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
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名场面”,例如诸葛骂王朗、舌战群儒、煮酒论英雄等经典桥段,为现代网络贡献了很多“梗”,与许多“鬼畜”视频素材,甚至一些网友,都能背出其中台词。不过在欢乐的同时,不禁让我们想到一个问题,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孕育了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化,每个地区的方言都有很大的差异。诸葛亮是山东人,他与老乡王司徒对骂起来,应该不存在太大的语言障碍,但是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之时,双方能听得懂对方的语言吗?
三国时期的通用语言“洛语”
其实在古代,不同的地区之间的人,若想要在一起沟通,也像现代一样,必须要消除双方的语言差异。这时候就也会制定一个通用的官方工作语言,叫“洛语”。
在遙远的夏商周时期,商朝人向夏朝人学习说话,周朝人又向商朝人学习说话,所以当时人们都以夏言为雅言。夏朝与商朝虽然频繁迁移统治中心所在地,但是一直在河南洛阳周围移动,所以商周的雅言,又以洛阳音为准,取名为洛语。
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扫灭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也为语言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十多年后秦朝二世而亡,随后两汉统治了中国长达400多年,在这期间汉文化与语言逐渐形成统一。而且两汉都在洛阳定都,因此继承了夏商周时期的雅言洛语,作为官方通用语言。经过长久的岁月之后,直到清朝,雅言的标准都处于洛阳一带。
诸葛亮学习洛语的基础
所以在三国时期,只要掌握了洛语,就能“嘴炮”天下。自称南阳农民的诸葛亮,本是出生在山东沂南,早年跟随叔父到了荆州,在其叔父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定居了下来。
虽然诸葛亮自称南阳布衣,但这都是谦称,诸葛家是山东沂南著名的官宦之家,诸葛亮的祖父曾任汉朝司隶校尉,他的父亲也当过泰山郡丞。诸葛亮的母亲,也是一位知书达理之人,她在早期就对诸葛亮进行了启蒙教育。如此官宦世家,使得诸葛亮自幼就接受到了精英教育,自然会说得一口流利的洛语。以此为基础,诸葛亮凭着洛语,加上超高的学识与口才,到江东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定是不在话下。
有心的网友可以查阅一下,诸葛亮与吴国群儒的“嘴炮”过程,能看出诸葛亮的语言,是带有浓重山东口音的洛语,东吴群儒是带有吴侬软语口音的洛语,双方激烈辩论,是十分热闹的场面。
中国的语言底蕴深厚,虽然在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说不同语言的群体,但好在每个朝代都会制定通用语言,所以我们看到三国时期,那些来自不同地区的英雄豪杰,只要学会了洛语,在一起交流并不是什么难事。现代河南地区的网友,若是“穿越”到了三国,有机会与众英雄名臣面谈,估计也能和他们搭上几句话,并能听懂那个时代所说的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