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四个突出导向

2022-05-30 01:06张兴祥洪永淼
学习与研究 2022年8期

张兴祥 洪永淼

[摘要] 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而实现的理论飞跃。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意识、突出顶层设计、突出创新驱动等特征。这些特征体现了鲜明的理论特质与品格,是我们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理论飞跃;  突出导向

[中图分类号] D6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2)08-0013-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结晶——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在新时代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作出了开创性的理论阐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而实现的理论飞跃。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四个突出特征: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突出问题意识、突出顶层设计和突出创新驱动。这四个特征体现了鲜明的理论特质与品格,是我们深入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关键所在。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

一百多年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尺度、价值轴心和价值追求,而习近平总书记从思想源头上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论断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居于基础性、统领性的突出位置,貫穿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灵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坚持党的领导互为支撑、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二者并行不悖,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很多原创性的经济理念和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是最大的政治”。2“民生”“民心”“人心”,词语虽有分别,但内涵其实是一致的,均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紧扣民生这个最大的政治,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党的执政就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3上述重要论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是从“四史”中提炼出来的、富有思想穿透力的哲理话语。以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1习近平总书记还把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联系起来,突出其背后的政治逻辑,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2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实现共同富裕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统一,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保证。2021年中国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当然,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必须久久为功,才能善作善成。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来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把人民幸福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涵之一,并提出分阶段、渐进式推进的发展思路。人民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价值主体和历史主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有力的诠释。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下,我们党及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对经济发展路径取向做了相应调整:鉴于外延式、粗放型增长不可持续,在经济增速与发展质量问题上,更加注重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鉴于收入分配存在格局失衡和秩序失范现象,在效率与公平问题上,更加注重公平;鉴于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在先富与共同富裕问题上,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显然,这是一种发展语境的历史性转换。

突出问题意识

马克思曾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3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只有把问题解决了,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毛泽东也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4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以《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为题,陈述自己的独到见解。5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问题又是什么呢?显然,问题就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对称、不均衡、不充分、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矛盾,这些矛盾汇集成一股强大的推力,倒逼着改革提速。所谓问题,显然与国家前途命运、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安康、社会长治久安息息相关,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之大者”。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学会从政治高度思考问题、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6问题是理论的起点,也是创新理论的动力之源。突出问题意识,强调问题导向,才能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不管是理念层面、方略层面还是实践层面,不管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习近平经济思想无不是直面现实,着眼于破解难题、攻克难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而展开的,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例,创新注重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每一种发展理念都对应着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从思想与问题的关系看,习近平经济思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思想因问题而生,问题因思想而解,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促进。

突出顶层设计

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历史性创举,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参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然而,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单靠“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为了克服“零敲碎打”、碎片化修补,必然要求在改革中强化顶层设计。改革是一个渐进式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中。中国还有巨大的改革红利可以释放,包括制度红利、人力资源红利、国家科技创新红利、新型城镇化发展红利、区域均衡发展红利等,但如何将这些潜在的红利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更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把顶层设计置于统筹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要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1具体而言,就是通过顶层设计,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关系,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础上来谋划。”2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和委员会主任,总揽全局,亲力亲为谋划领导改革工作,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为推动全方位改革开放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作为新一轮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引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以及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上,都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例如,2016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要把住顶层设计和路线图,注重改革举措配套组合,使各项改革举措不断向中心目标靠拢。特别是同一领域改革举措要注意前后呼应、相互配合、形成整体。”3顶层设计是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枢纽。

突出创新驱动

在改革开放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要素驱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要素的规模驱动效应日益减弱,难以支撑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加快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特别是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创新模式已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创新版图正在加速重构,科技创新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再平衡、打造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核心,进而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竞争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决定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位。毫无疑问,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的理论阐释,秉持的是全面创新观。他指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理论创新是全面创新的基础。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而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使党和国家事业不停顿,首先要确保理论创新不能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时代之问。习近平经济思想就是回答上述时代之问的重大思想创新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全面创新的保障。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行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突破口在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贸试验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努力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的引擎。为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党中央及时作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进入21世纪,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大国博弈必将围绕科技制高点展开激烈的争夺。因此,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进行超前谋划、超前部署,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在科技创新上力争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实现“弯道超车”,占领全球科技制高点。文化创新是全面创新的源泉。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又反作用于经济。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文化因素在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日益紧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目的是激发全民族的创新力量和创造活力,创作生产更多的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本文是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暨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论和重大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J2020ZTZ001〉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习近平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项目编号:207202113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张兴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代主任、教授;洪永淼,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 / 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