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进入新时代,面对强国兴军的时代要求,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前不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这对于进一步强化全民的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国土意识,筑起托举民族复兴之精神长城、打造守护民族生存之坚强后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曾言:“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為也。”这种精神力量,就是国民的国防意识。国无防不立,善教得民心。100多年来,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中心的欧洲小国家瑞士,居然从没有发生过战争,其原因何在?对此,瑞士一位外交官说:“我们瑞士公民迈出右脚时是一个公民,迈出左脚时就是一名战士。如果要问为什么,其主要原因就是随时都在准备打仗。”这正是重视国防教育的结果。
“承平日久,人不知兵,怎生是好?”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史,一次次警醒我们:没有一个巩固强大的国防就没有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不能等枪炮响了,才想起国防教育。现在,炮声渐远,和平已久,一些人昏昏然之麻痹思想渐生的现象不可忽视。忧先于事者,不及于忧;事至而忧者,无及于事。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唯有心怀忧患,方能大力推进,当将其作为熔铸民族精神之魂、夯实民族生存之基的战略工程,大抓真抓实抓。
强军以铸魂为先,固国以教民为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革命战争年代,数以千万计的青年学子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积极响应号召踊跃参军报国,他们前赴后继、喋血沙场,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开创了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国防观。当前,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在政策制度、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教育的覆盖面、时代性、感召力有待加强。开展行之有效的全民国防教育,唯有认清时代使命、把握时代脉搏、契合时代需求,坚持以“正”的价值内核、“新”的形式载体,让国防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方能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全民国防教育,主体在“全民”。早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对人民大众进行国防教育和精神动员;邓小平同志则反复强调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预备役这支骨干力量,进一步打通军民血脉、凝聚最大合力,如此方能在关键时刻打好真正意义的现代人民战争。
“中国魂者何?兵魂是也。”梁启超先生百年前在救亡图存之际的呐喊穿透时空、声犹在耳。各方共同努力,抓好新时代国防教育这件国之大事,在全社会形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的意识,我们就能为全民国防的精神长城添砖加瓦,为中华民族的生存根基铺路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