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幸福
青弋江畔,他身手敏捷地救了同伴
1948年7月,桂定好出生在新大垾村大河桂自然村一户普通的农家。因为紧靠长江和漳河,对外交通全靠水路运输,因此,和村里许多人家一样,桂定好的父亲除了种田以外,还备了一艘小木船,农闲时从事捕鱼和货物运输,贴补家用。新中国成立后,世道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也很滋润。桂定好到了读书年龄,就被送到当时的新垾小学读了4年书。不久,先是“大跃进”,家家户户砸小锅吃大锅饭;接着又是3年困难时期,浮夸风盛行,大家都吃不饱肚子,一到春上二三月,连野菜、树皮、草根都被挖光了,大家就吃糠粑粑、观音土,肚子胀得要命却怎么也解不出大便。为了生存,桂定好只得辍学回家,和父母一道搞船运——用家里的那只载重3吨的小木船运货、送人、捕鱼,在漳河、长江里讨生活。江风浩荡,水汽氤氲,小木船在波浪中浮沉、飘摇,在茂密的芦苇及许多不知名的水草中穿行。长期的水上生活练就了他过人的胆量和一身的好水性。其实,他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游泳,七八岁时就能横渡大水汤汤的漳河,一个猛子就能扎30多米远,站着游泳整个胸脯都能露在水面。有次跳水时,他一头扎进了岸边被水淹没的野玫瑰丛中,身体被刺划得全是血痕,他硬是咬牙没吭一声。对他的冒险精神,父母不但从不反对,而且还经常引以为豪。住在江河边,对水的亲近感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整个夏天,他几乎都是成天泡在水里,降温、游泳、摸鱼、捞虾……不会游泳只能被大家耻笑为“旱鸭子”!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桂定好的童年生活也充满了艰辛。1954年,大雨倾盆,洪水泛滥,宣城、芜湖等地一片汪洋,他的家乡新义的圩堤也被大水漫破,人们四处逃生。等水退后,家里的几间老砖瓦房全倒了,父亲就将没有被水冲走的旧砖收拾收拾砌起来,瓦全碎了,便用稻草盖了几间草房,成了一家人暂时的栖身之所。然而不幸总是接踵而来,1957年腊月,一场意外的大火又将草房和家里的物件烧了个净光。从此,一家6口人流离失所,或住在家里的小木船上,或轮流借住在亲戚朋友家中,靠捕鱼、替人运输物资等维持生活。直到1961年,才在政府和村人的帮助下重新做了几间草房,结束了东奔西走、飘泊不定的生活,日子也一丝一丝地缓过气来。
1963年,政策又“左”了起来,搞个体经济被列入“投机倒把”的范畴予以打击。桂定好的父母只好带着一家人离开小船上岸,老老实实地在生产队数日头、挣工分,过起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平淡无味的日子。那些年,全家6口人每年挣的工分只值300元左右,再就是能分到2400斤稻谷的口粮,根本无法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因此,饥饿一直是他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1967年5月,正是蒜苗收获的旺季,但由于不准搞私营经济,蒜苗卖不出去,更卖不上价。朋友就找到他父亲,希望能帮忙把蒜苗运到江对面的和县去。于是,父親就答应下来,夜里和桂定好一道将蒜苗运到了和县,赚了75元的运费。不料,他们刚回家就被人举报到了生产队队长那儿,说他们搞“投机倒把”,是资本主义。他父亲不服,顶了几句,还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挂了个大木牌在全大队游斗了7天7夜。看着他父亲遭罪的样子,队长有些心软,处罚时给他家留了25元,另50元运费没收充公,并悄悄给他置换成工分。
