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江苏省荣军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脑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MMSE、ADL、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ADL、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脑水肿程度,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和预后。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早期康复治疗;高压氧;施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19--03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患者一旦出现高血压脑出血,其血肿会破坏血脑屏障,损伤脑组织,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进而压迫脑组织并使其发生移位,最终损害神经功能,增加患者言语障碍、偏瘫等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近年来,基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大多以微创手术为主,虽然可显著消除血肿对脑组织造成的压迫,但对于水肿及脑细胞缺氧、缺损情况的改善并不明显。为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本研究主要分析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2月在江苏省荣军医院行微创手术治疗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组间性别、年龄、出血量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55~75岁,平均65.04±8.27岁;出血量37~50ml,平均45.21±4.27ml。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57~72岁,平均64.78±8.07岁;出血量37~50ml,平均45.15±4.32ml。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②出血时间未超过24h;③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④一般资料完善;⑤遵循知情原则。排除标准:①因其他原因所致的脑出血,如外伤、血液病等;②存在手术禁忌证;③肝肾功能存在严重障碍者;④存在严重器质性功能障碍者;⑤存在其他精神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常规予以抗生素、脑保护剂、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及脱水处理等对症治疗。
1.2.1 对照组 术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待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后48h,在康复医师的指导及协助下接受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如下:①在患者卧床休养过程中,指导其调整体位为良肢体位,以实现抗痉挛的目的;协助患者对患侧进行被动运动,以侧卧位、半卧位及平卧方式展开翻身训练,之后训练坐位平衡,康复强度需结合患者病情合理选择,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②待患者基本可在坐位完成平衡训练后,对其皮肤肌肉进行按摩与拍打,展开床上移行练习、步态平衡练习等,训练难度从简至繁、从易至难。同时对患者展开心理疏导,以此来增强其依从性与配合度,确保康复训练顺利开展。③指导患者展开日常生活各项动作练习,主要包括整装、洗手、穿衣等,结合患者病情展開基本技能训练,如上洗手间、洗脸等;在开展康复训练过程中,尽量让患者独立完成各项训练,减少对于他人的依赖性,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④在康复治疗期间,可通过言语刺激的方法来恢复患者语言功能,由患者家属、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交谈,以讲故事、唠家常等方式,尽量每日多与患者进行口语对话,且叮嘱其每日坚持练习,由周围称谓与人名开始,逐步至指认相关物品名称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选择单人纯氧舱实施高压氧治疗,将压力调整至0.2MPa,将升压时间调整至20min,明确压力水平处于稳定后,指导患者佩带面罩吸纯氧1h,将收缩压纯氧加到0.20MPa,其加压时间及稳压时间各为20min,之后逐渐进行20min减压直至出舱,持续治疗10~30d。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血肿体积与脑水肿体积变化。
(2)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选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总分42分,评分越高则显示神经受损程度越严重)、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总分30分,评分越高则显示精神状态越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显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好)量表进行评价。
(3)预后状况: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价患者预后情况,<4分表示预后较差,4~5分表示预后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肿体积与脑水肿体积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肿体积、脑水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肿体积及脑水肿体积均明显减小,并且观察组两项指标均小于对照组,但只有脑水肿体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MMSE、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MMSE、ADL评分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预后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O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患者出现脑出血后,易直接损伤大脑神经功能[3-4]。目前,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可有效清除脑内血肿,及时解除血肿对周围脑组织所形成的压迫[5-6]。
而术后辅助施治既能提高手术效果,还能降低患者病死率、致残率[7]。术后以高压氧施治能够升高血氧分压,提高氧物理溶解度、氧弥散能力,促使组织与血液氧含量上升,进而从根源上纠正脑组织缺氧、缺血症状,有利于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降低颅内压和脑水肿,加快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变血管的恢复,并加快脑功能的恢复[8-10]。而早期康复治疗通过对患者展开日常动作、语言等训练,可帮助其尽快恢复肢体功能[11-12]。本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脑水肿体积较小、NIHSS、MMSE及ADL评分较优,预后评分较高,证实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可减轻血肿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进而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压氧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微创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恢复其神经功能的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自理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孔庆磊.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运动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5):105-107.
[2] 江文星,丁江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治疗对GDS评分的价值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19):26-28.
[3] 阮春艳,陈积,黄珍康,等.早期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4):75-76.
[4] 王宗连.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0):74-75,82.
[5] 何伟坚,薛志伟,旋神宝,等.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J].實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13):138-139.
[6] 刘伟,王昳晨,刘月伟,等.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7):797-799.
[7] 成冲.早期高压氧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临床研究,2021,29(4):92-94.
[8] 刘雪英.康复治疗及术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21,19(3):515-519.
[9] 盛叶辉.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3):78,81.
[10] 王鸿鹤.早期康复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73-74.
[11] 赵雪亮.用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疗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4):79-80.
[12] 何欧琴,王芬芬.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在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20):14,16.
[2022-03-14收稿]
作者单位:214035 江苏省荣军医院康复治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