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斌
人们的生活富裕了,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曾经的生活习惯也在悄然改变。我属于念旧的人,也一直保留着修鞋的习惯。
因为修鞋,我和一位老修鞋匠保持着长久的联系。他在这里已有十几年了。从一头黑发到两鬓星星点点的白发;从名不见经传,到方圆几公里小有名气。谁的家里有修拉链、补鞋、配钥匙这些找不到人干的活时,小区里总会有人介绍他,说他技术好,收费公道,为人朴实,童叟无欺。
他的店铺很小,只有大概4平方米的样子。里面堆满了修鞋工具,各种拉链、大大小小的钥匙坯子,还有各种物美价廉的鞋垫、袜子、儿童鞋等别人不愿意经营的小商品,一间屋子堆得满满当当的。这里原是地下超市的杂物室,经过改造后成了他的店铺。
我首次光顾他这儿,是缘于老伴儿的衣服拉链。那是大前年的冬天,女儿给她买了一件羽绒服,样式新颖,颜色适中,老伴儿十分爱穿,可唯一一点美中不足,就是拉链不太好用,常常被塞住拉不动,为此她常喊我来帮忙弄开。可是有一次她从外面回来,拉拽得着急了,又塞住了,可这回我来帮忙也不灵了,拉、拽、掰、抻,怎么也弄不开。正在着急之时,邻居来我家串门,见此景说赶快去地下超市找师傅修,别把衣服拉坏了。
找到他,只见他轻轻摆弄了几下,拉链就开了,并且给打了一些蜡润滑,还交代说这种羽绒服设计上有不足,再拉時要防止拉链被布塞住。当我要给他钱时,他摆了摆手说,算了,不要钱了,也没用什么材料。那天天很冷,可我的心里却涌着一股暖流,心想这师傅真是好人啊。
从那以后,家里但凡针头线脑、修修补补的事情,我和老伴儿总会去找他。而且他心灵手巧,在我们看来十分棘手不好解决的问题,他轻轻摆弄几下,总会迎刃而解。而且只要是不用材料的活,他绝对不收费。即便是收费的,他也不会狮子大开口,总是斟酌一番,才说出价格。在物价上涨,工人工资年年上涨的情况下,他的维修价格却一直没涨。有时我对他说,你这样子除去房租、其他成本,还能挣到钱吗?他笑了说,主要是靠回头客,赚人气,薄利多销。就因为这样,他的小店里总是挤满了人,有时修一双鞋,要等很长很长的时间。
认识了以后,我和他有过几次攀谈。我得知了他是跟父亲学的手艺,由于家里穷,兄弟姐妹多,他初中毕业没上高中就跟着父亲干起了这行。有时候看到如今挣钱的技术很多,他也曾动摇过,可每当慕名而来的人找他修这弄那,目光里充满了期盼时,他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谁的生活离得开缝缝补补呢?再不挣钱的手艺,也不能让它失传呵。他有一个上四年级的儿子,学习挺不错的,当我问他希望儿子从事什么职业,他说尊重儿子自己的选择,如果将来儿子愿意干这行,他也绝不反对。他举着胶板,开心地笑着向我解释。那一瞬间,我从他的脸上捕捉到了属于一位匠人的骄傲。
有人说他是修鞋匠,有人说他是修锁匠,还有人说他是拉链哥。我想这些称呼都没错,但我更想说他是一个工匠,一个令人起敬的工匠,每天他都用勤劳的双手,把人们的生活修理得如此舒适、妥帖。
(梁衍军摘自《乌鲁木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