桂定好渐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该如何为家里分忧了。他和本家桂其罗等村里的几个不安于现状的青年人一道悄悄去了泾县山区,贩毛竹顺江河放下来卖。为了逃避沿途的检查站,他们经常是傍晚就扎好了竹排,夜里顺着青弋江、漳河顺流而下,凌晨时就能卖给沿途小镇上熟悉的客户。既惊险刺激,还能为家里增加点收入。记得1968年夏天的一个凌晨,大约4点多钟,天已经快亮了,他们的竹排经过芜、南、宣交汇处“三不管”水域时,由于水流太湍急,桂其罗脚下一滑,竹排突然脱了手,吓得大喊了一声“救命”,就被水冲向了河心。在他后面扶着竹排的桂定好来不及多想,迅速向桂其罗游过去,在离岸10来米的地方追上了,将桂其罗的一只手牢牢抓住,奋力拖到了竹排边……太阳升起,金光满天,远处的青山变得清晰起来,近处的河岸边陆续有三三两两的女人在淘米、洗衣服,她们高挽着衣袖,露出雪白粉嫩的肌肤,捶打出一片散落的珍珠翡翠,桂定好扯起嗓子唱起了高亢悠扬的民歌……
水势舒缓,竹排在水面上哗哗流淌,得救的桂其罗早已从刚才的惊恐中回过神来,向桂定好表示着不尽的感激,因为桂其罗知道,在这样湍急的水流下,凭他自己的水性是无论如何也难以自救的。许多年后,虽然桂其罗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家人还是常常提起此事,都对桂定好心存感激!
也幸亏桂定好挣了些钱,到1970年,经亲戚介绍,他和繁昌县城关镇农民程姑娘相识并很快结婚,安安心心地过起了幸福的小日子。接着,几个孩子陆续出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不断加重,而生产队分配的收入却并没有增加多少,桂定好又萌生了搞“投机倒把”挣钱的念头。但那时,国家的形势越来越不对劲,他也没有敢轻举妄动,直到粉碎“四人帮”的好消息从中央传来,他才敏感地意识到党和国家都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了,起码要让近10亿人吃饱穿暖啊!当时,桂定好所在的新垾大队组建运输船队,两艘拖轮,各拉着三四艘拖船,将本地区的黄沙、水泥、石灰等拉到江浙沪一带销售。因为有过多年的水运经验,干事又认真负责,他被大队任命为轮机长,负责其中的一支船队。
开始的时候,大家感到很新鲜,劳动强度也不大,每月还能拿到40元的工资,但时间一长就有些厌倦了,特别是有时十天半月乃至几个月不能回家,又长期在水上漂泊,在码头间奔波,十分辛苦。遇到船出了故障,有时还要上岸拉纤,更是苦不堪言。到了1978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都分了田,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特别是有些缺少壮劳动力的人家更是希望男人能回家种田,哪怕是农忙时回家帮忙也是好的。于是大家都思家心切,热情锐减,船队效益开始下滑,大家的积极性降低,产生了恶性循环,最终船队不得不走向解体。
1982年,船队解散,桂定好买了其中的两条木船,正式开始搞个体运输。这时候,改革开放的东风已经吹起,全国各地到处是一片百废待兴、欣欣向荣的景象。市场渐渐繁荣,工厂恢复了生产,群众能吃饱穿暖了,形势喜人,形势也逼人啊,许多胆大的人开始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特别是芜湖的年广久凭借小小的“傻子瓜子”迅速崛起,给了桂定好莫大的鼓舞,他决心走出一条自己的致富之路。
长江之上,他义伸援手救起五名落水旅客
