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对金融业的影响:路径与实践

2022-05-30 21:17:31刘奕李勇坚
银行家 2022年9期
关键词:宇宙金融数字

刘奕 李勇坚

2021年,“元宇宙”突然出圈,成为元宇宙元年。一时之间,这个来源于科幻小说的词汇成为了大众必谈的话题。美国银行在《专题报告:将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14项技术》中,将“元宇宙”列为彻底改变我们生活的技术之一。2021年12月5日,腾讯科技发布“2022年最受关注新兴技术”榜单,共22项,元宇宙入选,其他21项新兴技术包括虚拟现实、量子计算、虚拟网红和脑机接口等,也与元宇宙相关。毫无疑问,元宇宙必定能在未来的一个时点带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创新融合,极大地推动人类的生活体验,加快游戏内容、社区、教育、商品交易、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等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共融,进而带来经济新增量。从某个角度而言,元宇宙可能就是一轮新基建、新场景、新版图的数字中国、数字全球。在这一过程中,必定也会催生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甚至可以说是构建一个新未来。

金融业在元宇宙中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元宇宙中的财产(数字资产),大都以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NFT)的方式存在,其本身就是一种可交易的金融化产品。而元宇宙的出现,对金融业的服务模式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元宇宙的概念及元宇宙金融

元宇宙的概念

元宇宙(metaverse)来源于1992年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Neal Stephenson)的小说《雪崩》(Snow Crash)。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元宇宙,在这个虚拟空间中,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另一个化身。在小说的中文译本中,metaverse一词被翻译为“超元域”。从小说的描绘来看,元宇宙是一个同步、持久和无限并发用户的3D沉浸式世界。这是一个数字化的空间,在这里,人们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学习和娱乐上。由于数字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脱离物理世界定理的限制,因此元宇宙给了人们更大的自由、更丰富的场景以及更多元的体验。学术界对于元宇宙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凯茜·哈克尔(Cathy Hackl)在为财富杂志撰写的文章(Defining The Metaverse Today)里收集了20位业界人士对元宇宙的定义。综合这些定义来看,可从不同视角来理解元宇宙。一是从互联网的视角来看元宇宙,因为元宇宙通常用于描述互联网未来迭代的概念,由连接到感知虚拟宇宙的持久、共享、3D虚拟空间组成。很多研究者指出,元宇宙与现在正在热议的Web3.0之间有直接联系,所以从Web3.0的角度来定义元宇宙是当然之义。二是元宇宙是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人工智能(AI)、区块链和互联网技术的集合运用,应该从技术的视角对其进行描绘。三是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带来了一个新的产业,也可以从产业生态的视角来刻画元宇宙。四是元宇宙对现有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带来了冲击,应从商业模式变化的视角来讨论元宇宙的定义。五是元宇宙的本质是打造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人造虚拟空间,承载用户社交娱乐、创作展示、经济交易等活动,实现与现实世界的融合、互相延伸拓展,这会为用户体验带来革命性变化,因此应从人类的感官视角来看待元宇宙。用户体验的变化本身会带来社会形态的变化,使元宇宙的体验更为丰富。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元宇宙定义:元宇宙是基于Web3.0架构的下一代互联网,通过综合利用扩展现实(XR)、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打造一个虚实相融的新网络空间,并通过这个空间建立起与身份、生产、交互、交易等相关的社会经济系统,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

元宇宙金融:业态及模式

元宇宙会对金融业带来多方面影响,元宇宙作为一个融合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新空间,会带来金融业的需求,因此有人将元宇宙(Metaverse)和金融(Finance)进行合并,形成了一个新的术语——元宇宙金融(MetaFi)。这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2月15日,币安智能链(Binance Smart Chain)正式宣布更名为BNB Chain,并正式使用了MetaFi这一术语。一般认为,MetaFi是元宇宙中的一个基础性术语,指的是在虚拟空间里,非同质化代币和同质化代币及其衍生品实现复杂的金融互动的协议以及产品或服务。这些金融交易都属于加密经济的一部分,金融化程度还远远不够,据报道只有不到5%的总加密资产用作抵押品。

