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师资队伍“硬建设”,提升立德树人“软实力”

2022-05-30 10:48唐晓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2年10期

唐晓芳

2022年《名校风采》栏目遴选部分全国知名、办学特色明显、办学历史较久的学校,介绍它们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可借鉴的优秀做法和先进经验,解析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路径,以期对其他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发展有所启迪、有所帮助、有所借鉴,搭建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沟通交流的平台。

本期重点推出的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学校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引领,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工作来抓,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强化师资队伍“硬建设”,提升立德树人“软实力”。同时,学校以价值认同为组建基础,以“自觉、自动、自能、自主”发展能力为建设重点,以改进专业实践为基本路径,以相互激励、相互映照为团队文化,秉持“办适合师生成长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唤醒职业认同自觉、提升现场学习自动、激励发展内驱自能、助推专业成长自主”的“四自”教师发展新思路。

(本刊编辑部)

【摘 要】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立足学校实际,回应时代要求,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积极探寻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与机制。结合学校“成长”文化特色,不断探索师生成长和学校全面发展的校本化策略,即形成教师成长新文化、寻求教师发展新突破、构建课堂教学新范式、探寻育人质量新路径的行动策略,以此帮助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关键词】成长教育 文化建构 “三课合一” 综合育人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始终牢记教育的神圣使命,将“成长”作为学校的主旋律,通过“成长教师、成就学生、成功学校”的“成长教育”有效探索与实践,倾力构建“成长苏苑、文化苏苑、魅力苏苑”,促进师生成长和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以“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为引领,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工作来抓,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强化师资队伍“硬建设”,提升立德树人“软实力”。

一、坚持价值导向,形成教师成长新文化

学校以价值认同为组建基础,以“自觉、自动、自能、自主”發展能力为建设重点,以改进专业实践为基本路径,以相互激励、相互映照为团队文化,秉持“办适合师生成长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唤醒职业认同自觉、提升现场学习自动、激励发展内驱自能、助推专业成长自主”的“四自”教师发展新思路。学校通过校本化的文化表达,如文化定位——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价值追求——成长教师、成就学生、成功学校;发展愿景——为教师发展赋能、为学生成长奠基;成长宣言——秉持“自我更新”的态度,保持“不断完善”的行动,持续“踔厉成长”的样态;教师的四种自觉——认知自觉、教书自觉、育人自觉、学术自觉;教师的四种能力——深度学习能力、课程创新能力、学科育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师的形象设计——对工作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热情、多一份爱心、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办法、多一点奉献……让“成长”内化于教师之心,外化于教师之行。

学校十分注重对每位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的教育,使教师确立高远的目标,唤起教师强烈的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2021年元旦前,学校教师又开启了“5+2”工作模式,并将承办吴中区教育局招聘教师面试和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活动。学校按惯例提前发布了工作预告,预告发布后学校收到了一张芳芳老师递交的请假条。请假条中的一句话让人感动:“平时为了不影响工作,我陪父亲看病的时间都放在了节假日,这次我在网上预约的专家看病时间是1月2日,实在不好意思只能请假了;请1月3日一定安排我,否则我要内疚的。”每年学校都要承办成人高考、成人自考、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教师招聘面试等一系列国家级的高规格考试,都要占用双休日时间,但每次节假日承办的活动都得到了全校教师的积极响应,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动放弃休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偶尔有极个别教师因身体或家庭原因不能在节假日加班,他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如果说一张请假条折射出了教师的责任担当,那么一封封来自家长的表扬信或一面面锦旗则体现了教师的一颗仁爱心、一腔爱生情。

近年来,学校以活动为载体,通过校本特色文化活动,催生教师自我“成长”的源动力。(1)学校通过“述说身边的感动”,缓解职业懈怠危机,唤醒教师的职业自觉。(2)学校通过“评选身边的榜样”,弘扬职业精神,引领价值取向,鼓励教师的责任自动。(3)学校每年教师节的压轴节目是“教师集体宣誓”,用经典的仪式激发教师群体的情感共鸣,引发教师的内驱自能。(4)学校通过开设“教师讲坛”,让教师找到属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平台,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自主。学校以文化人,塑造了一批师德优、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群体。学校倡导教师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以典型的事例教育人,努力做一个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社会满意的好教师。由于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师德师风建设实现了“五新”——新形象、新观念、新方法、新理论、新作风。学校促进教师观念转变,造就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创新、特别能战斗”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并取得了骄人成绩。