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是“傻子瓜子”给他的启示。他的两条船载重量18吨,在当时,在漳河,都显得很小很小,他也没有一口就能吃成胖子的一夜暴富的想法。除了经营零散的生意外,他主要承担了给芜湖东方纸板厂运送稻草的任务。稻草体积大,重量轻,装多了在江河里航行很不安全,一旦遇到大风很可能会倾覆。因此,桂定好将自家的两条船并排绑在一起,将草堆积成山,既增加了载重量,又增添了安全系数。当时这种运稻草的方式在江河里是随处可见的。他和弟弟桂定处两人在船上,每次都是从内河将别人收购好的稻草装船,通过长江,再运到东方纸板厂码头。桂定好坐在高高的草堆上,看着前面的航道,手里拿着两根绳不停地拽动着船舵,保持船的航行安全,他弟弟则在下面开机器,两人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配合默契。兄弟俩每月都能赚1500元左右,比在大队运输队时的效益不知道要好多少倍,兄弟俩也越干越有劲。
转眼就到了1985年冬天,长江也进入了枯水期,夏日里被淹没的沙滩也露出了江心,将宽阔的大江分成两条水道,载重量大的轮船都走了深水航道,他们这些小吨位的船则依然走着靠近岸边的浅水道。天色阴沉,四周是一片荒凉的土褐色,偶尔可见岸边稀疏的几棵柳树,也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江畔夏日里茂密的芦苇也早被附近的村民们抢割一空,弄回家或织芦席,或做燃料。岸边是平坦如镜的淤泥,有二三百米宽,一直蔓延到岸上,几只牛羊一不小心踏进去,四肢全没进泥去,动弹不得;若是人要陷下去,淤泥怕是要淹没到屁股的。因此,没有专用码头,船根本靠不了岸,人根本无法上下。
腊月二十三那天下午,桂定好和弟弟驾驶着两条装满稻草的船離开漳河码头,向长江行驶,准备多赶一趟挣点过年费,给4个孩子买点新衣和好吃的,好好过个年。
北风不大,大约只有三四级,吹在江面上,依然使人感到异常寒冷。桂定好驾驶着船顺着漳河蜿蜒而下,到达鲁港入江口,船转舵驶入长江,准备顺流而下直奔东方纸板厂码头。江面上船来船往,运草的,载客的,捕鱼的,来回穿梭,好不热闹,似乎都要赶在过年前完成任务,好安心地回家过年。
突然,桂定好看到一艘满载旅客的客船正艰难地逆流而上,不知是为了避让别的船,还是机器出了故障,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客船突然间失去了控制,一下子就翻沉过去,船底朝天,满船的旅客和货物全部落入冰冷刺骨的江水中。隆冬腊月,天寒地冻,江岸宽阔的淤泥带上还结着层亮亮的薄冰。落水者一边大声惊呼着“救命”,一边挣扎着,相互拉扯着,寻找着一切可以求生的机会。江风凛冽,江水刺骨,江波翻滚,水面上漂浮着一片黑压压挣扎着的人影。桂定好情知不好,来不及多想,下意识地将船靠过去。船是满载,在水中转身缓慢,行动迟缓,幸好船沿离水面很低,他伸手就能拉到落水者。他刚救起了一名左腿打着石膏的中年男人,另一名中年妇女又抓住了他的手,在又救起两名小姑娘后,他看到水面上有条辫子在浮沉着,一伸手攥住了辫子,往上一拉,又一个小姑娘得救了……在他的影响下,几条路过的船也纷纷靠拢过来救人,有一条载重量200吨的大船救人最多,他们将船上所有的救生设备都抛入江中,再用绳将他们一一拉上船来。当桂定好救起第5名落水者时,水面上再也没有挣扎的人影。几个水性好的旅客已经游到岸边,但淤泥太深,几乎要陷到他们的腰部,根本无法直立行走,而船又靠不到岸边,根本不能给他们提供任何帮助。桂定好就大声喊他们匍匐着爬行。他们听到了,照做了,果然没有再陷进泥里。淤泥太宽,太软,早将他们涂成了泥人,江风似针,透过他们湿漉漉的衣服直钻心窝,他们瑟瑟着,颤抖着,像蜗牛似的一步一步艰难地爬向江岸……
他和弟弟赶紧将船上所有的衣服、被单找出来,先安排这5名获救者换上,在船舱里取暖,然后将船发动起来。机声隆隆,柴油机喷出浓浓的黑烟,这两艘满载稻草的连体船借着水势,一路乘风破浪,向东方纸板厂疾驶而去……