元宇宙本身会形成一个大的经济系统,这个经济系统本身具有虚拟性,因此金融在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据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Emergen Research分析,元宇宙的产业规模在2020年达到了476.9亿美元,其中北美占据了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为45.3%。预计2021~2028年的市场收入增长率将达到43.3%,到2028年将达到8289.5亿美元。这么高的增长率得益于教育部门将在元宇宙方面进行更大的投资与率先应用,以及硬件部门的快速增长(预计增长率为43.9%)。数据公司Statista的数据显示,预计到2024年,全球元宇宙市场将从目前的307亿美元增长到2690亿美元。而彭博社对元宇宙的市场规模估计更为庞大,预计2024年元宇宙市场可能达到7833亿美元,而2020年为478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1%。其中,游戏、AR、VR创造了4130亿美元的元宇宙一级市场。这主要是因为视频游戏制造商继续将现有游戏平台升级到更类似于社交网络的3D在线世界(元宇宙),使得元宇宙的市场机会可以扩大到包括音乐会和体育赛事等在内的现场娱乐活动,且元宇宙在社交方面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使其能分享社交媒体广告收入。进一步来看,元宇宙总市场规模可能达到游戏软件、服务和广告收入的2.7倍。其中,在线游戏制造商和游戏硬件的主要市场在2024年可能超过4000亿美元,其余业务将来自现场娱乐和社交媒体。

在对元宇宙产业规模的分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硬件相关的,这一部分来源于现有的产业体系,与金融业的关系并不特殊。然而,元宇宙产业空间很大一部分又来源于元宇宙内的虚拟物品生产、交易、融资等多种行为,这些纯虚拟空间内的产业,必然会引发对金融业的新需求。正如阿特·马尔科夫(Art Malkov)所指出的,一切都会变成“Fi”。通过MetaFi能够将很多资产数字化,尤其是很多在数字空间里尚未实现潜在价值的长尾资产,都能够变成数字资产,从而推动金融市场的发展。据统计,在元宇宙平台上,可以NFT的方式进行交易的数字资产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张。2021年3月,迈克·温科爾曼(Mike Winkelmann)的数字艺术品《每一天:前5000天》以6934万美元的高价拍卖,使NFT市场进入到一个狂热状态。根据《NFT市场2021年度报告》的数据,2021年,全球NFT市场的交易量达到176.9亿美元,是2020年的214倍;销售量达到2741万枚,是2020年的19倍;单枚NFT的均价达807美元,是2020年的16倍。在消费者层面,2021年卖家账号数达到119万个,是2020年的37倍,而NFT市场的买家账号数为230万个,是2020年的30倍,整个NFT市场依然是买家数量高于卖家数量。在NFT相关的内容产出方面,2021年,全球NFT市场一共有10017个活跃的智能合约,是2020年的5倍;包括艺术家(加密艺术)在内,NFT市场的项目总数达4351个;这些项目在2021年创建的新资产数量更是高达1894.8万个,占2021年NFT市场已识别资产的61%。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说明,在虚拟空间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这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整个数字空间中有超过5000万的内容创作者,如何为这些内容创作者提供金融服务,是现有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在国外,已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NFT的DeFi平台——MetaFi.co,该平台可对NFT进行价值评估与借贷。

同时,NFT也将推动游戏内各种物品的交易。游戏内交易一直是一个热点,在广泛采用NFT之前,游戏内交易就有数百亿美元的收入。仅在2020年的全球收入中,优质虚拟世界游戏的游戏内支出模式就达到了400亿美元。英佩游戏仅在2018年就在其免费游戏《堡垒之夜》中靠销售游戏内的服饰获得了24亿美元的收入。而NFT交易爆发之后,以《轴心无限》为代表的区块链游戏迎来爆发式增长,游戏内NFT交易额快速增长。Axie Infinity在2021年三季度NFT交易量和交易额迅速拉升,9月6日之前的30日内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8.42亿美元。这也带火了虚拟土地交易,元宇宙数据和分析公司(MetaMetric Solutions)数据显示,2021年四大元宇宙平台(沙盒、分布大陆、加密体素和梦幻空间)上的虚拟房地产销售额达到5.01亿美元。这将带动元宇宙发展的另一个市场,即元宇宙内部交易。根据Grayscale的研究,元宇宙将在既有的14.8万美元的Web2.0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其增长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随着“Z世代”的成长,社交生活和游戏正在融合,这将带来一个新的市场空间。虚拟游戏世界的收入可能會从2020年的约180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约4000亿美元,这些增长将全部来源于虚拟物品的交易。

