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
【摘要】目的:研究微柱凝胶卡配血法受到获取血样影响情况。方法:研究抽取86例患者(时间2019年11月—2021年6月),获取86例患者血样后均实施配血试验,并选取同期各项血常规指标均正常22例患者获取血样42份(注:每例患者获取血样各2份),对22例患者血样全部实施普通试管以及EDTA抗凝血清试验,分析最终试验结果情况。结果:16例白细胞>50×109/L离心组、16例血小板>400×109/L离心组、16例血小板>400×109/L非离心组、22例红细胞体积均数值>100fl组以及11例EDTA抗凝血清试验组均未存在影响;而白细胞>50×109/L非离心组以及普通试管组在开展微柱凝胶卡配血过程中存在次侧以及主侧会存在假阳性,分别为12例,所占阳性率为75.00%和63.64%。结论:当患者获取血样白细胞>50×109/L时,在完成离心处理以后再进行微柱凝胶卡配血法,并且还可防止促凝血药的使用,避免试验结果遭受影响。
【关键词】微柱凝胶卡配血;血样;影响;离心处理
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patient blood samples on microcolumn gel card
ZHANG Qing Department of Blood Transfusion, Xinjiang Cardiovascular and Vascular Disease Hospital, Urumqi, Xinjiang 830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icrocolumn gel card by blood samples.Methods:Selected 86 patients (included in November 2019, end time in June 2021), 86 patients after blood samples, and select 22 normal 22 blood samples (note: 2 for each patient), 22 patients and EDTA anticoagulant serum test to analyze the final test results.Results:16 Wocytes> 50109 / L, 16 platelets> 400109 / L centrifuge, 16 platelets> 400109 / L non-Centrifuge, 22 BC volume values> 100fl, and 11 E D 0 A serum test,> 50109 / L and the general tube group were false positive in the microcolumn gel card dispensing, 75.00% and 63.64%, respectively.Conclusion:When patients obtain white blood samples of> 50109 / L, the microcolumn gel card matching method was performed after completing the centrifugation treatment, and it can also prevent the use of procoagulants and avoid the impact of the test results.
【Key?Words】Micro column gel card blood; Blood sample; Effect; Centrifugation treatment
微柱凝胶卡配血作为新型交叉配血方式,通过借助凝胶内大小不同孔径,经过离心处理后针对红细胞实施分隔游离以及凝集,游离后的红细胞可穿过凝胶中孔径,离心处理后发生沉降并置于柱低位置;而通过凝集后的红细胞则无法穿过凝胶中孔径,离心处理后在凝胶柱中或者是上方位置分散、漂浮,为后期临床辨认带来便利,提升灵敏度[1-2]。与此同时,在凝胶内富含抗人球蛋白,能够快速检出低浓度免疫球蛋白G类抗体,通过大部分临床研究人员指出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凝聚胺配血,可减少因冷凝集素造成影响事件发生,然而会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包括白细胞因素以及纤维蛋白因素等[3-4]。鉴于此,本研究抽取86例患者(时间2019年11月—2021年6月)及同期各项血常规指标均正常22例患者,探讨微柱凝胶卡配血法受到获取血样影响情况,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抽取86例患者(时间2019年11月—2021年6月),统一获取所有患者血样,结合参数不同将其分成以下几组,包括32例白细胞>50×109/L组(按照离心不同又划分为16例非离心组与16例离心组)、32例血小板>400×109/L组(按照离心不同又划分为16例非离心组与16例离心组)、22例红细胞体积均数值>100fl组。获取86例患者血样后均实施配血试验,并选取同期各项血常规指标均正常22例患者获取血样42份(注:每例患者获取血样各2份),对22例患者血样全部实施普通试管(11例患者,21份血样)以及EDTA抗凝血清试验(11例患者,21份血样)。32例白细胞>50×109/ L组包含男:女各16例;32例血小板>400×109/L离心组包含男:女18例和14例;22例紅细胞体积均数值>100fl组包含男:女16例和6例;11例普通试管组含男:女5例和6例;11例EDTA抗凝血清试验组含男:女6例和5例。