一个多小时后,船顺利到达东方纸板厂码头,由于当时码头上船太多,要依次排队靠岸,为了让5名获救者尽快得到安置,桂定好立刻和调度联系,说明原委,调度立刻安排他提前靠岸,同行们一听说是为了救人,也都纷纷让出位置,助其靠岸。由于当时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天也黑了,机关早下班了,桂定好便跑到厂保卫科科长家报案,科长立刻向厂长作了汇报,同时安排这5名被救者住进了厂招待所,安排他们洗热水澡,给他们送干净的内衣和棉衣,送去火腿肠、糕点和热腾腾的饭菜……并将情况电话通知了水上派出所,让他们帮助寻找获救者家属。
第二天,在厂领导的陪同下,市、县有关领导赶来慰问,许多家属也闻讯赶来寻找亲人。找到了的自然高兴得热泪盈眶,那位被救的中年男人和他落水失散的妻子都以为对方已经不在了,没想到双双分别获救,劫后相逢,抱头痛哭了20多分钟;那个被拽着辫子拉上来的小姑娘则在桂定好面前长跪不起,发誓一辈子都不会剪掉辫子……而那些来了却没有找到自己失踪亲人者则神色黯然,含泪离去。事后得知,那次翻船事故中,56人落水,其中28人获救或自救,另28人则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春节期间,这5名被救者纷纷登门向桂定好表示感谢,感谢他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桂定好憨憨地笑了:“不用谢,不用谢!那种情况下,谁也不能见死不救啊!”当年,厂里在给他们这些运输户评先进时,特意授予他“先进运输户”光荣称号,并赠送了一面锦旗。这面锦旗被桂定好挂在家里的正墙上,高兴了好多年,也自豪了好多年。
事后,许多人都问过他,当时为什么不顾忌旧俗而停船救人?他笑了:“我从来没有顾忌过!”原来,古时民间传闻说,人们行船,遇到翻船落水者一般是不会施救的,既怕水深浪急影响自身安全,也怕得罪了河神,从此给自己带来“霉运”。有的只是说句“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安慰自己,请求别人原谅,船则照行不误;有的人怕良心谴责,则扔块木料等救生器材,让落水者自救。因此,能停船救人者确实有过人的胆略和宽阔的胸襟!而桂定好却始终认为,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他做的事也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做的。而且,现在是新社会,新国家,也应该有新的风俗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沿海开放城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也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到1989年,当地的小煤窑、小矿山开采比较活跃,内河运输也变得繁忙起来,桂定好的运草船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船运业的需要。他卖了运草船,买了艘120吨的水泥船,并加入了石硊航运公司,承包了附近几个水泥厂的水泥、沙石运输任务,往返于苏浙沪皖之间,游走于青弋江、漳河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广阔水域。他诚实守信,经营有方,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信任;他宽厚仁慈,乐于助人,赢得了同行们的普遍尊敬;他吃苦耐劳,重义薄利,却比别人赚得更多的金钱。他交税多,表现好,从没有出现过安全责任事故,多次受到公司的表扬。1992年,公司党支部书记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对自己有了更高更严的标准。
