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圆
张景胤在世锦赛上大力扣球。
进入巴黎奥运周期,受到疫情的影响,国际男排比赛较少,中国男排参加的比赛只有2021年的亚锦赛。尽管队伍今年在赛场上的表现有所起伏,但这是自2020年10月中国男排组建以来,比赛打得最多的时段,是巴黎奥运会周期难得的实战机会,不论成绩好与坏,都有助于年轻人的锻炼和提高。
从东京奥运周期开始,接应位置上的江川一直是中国男排的进攻核心。但是因为伤病,江川无奈缺席今年中国男排的比赛。中国男排需要新的强力攻击点,重任交到了22岁的张景胤身上。在今年的比赛中,张景胤是中国队的主要得分手,在世界联赛与世界劲旅巴西队一战28分的高光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在亚洲杯上,他更是中国队获得冠军的最大功臣,被评为赛事最佳主攻和最有价值球员,实至名归。这些都是张景胤出色的表现。但他是第一次打世锦赛,临场经验不足,技术掌握还有欠缺,心态也有起伏。“对手针对我发球,我就专心接一传,但进攻会比较仓促。比赛中心态的变化导致动作的变化,接发球效果不好,自己也着急,越来越乱。”世锦赛面对世界强队针对性盯防,张景胤显得方法不多,这是成长和进步必然经历的。
进入巴黎奥运周期,中国男排自由人位置上的运动员都是新人。今年三项比赛先后有杨一鸣、杨天缘、曲宗帅三名球员亮相。杨一鸣23岁,去年第一次代表国家队打比赛。杨天缘28岁,尽管已经不年轻,但也是去年才第一次代表国家队打比赛。23岁的曲宗帅今年在亚洲杯上第一次参加国家队比赛。比赛经验不足,技术水平有差距,他们在面对世界强队高水平发球时倍感压力,“速度太快了,线路太刁钻了”。经过这次比赛,他们真切感受到世界强队的发球能力,也看清了自己在接发球时的问题。
经历了三个大赛历练后,无论过程或者成绩好坏,中国男排以张景胤为代表的这批年轻人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有了明确的目标,对未来的成长非常有利。
中国男排在比赛中开阔视野,了解现在世界排坛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只有和世界顶尖球队较量,在高水平赛场上面对面,没有保留地交锋,才能得到锻炼和成长。
2020年10月,吴胜成为中国男排主教练以来,先后率队参加了两次亚洲比赛和两次世界比赛。客观地说,进入巴黎奥运周期之后这一年多,中国男排确实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气象,呈现出向上的势态。
从比赛成绩看,亚锦赛第三,时隔6年再上领奖台;世界联赛第13名,创造了2018年赛事全新改革以来中国队的最好成绩;亚洲杯登顶,时隔10年再夺冠军。唯一的遗憾就是世锦赛三连败垫底。世锦赛表现不佳有多方面原因,包括整体实力有限、连续征战疲劳、大赛经验不足等。
从精神面貌看,队伍的凝聚力更强。2021年亚锦赛中国男排以3比1战胜日本队,今年世界联赛3比0爆冷击败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巴西队,亚洲杯半决赛与韩国队鏖战5局反败为胜。这些经典的比赛打出了队伍的士气,展现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从队员成长看,张景胤、张哲嘉、彭世坤、李咏臻等一批有实力的球员都有亮眼的表现。李咏臻当选亚锦赛最佳副攻;张哲嘉、彭世坤获得了亚洲杯最佳副攻;张景胤更是在亚洲杯荣获最有价值球员和最佳主攻。其中24岁的李咏臻、23岁的张景胤、22岁的彭世坤都是这个周期成长起来的主力球员,他们身体条件出众,天赋不错,这几年进步很快。
从实力水平看,中国男排下三路技术一直是短板。吴胜成为主教练后,重点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比赛中,队员们在场上小球串联技术有所改进,防守意识更强。在战术运用方面,队伍在朝着高快结合的国际趋势努力,比赛中后排立体进攻运用更多。
世锦赛上,主教练吴胜在现场指导。
尽管中国男排有了积极的变化,但这些良好的势头还未能给球队带来质变。今年的三项比赛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中国队在世界排坛的位置,发现了更多的问题。
今年6月到7月的世界联赛分站赛中,中国队以12战3胜9负积9分,未能打进总决赛,在16支参赛队伍中排名倒数第4。在与日本、伊朗亚洲两强的比赛中,中国队均告失利,日、伊两队都进入了总决赛。
8月上旬的亚洲杯,日本派出二队参加,获得亚军,伊朗派出的是青年队伍。真正具有价值的比赛只有半决赛对阵全主力出战的韩国队,中国队3比2险胜,足见中国男排在亚洲也没有多大优势。
8月底开始的世锦赛,中国男排小组赛依次面对土耳其、加拿大和意大利,三战皆负,一局未赢,以排名垫底的尴尬成绩结束世锦赛。三场失利暴露了很多问题,从技术实力到临场心态再到竞技状态等方面,与世界强队差距很大。
今年三项比赛,质量最高的无疑是四年一次的世锦赛。世界各队全力以赴,高度重视。中国男排与最终夺冠的意大利同组,两队的比赛对判断排球格局和差距都很有参考价值。中国队与世界顶尖水平还有多远的差距?对意大利的比赛,中国男排以14比25、10比25、14比25连丢三局。这场比赛抛开中国男排状态不佳、连续征战疲劳等因素外,两队整体实力的差距非常大。发球和接发球的差距是中国队失利的根本原因。在对方出色的拦防面前,中国队进攻乏力。面对意大利的进攻,中国队的拦防节奏掌握得欠准,始终找不到好办法。
亚洲球队伊朗和日本都闯入了世锦赛16强,日本男排与奥运冠军法国队大战5局才惜败。进入巴黎奥运周期,伊朗保持了東京奥运周期的高水平,日本进步较大。这两支球队与亚洲其他队伍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中国男排与世界高水平球队差距巨大,与亚洲球队伊朗和日本也有一定的差距。吴胜在世锦赛结束后坦言:“差距不只是技术上,也包括身体素质、体能和对排球的理解上。世锦赛上对手的高度、强度,国内比赛是遇不到的。排球运动中,个人能力是很重要,但球队整体的攻防配合涉及很多环节,不是把某一个环节做好就能提高成绩。我们的差距是全方位的。”
有了准确定位,看清差距和问题在哪里,中国男排未来需要全方位改进。
首先,要在各项技术环节加强打磨。发球和接发球的短板要恶补;小球串联和防守能力要有质的提升;二传要加强传球的稳定性,组织思路要灵活多变。
其次,增加队伍的比赛次数和强度。中国男排队员普遍缺乏高水平比赛的经验,比赛次数较少,要通过不断参加高水平比赛,增加比赛经验,这也有助于临场心态的控制。
第三,搭建符合国际趋势的技战术体系,加强全队磨合和对排球运动规律性的理解。
尽管中国男排取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相当困难,但全队会全力去拼。吴胜说:“我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冲击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