1.2 方法
1.2.1 材料 选择长春博讯公司提供微柱凝胶卡、离心机、孵育箱,我国台湾地区贝索公司提供凝聚胺试剂以及离心机。
1.2.2 方法 获取22例各项血常规指标处于正常患者44份(一式两份)血样后,将22份血样开展EDTA抗凝检验,剩余22份则全部采用普通试管进行离心处理,首先将试管放置温度与37℃水浴箱中进行保存,时间控制在0.5h,随后开展离心处理,每分钟3000r,离心处理时间控制为3min,获取分离血清。而32例白细胞>50×109/L组、32例血小板>400×109/L组以及22例红细胞体积均数值>100fl组获取血样以及以上所有血样配置浓度0.5%~0.8%红细胞混悬液,开展微柱凝胶卡配血试验,同时再配置浓度为2.0%~5.0%红细胞混悬液,开展凝聚胺配血试验,以上所有操作流程均按照说明书以及标准流程实施操作。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者最终配血情况。
1.4 统计学方式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6例白细胞>50×109/L离心组、16例血小板>400×109/L离心组、16例血小板>400×109/L非离心组、22例红细胞体积均数值>100fl组以及11例EDTA抗凝血清试验组均未存在影响;而白细胞>50×109/L非离心组以及普通试管组在开展微柱凝胶卡配血过程中存在次側以及主侧会存在假阳性,分别为12例,所占阳性率为75.00%(12/16)和7例,所占阳性率为63.64%(7/11),见表1。
临床中一些疾病,例如巨幼细胞性贫血会促使红细胞呈现大量增大情况发生,而平均红细胞体积在其他时间内会增加至>125fl,然而在本次试验研究当中。针对微柱凝胶卡配穴法未造成任何影响。可能是因为红细胞体积虽然不断增大,但可经过微柱凝胶孔径。结合最终实验结果显示,异常白血病细胞可能存在一定影响:(1)体积。正常红细胞体积大小与异常白细胞病细胞体积进行比较,后者显著偏大,低则几倍,高则几十倍。原幼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其直径及单细胞直径分别为10~20μm与15~25μm,而正常红细胞直径则在6~8μm之间,结合球形体积计算公式V=4/3πr3,即使其血细胞并非标准球形,然而也能够将大小差距基本反映出,其最终效果和凝集红细胞基本一致。换言之,处于离心状态过程中因为无法经过凝胶,所以会呈现出假阳性结果。(2)数量。正常状态下,由于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数量之间存在较小比例,白细胞置于红细胞混悬液当中存在微小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一部分白细胞严重增多且伴有异常形态疾病患者,包括类白血病反应或者是白血病患者等,严重增加白细胞数量影响必须增强重视力度,不能将其忽略。在整个红细胞中所占据百分比最高可至>1%。本研究结果显示,当白细胞>50×109/L,而红细胞则根据(3.5~5.5)×1012/L来进行计算,最终白细胞占据比例最低为0.83%左右,最高可至1.25%左右,此类疾病患者大部分均伴有贫血症状,并且所占比例更大。若不实施离心处理则立即制备红细胞悬液,其结果在凝胶卡当中会呈现次侧假阳性结果,然而在凝聚胺配血法方中未受到任何干扰。当然,这并非严谨区分值,所有患者之间病情存在一定差异,但异常形态白细胞数量所占比例位于相应程度以后便会受到影响,并非全部白血病患者其结果都会呈现假阳性。
总之,与凝聚胺法进行对比,采用微柱凝胶法对于临床而言存在较多优势,然而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法,其中联合使用效果最佳,可充分弥补两种单独使用不足之处。并且,对于原始血样对照孔需提前做好,防止出现假阴性或者是假阳性结果,对后期最佳输血治疗时机造成影响,确保患者能够获取及时输血治疗以及安全性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宝辉,李安久,袁艳.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20,9(2):1.
[2] 张士跃.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3.
[3] 彭钰茹,熊杰,张瑚敏.交叉配血中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凝聚胺法的配血结果及差异比较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6):5.
[4] 徐朴,周愫,何紫琪,等.EDTA抗凝标本保存条件和时间对微柱凝胶法检测血型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