1993年,他又将水泥船盘出去,投资近20万元(其中贷款4万元,向朋友拆借6万元)定做了一条载重为200吨的大铁船,和中学毕业回家的儿子一道经营,每年收入也达到3万元,迈上发家致富的快车道。
1997年,海螺集团成立后,船运业务量大,许多人都去拉关系,走后门,都没有搞好。桂定好却凭着自己在船运业内良好的信誉竞争成功,被确定为指定运输船之一,主要为海螺服务。业务稳定了,收入也丰厚起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给家里做了两间两层的小洋楼,给孩子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并将家搬到了漳河对面的三山区峨桥镇上。
2003年,海螺公司派他运水泥去泰州,有的船因证照不全,不敢去,他手续齐全,便去了,不但按时将货送到,还将海螺需要的原料带了回来。此事给海螺公司留下了较好的印象,在后来的合作中,他从没有因自身原因误过一次事。因此,他一直是海螺公司穩定的客户。有时送货,别人都懒得押船,连货款都托他带回来。正是因为这些,他成了海螺公司铁杆客户之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到2004年,他又将船换成500吨的,继续搞运输。2006年,他又将船换成了4000吨的大船,在长江及其流域航行,致富的步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
漳河激流,他纵身入水勇救七旬老人
就在桂定好驾驶着大航船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时,不幸突然降临到这位刚刚58岁的老人身上。由于长期的操劳,加上风餐露宿,营养不良等,他感到全身疼痛,疲惫不堪。2006年3月,他到市二院一查,被诊断为胰腺炎,并且正在内出血。胰腺是人最重要的脏器之一,严重时可能危及人的生命。经医疗专家会诊后,建议他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他住进了市二院洁白的病房,医生给他做了全面的检查:血压、体温、体重、血型等常规检查外,还进行了心电图、X光透视、CT扫描等许多项的检查。那几天,他像个机器人一样任由医生、护士和家人的摆布,他不停地被抽血化验,在各种各样陌生的机器间游走。他换上了病号服被推进了手术室,他看到了老伴眼里的眼泪和忧伤,注意到4个儿女眼里的关切和不舍,他努力地挤出一丝笑意。他被抬上了手术台,无影灯亮起来,穿着蓝色手术服的医生和护士围在他的周围,麻醉师的针扎进了他的脊梁骨间,他起先还感到一些疼痛,医生的手术刀划开他的肚皮,他像被蚂蚁咬了一下,渐渐就觉得不疼了,意识也渐渐模糊起来……
他醒过来时,已是十几个小时以后了,围在病床边的医生和护士没有了,代之的是他的老伴和4个儿女;蓝色的手术室和柔和的无影灯没有了,代之的是他刚来时住的洁白病房;只有输液管还挂在他的身边,药水一点一点不紧不慢地流入他的身体……他想动一下,但全身无力,连翻个身都很困难。他慢慢地明白了,手术结束了,他醒了过来,不久他就能离开医院重返他的大船,在江河之上自由地航行……
但命运却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手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花了8万元医疗费之后,宣告失败,必须进行第二次手术。在药物的维持下,他回家进行了几个月的疗养,待身体状况略有好转时,医生决定给他进行第二次手术。但由于他的病情已经恶化,身体健康状况根本不如以前,所以,这次手术的风险极大。他留恋这个多姿多彩的社会,他舍不得现在这幸福的生活,他不甘心在60岁之前就离开这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世界。他觉得这个险可以冒,值得冒,他不怕第二次手术,他要和死神搏一搏,斗一斗,他要活下去!