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养成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首批教师发展示范基地校、江苏省首批中小学“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学校、江苏省课程基地项目学校等省级及以上荣誉,以及苏州市示范学校等20多项市级荣誉。

二、坚持目标引领,寻求教师发展新突破

近年来,学校通过探索“四自”教师成长的培养途径,着力塑造“职业认同自觉、现场学习自动、发展内驱自能、专业成长自主”的教师形象,让“苑小人”成为积极进取、勇于超越、追求卓越的新时代好教师。学校还构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校本管理体系,引领教师成长,推动教师自我塑造。

管理人员带头,形成了“不讲借口、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勇于奉献、崇尚卓越、追求完美”的管理工作作风。管理人员的正能量从管理视角映射到了师生行为上,释放到了学校教育的每个细节中。学校以“江苏省首批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党员执行校长,铸就教育梦想”为抓手,构建起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倡导并践行“行政蹲点”机制。学校的“行政蹲点”,既是一种浸润式的深度观察,又是一种参与式的专业倾听;既是一种管理上的监督诊断,也是干群间的互相学习,更是基于儿童是否健康、阳光、乐学的生活现场的现象分析、管理诊断和阶段改进。经过5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学校“行政蹲点”已经成了具有观察、诊断、服务、激励功能的管理品牌,铸就了师生共同创造美好的苑小时空。

学校积极探索培养教师的有效途径,通过“岗位练兵、岗位成才”促成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专业素质;通过“教师自我发展设计”引领全体教师自我加压,历练成长;通过优秀学科组创建、书香办公室评比等举措,激励教师共同发展。近年来,学校已逐步探索出了教师专业发展“三个三”的校本研训一体化模式:(1)“三格”成长阶梯:学校为全体教师搭设“三格”成长阶梯,即“入格培养” “升格培养”和“风格培养”。初入职教师处于“入格培养”阶段,通过大练内功、课堂诊断等,让新教师站稳讲台、教书育人;骨干教师处于“升格培养”阶段,通过教育实践、深刻反思,改进育人方式;卓越教师处于“风格培养”阶段,通过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2)“三师”成长课程:学校开发了“三师”成长课程:师德课程、师能课程和师魂课程,不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理论学养、实践素养,从而使教师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3)“三环”成长道路:学校铺设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环道路”:“外环”磨炼教学基本功、“中环”锤炼教学策略、“内环”提炼教学思想,致力于苦练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专业素养,逐步锤炼高效、成熟的教学策略,形成自我的教学思想。

5年中,学校青年教师呈现出了团队式迅速成长的态势。在省市区课堂教学或基本功比赛中, 53人获一等奖, 25人获评区级及以上骨干或学科带头人,2人获评吴中区最美教师,1人获评吴中区知名教师,5人获评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或苏州市青年教师双十佳,3人获评苏州市青年拔尖人才或领军人才。

近年来,学校“找准了位子,办出了样子,创出了牌子”,聚焦特色校本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提升了学校的软实力,构建了学校特色发展新模式。

三、坚持“三课”合一,构建课堂教学新范式

学校坚持“三课合一,分层锤炼”的教师培养策略,切实加强“教科—教研—教学”一体化建设,以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积极打造师生生命成长的苏苑内生课堂。

(一)课程改革促发展

以学校的省级课程基地项目“小学泛在式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契机,不断转变育人模式。学校从泛阅读课程顶层设计、泛阅读教学课程化实施、泛阅读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从“泛在式阅读课程”资源的研发和整合、“泛在式阅读课程”内容的丰富与完善、“泛在式阅读课程”模式的分类和梳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体现“泛在式阅读课程”自身特点的、具有应用价值和实践范式的、可资借鉴的“泛在式阅读课程”典型案例。

