅读过程中应用组合实践,通过多样实践活动的结合,帮助学生夯实阅读效果。
以高一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以不同的戏剧作品为载体,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诠释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人生,引导学生去体会和品味这种艺术形式,从中深刻地理解社会人生。而在悲剧色彩的戏剧作品中,人的情感更容易被激发,人的思想更容易被塑造,学生在阅读这些戏剧作品时,往往能够被其感人的情节打动,但要夯实阅读成果,内化其中应当获得的坚定信念,仅凭阅读是不够的。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组合实践,用独特的方式帮助学生去品味和体会,以获得自身思想和品质的提升。比如学生可以选择《雷雨》或者《窦娥冤》中的最感人、印象最深刻的情节,并对其细化处理,以小组形式编排出这个情节的演出剧目,并以此开展筹备和演出。而后在完成演出后,还要以小组形式完成戏剧项目成果分析,其中包括对创作戏剧过程的认知,对戏剧本身的理解,以及对戏剧这种文化形态的探索结果,而最终结果可以以演讲、PPT或者作文方式呈现。结合这些目标,学生既能够在实践中深化戏剧的内涵,同时也能拓展实践范围,深入更重要的文化领域,还能够提升其他语文能力,由此就使得他们不断地夯实阅读成果,渗透阅读效用。
结束语
群文阅读是一种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渠道,它着眼于更加综合、更加广阔的能力范围,不仅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文学视野和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由此,群文阅读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是必然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过程更加注重通过阅读达到育人效果,而阅读必须是同时符合新时代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教学途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以群文阅读为基点,借助多样的阅读方式和途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有效地參与阅读,吸收思想,达成综合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