2006年12月19日,还是在市二院,还是在那个熟悉的病房,还是那些熟悉的医生和护士,还是那些和第一次一样的检查程序。不同的是这次是外科主任亲自给他主刀,并且集中了全院的精干力量,共同完成对他的手术和治疗。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战斗,更是一次生与死的较量。他事后得知,他的胸膛被划开一条三十几厘米长的口子,打开了8个洞。手术进行了十几个小时,他的脾被切除了,胰腺被切除了三分之一,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一。而且一下手术台就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了5天;心跳曾4次停止跳动,又4次被电击恢复了跳动;呼吸衰竭,靠呼吸机维持了78小时;失血过多,共输血达2万毫升,其中有一次就输血3000毫升,连家人和医生都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医生说是他不抛弃、不放弃、不绝望和强烈的求生愿望才使他奇迹般地活了过来。大家都夸他命大,因为和他同时被推进手术室的另外两位患者都没有再醒过来。值得一提的是,儿子在他手术前要送给相关医护人员每人一个2000元的红包时,无一例外地被拒绝了,而抢救和治疗却总是尽心尽力、无微不至,看着身体逐渐恢复健康,桂定好和他的家人都对抢救他的医护人员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两次手术共花了20万元!命是捡回来了,但船运生意只能全部交给儿子打理。为了生活方便,2007年初,桂定好搬到了在峨桥镇买的房子里休养。家务活都由老伴承包了,他每天的任务就是营养、休闲,天晴的时候,早晚都带着8岁的孙子在漳河大堤上散步。呼吸着野外新鲜的空气,欣赏着漳河两岸大自然的美景,活动着身体,畅想着未来,享受着天伦之乐。他的目光时常关注着漳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思念儿子和家里的大船。有时,他也跨过芜(湖)铜(陵)铁路漳河大桥回老家看看,看看故友,聊聊家常,感受着家乡变化的脉搏。他的身体也在一天天地缓慢恢复着。
2007年9月26日清晨6时,沐着凉爽的秋风,桂定好带着8岁的小孙子在漳河大堤上漫步。大堤上人很多,散步的,跑步的,舞剑的,跳舞的,大家认真地锻炼身体;赶路的,买菜的,卖菜的,一个个来去匆匆。峨桥镇上人来车往,按喇叭的,叫卖的,喧嚣异常;漳河铁桥上,老家新大垾村的村民们三五成群地过来赶集。突然,一片嘈杂声传了过来,大家纷纷大喊着有人从漳河铁路大桥上跳河自杀了!桂定好一听急忙把孙子交给熟人,向大桥跑去。穿过围观的人群,桂定好隐约看到桥下游的河面上果然有一个人在一浮一沉。虽是秋天,但漳河水还是很满的,河水淹没了岸边的浅滩和一丛丛水草,河面变得尤为宽阔。
跳水者已被卷到了河心,生命危在旦夕。但围观者有近百人,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意下水。桂定好看不过去了,他脱去外衣要下水救人。几个熟人一把拉住了他说:“你生病还没好利索,下去危险!”“救人要紧啊!”桂定好来不及迟疑地说,“我一个人可能不行,你们再去一个人帮我一下吧。”说着,他毫不犹豫地冲下漳河大堤,扑进冰冷的河水,向跳水者奋力游去。
一下水,桂定好就感到体力明显不支,根本不能和以前相比了。水很溜,刚游出几十米就被冲偏了好几米远;冰凉的河水浸泡在肌体上,使他不停地打着冷颤。但他没有丝毫的畏惧,跳水的生命不停地召唤着,他决不能半途而废!
游出100多米时,他看到了跳水者,是个老人,他伸手一托,老人便浮上了水面,还轻轻地哼了声。“还有救。”桂定好心里一热,大声地嘱咐她道,“你别乱动,也别抓我身体,否则我们都活不成!”老人大概被水淹迷糊了,任由桂定好摆布。桂定好便一手托着她,一手划着水,奋力向岸边游去。水流因桥墩的阻拦而形成一定的落差,很是湍急,并不停地将人向下游冲去。他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方向,奋力地游动,才不会被冲得太远。这时候,接到群众报警的峨桥派出所民警也赶到了现场,他们找来了一条小船驰援桂定好。
