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受人尊敬的农大人

2022-05-30 10:48何田
求学·理科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东校区中国农业大学信箱

何田

我在还未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年少轻狂,对“农业”大学多少是有些不屑的,觉得不够洋气,显不出“高大上”的范儿,也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中国农业大学(本文简称“农大”)会成为我的母校。

而今,我已从农大毕业。犹记得毕业前夕,我内心深处对母校的不舍越来越强烈,深深感到自己是如此爱她,从未后悔选择她。

校长信箱:温暖与开放随处可见

我进农大的第一天,就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开放的中国农业大学欢迎你。”开放与温暖,是我对中国农业大学的第一印象。这里有平易近人的老师,你有任何困难去找他们,他们都会尽己所能帮助你,哪怕你自己忘了,他们都还记得;这里有热情洋溢的学长学姐们,绝不会摆架子,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技巧毫无保留地教给你;就连门卫大叔、食堂阿姨在看见我们的时候,也都会笑着和我们说上几句。而最能体现农大开放与温暖这一点的,我觉得便是校长信箱了。

很多学校都有校长信箱,但据我所知,真的很少有学校的校长信箱能够像我们农大的这样基本做到了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学生们去校长信箱反馈,不管什么问题都会得到回应,就连“洗澡水太热了”“食堂里我最爱的那道菜不做了”“学校的雕塑有点脏了”之类的问题都会得到耐心细致地解答。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学生也会借助校长信箱来传递温暖。比如有一个学生在校长信箱中反馈说,中午看到一名保洁阿姨躺在阳台的一张床垫子上休息,感到很心酸,希望学校能为阿姨提供休息场所。学校看到后,立即表示感谢这位学生能体谅阿姨的辛劳,并决定为工作人员统一安排休息场所。

校长信箱,让身为学子的我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归属感,让我们觉得校园大大小小的事就是我们的事,校园就是我们的家,不管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不会被说成是“多管闲事”。这样温暖的感觉,我们无论过多少年都不会忘怀。

农大学习生活,“便利得就像回了家”

我是一个南方人,又是独生女,“儿行千里母担忧”,我母亲对我离家数千公里到北方上大学是十分不舍的,她最想知道的就是我能不能照顾好自己,大学生活能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连我自己,要说一开始离家时完全不犯怵,那也是假的。

而到了农大,我才慢慢发觉,这一切顾虑都是多余的。农大有两个校区,东校区位于清华东路17号,西校区位于圆明园西路2号。我主要就读于东校区,附近有公交车有地铁,去哪里都非常方便,去西校区也有专门的校车往返。且我们的东校区毗邻“宇宙中心”五道口,附近有很多著名学府,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等,这给我们提供了相当多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去修北京大学的双学位,可以去上五道口共同体选修课,可以去蹭免费的精彩讲座,可以去感受其他高校不同的學习氛围……记得我在校时,农大还有“零门槛”转专业政策,即没有限制条件,学生可以自由提交转专业申请,且大部分同学都能转专业成功。这样的便利,给了我们太多学习方面的机会,可以说农大不会辜负每一个真心想学的学子。

在校园生活方面,我们的寝室干净整洁,有空调,有24小时热水。东校区食堂好吃到有“京城第一食堂”之称,虽然出北门就有大型商圈,有电影院、美食街等,但我们社团聚餐还是经常忍不住选择在食堂进行,就是因为食堂的饭菜实在太好吃了。而且农大有自己的试验田,许多蔬菜都从试验田采摘而来,能够确保新鲜、无公害。在农大,你甚至能看见其他著名高校的学子过来我们食堂“蹭饭”。我们还有全校园覆盖的WiFi,就连在操场也能脸上。

还记得大一的时候,母亲隔三岔五就给我打电话问长问短,我都会告诉她:“这里生活特别好,便利得就像回了家。”以至于后来母亲给我打电话的次数都变少了很多,因为她对我在这里的生活完全放心。

“做受人尊敬的农大人”

“做受人尊敬的农大人”,这是我们的老校长柯炳生在201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柯校长的这篇讲话,到今天很多内容我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可以背诵。或许是因为其中很多话语直击我的内心深处,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感触。

农大是一所正儿八经的“985”院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可是,或许是校名中有“农业”二字的原因,学校显得不是那么“高大上”。我刚进校的时候,也或多或少有过后悔,觉得同样的分数,自己当初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那时,当别人问我“你分数那么高,上了哪所学校?”时,我甚至羞于开口说自己是农大的。但从农大毕业后的我,任何时候,都会昂首挺胸、骄傲自信地告诉大家:“我是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母校给了我——一个年轻学子所需要的一切。”

农大给我们的,除了学术上的知识,还有一种精神力量。就像柯校长说的那样,当我们从母校毕业,带着的不仅是母校的文凭,还有母校的印记。使命感,务实作风,包容精神,公民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态度和能力,这些是农大力图传承给我们的东西,代表着一种大学精神。尤其是使命感,这是一种为国家、为社会的担当精神。农大的师生校友,在发展农业、服务人民方面,在坚持科学、坚守正义方面,都有着勇敢的社会担当精神,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尽应尽的责任。

柯校长说过一句话:“农大的规模不需要更大,但成就一定要更大;农大也许不必改名,但一定要更加著名。”作为农大的学子,我们一定要不懈奋斗,共同努力,在社会的喧嚣浮躁面前做到有定力,独立思考、理性应对,做受人尊敬的农大人,让“中国农业大学”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名字。这是我的目标,也是母校带给我的最宝贵的东西。

猜你喜欢
东校区中国农业大学信箱
第一次购物
我的爸爸
A Kind Teacher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曹越??《幸福家园》
互动信箱
心信箱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in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开心一哥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