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古代文人争相吟咏的时节,文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崇尚美好的秉性也在春天的诗词里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纷繁的花朵次第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遮没马蹄。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诗人西湖春行时所见的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样便准确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清新之感。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题目中的“喜”字在诗里虽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的是诗人的听觉。诗人侧耳倾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着,只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北宋〕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端起酒杯向东风祈祷,请你再留些时日,不要匆匆离去。洛阳城东郊外的小道已柳枝满垂。大多是我们去年同游的地方,我们游遍了姹紫嫣红的花丛。这一节暗示了词人对过去的回忆,也照应了下片说的“去年”,使“去年”有了落脚处。“芳丛”说明此游的目的是赏花。意思是说,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芳丛”,今天仍要全都重游一遍。词人通过旧地重游表现了对朋友的珍惜。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北宋〕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海棠尚未经细雨湿润,梨花却已盛开如雪,真可惜春天已过去一半。这里的“雨”“雪”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这句是说海棠花瓣还未像雨点般坠下,梨花花瓣就已如雪花般纷纷飘落了。由此得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在韶华易逝的感喟中,词人触目生愁。
(本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