然而,河面上弥漫着一层淡淡水汽,船上民警根本看不清桂定好和跳水者的踪影。此时的桂定好也已明显地感到体力不支,人也不断地下沉着,听到了民警和岸上群众的呼喊声后,他右手抓住跳水者的胳膊,双脚用力踩水,保持着不沉的姿态,同时举起左手大声招呼着民警。终于在离岸60多米远时,民警发现了他们,将他们拉到了船上。跳水者获救了,迅速被民警送到医院抢救,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被其家人领回。桂定好后来才知道,那位被救的跳水自杀者他认识,就是本大河桂村75岁老奶奶,因家庭琐事与儿子争吵了几句,一时想不开才跳河轻生的。老奶奶被救后对自己的举动也很后悔,和她的子女一道专程来到桂定好家和派出所表示感谢,桂定好也劝慰老人要珍惜生命,告诫其子女要善待老人。老奶奶和她的子女们都表示今后无论如何都会好好地生活下去。但那天桂定好上岸后,就回家洗澡换衣,老伴又气又恨,大发雷霆,还立刻打电话通知4个子女回家开家庭会议,要“弹劾”桂定好。第二天,几个子女就风风火火地赶回家来,大家都狠狠地批评了他这种带病冒险救人的不理智之举,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可能是人没救上来,他也做了无谓的牺牲,那么,大家花了20多万元全力抢救他也就失去了意义。面对家人的指责和埋怨,桂定好仔细想想也有些后怕,虽是有惊无险,但毕竟自己年纪大了,又是大病初愈,万一……没有万一!桂定好这样想着,就一个劲地憨笑:“我这不是好好的吗?谁让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呢!”然而,埋怨归埋怨,指责归指责,家人最终还是原谅了他,理解了他,支持了他,背后还都为有他这个父亲为荣。
桂定好带病勇救跳水轻生者的故事在漳河两岸迅速传开了,而且当天就传到三山区委宣传部的“笔杆子”程依宝耳朵里,他立刻赶来采访,写成新闻在9月27日的《江淮晨报》和28日的《大江晚报》上发表了。2007年底,在《大江晚报》组织的第二届全市“十大平民英雄”评比中,经读者投票,他顺利当选。还被弋江区评为“见义勇为”三等奖。2008年,在由中央文明办举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推荐活动中,桂定好被评为“中国好人”,名列6月份“好人榜”见义勇为类榜首。颁奖,接受采访,事迹照片登了报,还上了电视,拿了奖金,确实风光了好一阵子。就连市二院的医护人员看到自己当年抢救并成功治愈的病人如今已成为见义勇为的英雄时,都感到了无上的光荣和无比的自豪,他们纷纷打来电话向他表示祝贺和问候!因为家住三山区峨桥镇,户口土地却在弋江区火龙岗镇,所以,峨橋镇和火龙岗镇都向外宣称:“桂定好是我们镇的人!”
2008年11月20日,是桂定好永生难忘的日子。中央文明办在芜湖举办“中国好人榜”(安徽站)颁奖仪式,桂定好等芜湖17位好人同受表彰。当他胸佩大红花,身披红绶带,在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中踏上红地毯,穿过好人大道,迈上主席台时,少先队员给他们献花,热情的观众向他们鼓掌,中央、省、市级领导为他们颁奖。那一刻,他激动万分,幸福无比,他想起了老支书在签名介绍他入党时说过的话:“我这么大年纪了,介绍你入党,你不会让我丢脸吧?”现在,他可以自豪地说:“我没有给你丢脸!”
江河作证,中国好人一生平安
桂定好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年轻时,二胡、笛子样样在行,参加民兵训练,他3发子弹打出了27环,在文艺宣传队,他不但是活跃分子,还曾参加过几次全县文艺调演。他爱打球,喜欢运动,现在,虽然跑不动了,但还爱看美国的NBA篮球联赛和新闻联播,关心着党和国家大事呢!