本课程开发以来,学校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下,不断深化阅读内涵,优化育人方式,将阅读内化为一种持之以恒的学习品质。在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改革中,学生、教师、学校都发生了全方面、全阶段、全素养的可喜变化,形成了“泛在阅读”的学校特色及区域延展性辐射效应,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建立了学科育人实践领域的新样态。

(二)课题研究伴成长

实践证明,高举科研兴校大旗,走“人出课题,课题出人”之路,是学校教学科研出人才、出成效的必然之举。“十三五”期间,学校开展了“质疑活动引导下的小学思维课堂构建研究”的省级主课题研究,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实现了课题研究、项目研究向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回归。教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学会超越现实、追求理想,体验到了职业的尊严,激发了对研究的热爱和创造的热情。目前,学校立项的1项省级课题和1项市级课题已圆满结题。其中,有两个项目分别获得省市区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获评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2022年年初,学校“十四五”省级课题“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小学泛在式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立项,此课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构建了全员参与、深入推进、实践共享的机制,全面实施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变革,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

(三)课堂建设显成效

学校倡导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提出了“30+10”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以解决“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要求教师上课精讲精练,语、数、英每节课都需要留10分钟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在每节课30分钟的时间节点,我们设置了音乐和相关提示语,提醒教师和学生进入课堂练习时间。30分钟的课堂教学做减法:裁剪教学目标,实现一课一得;裁剪教学内容,凸显学科素养;裁剪教学环节,建构综合板块;裁剪教学方法,寻求最佳路径。10分钟的课堂练习做加法:练习时间有保障;练习时机可灵活;练习形式有梯度;练习反馈显成效。辩证处理好“30”和“10”的关系,追求讲练结合、和谐有效的课堂,让核心素养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扎根,筑牢童年底色。在历经“研教学、研学习、研作业、研评价”四个阶段后,学校逐步形成了高质量育人的“苏苑模式”。学校在成长文化理念引领下,激活内在动机,回应内心困惑,滿足内心需求,优化认知结构,让学生学会并享受学习。

四、坚持标本兼治,探寻育人质量新路径

在践行“双减”这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中,学校全体教师秉持“守底线、强质量、抓常规、创品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积极的态度做好“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挑战与应对。

(一)强基:致力作业改革

以常规作业体现学科本位,落实核心知识;以特色作业体现“五育融合”,采取项目推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打下坚实基础,给学生更科学、更丰富、更愉悦的学习体验。自“双减”实施以来,学校认真落实“五项管理”相关要求,基于学生的“学”及学科素养导向进行作业改革。学校从“教”“学”“评”三个维度进行综合性考量,逐步明确了作业改革的“一严控” “二分层”和“三创新”的核心指导意见:严控总量,精挑细选,科学合理;分层布置,设计适切,提升素养;创新形式,巧妙构思,彰显特色。具体来说,学校创新作业类型,“加”多样作业,“减”单一作业;创新作业空间,“加”开放作业,“减”封闭作业;创新作业方式,“加”协作作业,“减”独立作业。

(二)立根:丰富课后服务

学校基于“五育并举”,立足现有资源,着力构建了“1+1+N”组合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全面实施以“基础核心课程+班级特色课程+校级课程超市”为形式的校本化课后服务。基础性核心课程中,优先安排语数英作业辅导,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自主阅读空间。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发班级特色课程和校级课程超市:桃花坞木刻年画工坊、苑星合唱团、足下生辉……30余项具有“苏苑标识”的特色课程应运而生,实现了“一生一课程,生生有特长;一班一课表,班班有特色”。两个课后活动时段,确保服务扎实落地;三个层级的特色课程,赋能学生个性发展。这些可学习、可成长的课程,以其“个性化定制+专业化服务”的特色,让课后服务变“培趣”、显“温情”、育“特长”。

一转眼,创建于1989年的苏苑实验小学已走过了33年时光。33年的办学积累让这所省级实验小学在成长迭代中彰显办学的厚重,33年的办学经验也让校园文化在探索创新中烙上了属于苏苑实小的独特印记。学校将在全体教师的奋发有为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情至人和求发展,春风化雨润桃李,不懈努力,踔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