虚拟物品交易可以带来大量金融业务。基于元宇宙的游戏有很多建立在区块链基础上,游戏者可以通过游戏获得相应的虚拟物品或者加密货币,这类物品以NFT的方式存在,可以通过交易等方式获得加密货币或者物理世界的货币,这就是所谓的“玩中赚”(Play-to-earn),也是所谓的“游戏金融”(GameFi)概念的基础。2021年增长最快的区块链游戏Axie Infinity就是一款典型的“玩中赚”游戏。这些“玩中赚”游戏产生了非常丰富的数字资产,这些资产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进行直接交易,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在元宇宙中,各类资产的价格波动幅度将远远大于物理世界,需要引进借贷、期货、资产管理、融资、汇兑等多方面的金融服务,而这些服务仍远远没有到位,这给传统金融机构进入到元宇宙金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元宇宙金融虽然已初显苗头,但应该看到,为其提供服务的仍然主要是一些新型的类金融机构。例如,以NFT用作贷款抵押品的各类融资工具,仍由Arcade、Pawn.fi、NFTfi、PawnFi、Yield Farming、TrustNFT、Flowty等项目提供,这些项目都处于创业阶段,而且大多与传统金融机构无关。这些项目利用虚拟空间的特性,正在创造出各种新颖的金融产品。

元宇宙变革金融业务模式

元宇宙构建了一个与物理世界相联系的虚拟世界,其技术使金融远程服务更为贴近现实,用户的互动体验发生改变,从而有利于使金融远程服务的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而元宇宙与数字货币等新概念有着深度契合,也将对金融服务带来影响。

远程客户行为/互动。虚拟世界不受物理空间限制,使金融服务尽可能地隐形和触手可及,实现沉浸式的金融客户陪伴、金融产品实时创造以及金融数字化的全面升级。元宇宙能够提供更多的临场感、参与感,这使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远程服务,有利于银行向客户提供沉浸式的服务体验,提高其营销和获客效率。客户通过穿戴设备进入元宇宙后,可使用特定虚拟身份“一键直达”银行厅堂,由AI虚拟员工引导。在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伴随银行的状态。也就是说,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通过特殊的指令,将虚拟ATM机、虚拟柜员机、虚拟员工等召唤到面前,享受即时的金融服务。

在这方面,有很多金融机构已开始进行有益的探索。例如,2006年,荷兰银行集团(ABN Amro)在作为元宇宙雏形的游戏《第二人生》中设立了一个虚拟金融咨询中心,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网点,并为在线公民提供财务建议。2017年,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推出了一款基于VR的零售银行应用程序,允许用户虚拟访问其账户活动和交易记录。

很多金融机构更是直接将元宇宙的概念用到了远程服务之中。例如,2021年6月,韩国国民银行在元宇宙平台Gather创建了“虚拟金融城镇”,允许其客户在虚拟金融小镇中四处走动。该小镇为客户提供虚拟分行和金融游乐场,并为员工提供“远程办公”中心。客户可以走进虚拟分支机构,并通过视频通话与现实生活中的客服交谈。2021年10月,美国银行在旗下4300个金融服务中心全面运用VR技术,集团内的5万名员工将学习使用VR耳机来施展职业技能,包括深化与客户的沟通、与客户协商解决问题、为客户答疑解惑等。该行VR系统中还嵌入了实时分析功能,管理人员可根据实时分析对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后续指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其职业技能。2022年3月,汇丰银行宣布与元宇宙平台Sandbox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增加参与度并与体育、电子竞技和游戏爱好者建立联系。

在国内,百信银行提出要利用AI数字人提供更多服务,并推出了“AI虚拟品牌官”的二次元形象。中国银行深圳分行运用3D虚拟展示、感知交互等技术,将实时形成的虚拟贵金属,通过移动终端与现实场景相结合,360度呈现于客户眼前。同时,支持多维度查看产品细节、虚拟试戴试摆放、在线支付购买、分享朋友圈等全流程操作。

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使用数字货币等新型业务。数字货币,尤其是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推出,将使数字货币更加主流化。而在虚拟空间里,也会有各种加密货币、加密资产和非同质化代币,这些加密经济带来了新的金融模式,金融机构通过元宇宙技术,可以更好地开拓数字货币、加密资产等金融业务,掌握新机遇。电子游戏中的加密资产将越来越普及,各种“玩中赚”的模式也将对金融有更多的需求。例如,BBVA、星展银行和渣打银行等金融机构已开始为用户提供加密资产的托管或交易服务。虚拟世界本身有大量的金融服务需求,而金融机构与元宇宙技术融合之后,将会产生大量的金融服务。例如,国内已有大批金融机构涉足数字藏品。2021年11月,百信银行发行了行业首个NFT数字藏品——4 in love;泰康在线发布了以旗下自有IP TKer为原型的NFT数字藏品——福虎开泰。

员工招聘与用户测试。元宇宙已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应用。例如,在虚拟招聘面试中使用化身有助于确保招聘决策中不存在性别、种族或其他偏见。金融机构业务的复杂化,使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越来越难。而元宇宙能够突破物理定理的局限,利用VR/AR等技术实现部门之间的互动。元宇宙也为金融培训等增加了手段,将金融教育和规划结合到元宇宙体验中,使客户能够在更为真实的场景中体验财务决策。目前,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测试与教育、规划,都是采用大量的表格填写和无聊的面试,而元宇宙可以将这种活动更为场景化、游戏化,从而使金融风险教育形式更为丰富。