他有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很争气,也很孝顺,这是因为他和老伴从小严格教育的结果。记得他儿子10岁时,一次和几个小伙伴在漳河捡了个铁锚链卖了,分了4元钱。他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儿子,还打了儿子几巴掌,教育他要诚实做人,并给他讲了“从小偷针长大就会偷金”的故事。儿子明白了,主动将钱退给了锚链的主人。
他还是一个乐于助人很有爱心的人。那是1996年,他运水泥从江苏启东回来时,在扬中市水域,看到同行章荣桃的船上机器坏了,船走不了,他就主动靠过去,帮他检修,因一时修不好,就拖着他的船上行了两天两夜,回到家乡。章荣桃感激不尽,坚持要给他400元费用,但他坚定地拒绝了。从此,两人成了至交好友,来往频繁,现在还是无话不谈。村里有位孤寡老奶奶,丈夫、儿子早就死了,一个人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经常让老伴给她送去衣服和钱粮接济;村里有个30多岁的青年,精神失常了,经常无故打人,特别是单身行走的女性见了他都吓得到处躲,桂定好却很同情他,经常给他送一些旧衣服穿,劝他不要侵害别人。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看到四川人民受了灾,他十分难过,第一个跑到新大垾村村委会,捐出了100元,还动员儿子捐了500元。在他的带动下,新大垾村迅速掀起了一个支援四川灾区的捐款热潮。反过来,村民的捐款热潮又感染了他,他觉得自己奉献的还不够,就又捐了200元特殊党费,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心愿。
他还是一个疾恶如仇、敢于伸展正义的人。早在搞水泥船时,一次,他们4艘船在马鞍山水域抛锚停泊,半夜里,有几个不三不四的人闯上船来强行卖西瓜,一个价值5元的小西瓜就要100元。有的人胆小怕事,就买了,轮到桂定好时,他坚决不买。为首的那人就晃着手中的西瓜刀威胁道:“老子刚出监狱3个月!”桂定好笑道:“我看你是还没在里面住够吧?要不要再进去住3个月?滚!”一声怒喝,吓得那一帮小痞子灰溜溜地跑了。就在笔者去采访前几天,桂定好听说有人骑摩托车在峨桥镇撞了人,他就赶去了,见被撞的是本村一个50多岁的妇女,衣服也破了,右眼也肿了,躺在地上哭,那骑摩托车的小伙子认为错在妇女自己,不愿带她去看病,想离开,被群众围着。桂定好立刻批评小伙子做得不对,无论是谁的错,都要先给受伤者治疗,并和三山区交警队取得了联系。小伙子认识他是桂定好,又听他说得在理,只好送那妇女去医院治疗了。因为撞得不太严重,桂定好便主动协助交警,在双方间调解,使双方握手言和。
桂定好正直、热情,干事认真,遇事从不推诿,所以村民们有什么事也都爱找他调解、评理,他也很乐意地参与。2002年,他的堂弟桂厂长和邻居洪经理因建房发生纠纷。洪经理要在自家院子里做厨房,桂厂长认为洪家厨房墙做得太高了,挡了桂家的阳光,坚决要洪家将墙下降20厘米。洪经理不同意,桂厂长便干涉,双方争执起来,双方都是乡镇企业的负责人,都要面子,都不服输。村、镇干部连着调解了多次,均没有任何效果。洪家人多势众,桂厂长也将桂定好等一帮本家兄弟喊去助威,一时剑拔弩张,气氛十分紧张。
面对僵持着的双方,桂定好突然甩出了一句硬邦邦的话:“你们两人都是有几个小钱烧得!有本事,你们比赛着看谁能把房子做到天上去!要不然,双方就各退一步,怎么样?”
經他这一说,场面上的气氛就松弛了些,村里许多人立刻出面转弯。双方坐在了一起,桂定好便将自己跑船时听一位安庆船员讲的“六尺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劝慰大家要搞好邻里关系。最后,洪经理愿意下降10厘米,桂厂长也表示不再计较,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都抢着要请他喝酒呢!镇村干部闻讯后都对桂定好刮目相看。
……
桂定好成了远近闻名的人。上街有人打招呼,上车连孩子都认识,还有报纸电视等记者来采访,无形中成了公众人物,但他依然默默地做事,诚恳地做人,始终以一个好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70年的生涯里,他既有过3次救起7人生命的壮举,也有过两次躺上手术台在生与死之间苦苦挣扎的苦闷与彷徨;既有过一身正气喝退歹人的威严,也有过被绷断的船缆砸得头晕目眩、连解小便都看不清方向的痛苦与尴尬……但他都勇敢地走了过来,走出了伟大的人格,走上了道德的巅峰,成为值得我们学习敬佩的“中国好人”。
责任编辑 黄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