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婷
近年来,无人机应用保持高速增长。从全球来看,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逐渐重视政府与无人机行业的深入合作,大力推动民用无人机行业创新发展。诸如英国提出到2030年通过无人机技术实现相关业务增长的目标愿景,韩国审议通过“无人机扶持政策2.0”,将据此助力本国无人机产业实现良性发展。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智能技术不断更迭,我国无人机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最主要的产业基地。2021年全国共有12000多家无人机企业,总产值达870亿元。工业级无人机方面,我国占据全球55%的市场份额;消费级无人机方面,我国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比达74%。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和低空开放,无人机产业将进一步驶入发展快车道。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无人机制造业年产值将超过1500亿元。
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增量可期
《无人机行业深度报告》中将无人机据其功能明确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影视拍摄、日常拍摄等航拍娱乐类为主的消费级无人机;二是致力于创造经济效益、解决行业问题的工业级无人机。前者凭借GPS、MEMS陀螺仪及电机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已在市场迅速普及,有众多轻便、易上手、维护简单的代表产品。后者则受益于农林、巡检、生态保护、智慧城市等专业场景的需求,迎来快速发展。
“与消费级无人机相比,工业级无人机的起步时间相对晚一些。目前国内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的企业大多发展势头良好,行业应用领域十分广阔。”成都工业学院无人机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严月浩介绍,包括航拍、表演、送快递、喷洒农药、应急救援等领域,工业级无人机频频“露脸”。2021年7月,河南省突遭大规模极端强降雨,断网极端情况下信息难以传递,中航翼龙无人机空中应急通信平台打通应急通信保障生命线,为解决“断网断电断路”的极端情况创建解决方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2022架来自高巨创新的无人机组成集群铺展在夜空中,带来灯光视觉盛宴;在西藏山南雅鲁藏布江畔,铁路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采集图像,分析铁路隧道进出口的图像数据,有效降低汛期出巡检查工作强度。
据企业增长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的数据显示,工业级无人机在农林植保、巡检、测绘与地理信息、安防监控、物流运输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入,将通过代替人工作业实现降本增效。预计未来我国民用工业级无人机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到2024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475亿元。
政策为工业级无人机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确定了更加积极的基调。《“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等产业政策为无人机解决方案的增量市场带来助力,乡村振兴、“双碳”目标、数字中国等重大建设工作,更是为工业级无人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实现价值的契机。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未来工业级无人机产业的增速有望保持在高位。
城市迸发强劲发展动能
工业级无人机产业发展前景可观,各地政府高度重视,陆续出台政策鼓励产业发展与创新。深圳印发“20+8”产业集群政策,同步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智能机器人产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其中无人机产业增加值达到百亿级规模,重点工程包括在无人机(船)领域开展激光雷达、可见光传感器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智能无人系统传感器向高性能、小体积发展等。
“成都高度重视无人机产业,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就专门指出‘要用好工业无人机,并将工业无人机作为22个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严月浩介绍,成都出台《关于促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为无人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产业空间保障、市场主体培育、财政金融支持、创新支撑等方面得到充分支持的情况下,工业无人机产业链逐渐在全国铺开。从区域分布来看,工业级无人机企业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集聚效应初步显现,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工业级无人机生产基地。上市企业中,如中国卫星、中航电子、纵横股份等工业级无人机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四川等地。
目前深圳无人机产业已形成配套齐全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体系,构筑起完备的产业链,无人机企业数量达1500余家,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都作为国内工业级无人机高地,整机制造方面开始出现龙头企业,下游应用已探索至智慧城市建设、疫情防控等全新领域,产业链趋于完善,不断释放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逐鹿蓝海以变革抢先机
《2022工業级无人机应用与DaaS前沿洞察报告》指出,无人机应用发展趋势,一是工业级无人机应用的业务模式服务化;二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核心竞争力系统化,即“人”“机”“数”“技”融合发展。“十四五”时期作为工业级无人机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政策支持、技术发展、应用场景扩展,将深化上述趋势,促使更多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实现更大价值。
“目前工业级无人机发展总体上还不成熟,那些技术资源沉淀丰富、市场细分能力强大以及差异化优势显著的企业,有很大机会脱颖而出。”严月浩认为,与消费级无人机具有产品标准化、应用同质化特征不同,工业级无人机用户更注重无人机数据采集的精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资源分析与利用价值。
逐鹿市场的关键,并不局限于只制造出一台“好用”的无人机。《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指出,硬件销售、软件销售及服务是无人机的三大关键业务。考虑到工业级无人机的专业性较强,多数无人机用户往往不具备无人机的使用及运维能力,工业级无人机企业提供的服务与软硬件同样重要。
严月浩表示:“对用户的理解能力才是工业级无人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能力。只有真正了解并能抓住用户需求,甚至比用户更了解一线需求,并精准设计出相关技术方案,企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与风口。”基于此,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在练就自身强大专业化能力的同时,还应有效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拓展独特的应用场景以及精准化的服务产品。
目前我国工业级无人机产品已形成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多任务载荷,二是多任务载荷下的小型化趋势,三是智能自主化。对于企业而言,把握产品发展趋势,推进技术创新极其重要。譬如,结合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改善工业级无人机行业应用中遇到的通信问题,增强其超高清图传、超低时延数据传输、超视距飞行、异地控制等能力;云计算平台则可以为工业级无人机行业提供安全的数据存储、计算服务,为工业级无人机走向智能化奠定基础。
“企业首先要构建核心技术的专利保护圈,形成技术护城河;其次,构建产业技术路线图,把脉工业级无人机产业和企业自身,明晰服务边界,避免盲目投入;最后,稳住现有市场份额,保持资金链运转正常,稳步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从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严月浩表示。与单纯“卖无人机”相比,工业级无人机企业在深耕无人机各个行业应用场景的同时,需高效推进自身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输出基于无人机的专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