更好地了解客户。金融机构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了解你的客户”(KYC),也就是说金融机构要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更符合其需求与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在元宇宙中,个人行为都被数据化,个人金融机构将从KYC向“了解你的数据”(KYD)转变。通过元宇宙的数据,全方位跟踪和记录客户的虚拟财務数据,建立更善解人意的关系,以深入了解客户,通过提供快速有效的沟通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在虚拟空间中,借助AI技术智能感知客户旅程,实时为客户贴身定制能无缝耦合到客户旅程之中的金融服务内容和服务流程,实现实时千人千面的极致精准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体验。例如,NFT市场将包括基于每个用户兴趣的个人信息流,这能够帮助他们与志同道合的用户和创作者建立联系。而金融业也可以根据这种信息流和联系圈层,形成更为精准的金融产品。利用这些数据,金融产品还能更为精准地嵌入到整个NFT交易过程中,从而随时获得精准的金融服务。

问题与展望

元宇宙金融的客体NFT的价值问题及跨链交易问题。NFT的价格缺乏一个明确的价值锚,其价值非常不稳定,不利于开发出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而对现有数字资产的过度炒作,虽然有利于其概念的推广,但也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从现有的元宇宙金融产品来看,许多是在不同的第一层(Layer1)或第零层区块链上构建的,而不仅仅是基于以太坊,这些区块链之间仍然不是100%可互操作的,跨链交易的价值确定也是一个难题。

元宇宙带来的金融监管风险、安全风险与伦理风险。从监管来看,元宇宙中的同质化代币和NFT都是新生事物,既有的金融体系如何对其进行监管,尚须进一步探索。元宇宙的参与者分为真身与化身形态,两者之间在技术上的边界趋于交融和模糊,但其行为的效力如何界定,也需要进一步制定规则。在元宇宙中,人的所有行为都被作为数据保存下来,这种数据化过程将使个人隐私受到极大挑战,甚至为各种歧视提供了基础,这是一个巨大的伦理风险。元宇宙完全依赖数据进行身份识别和风控,存在着安全风险。尽管理论上区块链的开放性、自治性、匿名性、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等特征,确实符合元宇宙理念关于交易活动的需求,但由于算力、算法等方面的不足,元宇宙中数字资产的安全性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

元宇宙发展过程中,已存在着欺诈等现象。NFT既具有数字资产属性,又具有数字消费品属性,这种资产性质使其具有用于洗钱等非法用途的功能,也使业内存在一些假借数字文创,行炒作、诈骗之实的不规范行为。对这些数字资产的交易如何监管,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还有一些利用元宇宙概念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已经显现出来。2022年2月,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关于防范以“元宇宙”名义进行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这些行为包括编造虚假元宇宙投资项目、打着元宇宙区块链游戏旗号诈骗、恶意炒作元宇宙房地产圈钱、变相从事元宇宙虚拟币非法谋利等四个方面,已涉嫌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在《第二人生》游戏里,已出现了金融诈骗情况。在游戏中,“虚拟投资银行”Ginko Financial,以为投资提供平台的虚拟货币林登币(Linden Dollars)理财为名,谎称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最高达到年化69.7%的收益,形成庞氏骗局,给投资者带来了超过2亿林登币(约合75万美元)的财产损失,并导致《第二人生》游戏中的所有银行机构在一夜之间全部被关闭。

从未来发展看,元宇宙必然会对金融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这种影响是渐进的。在第一阶段,元宇宙的影响应该是金融远程服务的体验,通过元宇宙技术,将更为沉浸的远程体验引入到金融服务之中,并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元宇宙的体验之中,使之成为元宇宙发展的一部分,这一阶段可以称为金融服务的元宇宙化;第二阶段是元宇宙金融的成熟,基于元宇宙中的房地产、数字创意产品、商业等,为其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使虚拟世界中的金融产品与数字资产进一步匹配;第三阶段是现实世界的金融与元宇宙金融的深度融合,利用元宇宙产生的丰富数据,为金融机构在风控、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提供基础。而元宇宙本身也会推动金融机构在理念、组织、业务、技术、数据、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度变革。

(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基金项目:共享经济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体系构建,项目主持人为刘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其中李勇坚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孙 爽

猜你喜欢
宇宙金融数字
宇宙第一群
百家讲坛(2020年4期)2020-08-03 02:01:25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答数字
这宇宙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P2P金融解读
成双成对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