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明
有理想的人,生命总是火热的
钱学森一生中有过“三次激动”和“三次大笑”。
第一次激动是在1955年,钱学森被允许回国。“我当时拿着一本我在美国刚出版的《工程控制论》和我讲的物理力学讲义,送给冯·卡门老师,他感慨地对我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我一听这句话,心想,二十年奋斗,我在学术上超过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大权威,为中国人争了气,我激动极了。”
第二次激动,是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钱学森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个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简直激动得睡不着觉。”
第三次激动,是钱学森在看到时任中宣部部长王任重在为《史来贺传》写的序,序中说,中组部把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史来贺和钱学森五个人,作为新中国成立四十年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我看见这句话,心情格外激动。我现在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了,而且与劳动人民中最先进的分子连在一起了。”
第一次开怀大笑,是在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国仅五年时间,就主持研制并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顺利升空。“在那一瞬间,我情不自禁开怀大笑,这意味着中国朝着国防现代化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第二次开怀大笑,是在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钱学森在回国后第十個年头,即1965年1月提出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也因此被命名为“651工程”,在他的运筹帷幄下,只用了五年时间,就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那一刻,我不由得开怀大笑,中国从此敲开了太空的大门。”
第三次开怀大笑,是在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宇航员杨利伟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这一闪光的时刻,我钱学森期盼了多少年啊,终于在我有生之年看到了。你说,我能不开怀大笑吗?!”
(责任编辑/刘大伟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