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

2022-05-30 10:48:04赵鹏
新长征·党建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东村稻田总书记

赵鹏

从和龙城区出发,与海兰江水同行,朝着东北方向行驶45公里,记者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光东村。这里是延边地区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正所谓“琵岩山下秀风光,海兰江畔稻花香”,作为延边最大的水稻种植基地,光东村以沃野为布、秧苗为笔,在平岗绿洲处绘就了鸭戏稻田、蛙鼓蟹肥的丰收画卷;作为典型的朝鲜族村落,光东村牛铃声声、绿草青青,于山林稻海间尽享青瓦白墙、碧水环绕的盛世安宁。

20世纪60年代,和龙市文工团的金凤浩、韩允浩在此地获得灵感,创作了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红太阳照边疆》。改革开放初期,这里却因基础设施陈旧、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遭遇发展瓶颈,一度沦为贫困的“空心村”。在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在两代光东人的接续奋斗中,光东村逐渐摆脱困境。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光东村视察,为这座幅员面积7.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6公顷,拥有301户787位村民,朝鲜族占全村总人口98%的边境小村指明了发展方向,注入了澎湃的发展动力。

七年奋进,沧海桑田。如今的光东村,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八方来客的“网红”村。光东人将对党和领袖的深深信赖,化作砥砺前行的无穷力量,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山川新谣。

米乡往事

站在稻田间,指尖轻轻划过稻穗,阵阵稻花清香沁人心脾。脚下这片土地,是长白山脉特有的火山岩,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微量元素;身旁的海兰江水,由众多山泉汇聚而成,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由于昼夜温差大,这里的水稻要5个多月才能成熟,秧苗有了充足的时间吸收大地精华。这是一条黄金水稻带,好山好水好气候,孕育出颗颗饱满、粒粒生香的稻米。

在古代,光东村是重要的“皇家御米”产区;新中国成立后,光东村的水稻也曾荣获农业部金奖。

然而,稻米虽好,其种植过程却很艰辛。听村里的老人讲,早年间人们只能靠牛耕地、用手插秧,农忙不等人,每年插秧时节都是一场“战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粗放型种植方式,换来的是较低的产量,“忙活一年,也就是够吃,挣不到钱”。

随着“打工潮”的来临,村里的年轻人纷纷放下锄头,远离家乡,光东村变成了“空心村”。守着故土的老年人做不动农活了,只好把地租给外地农民耕种,靠地租养家糊口。由于人均地少,每户所得租金不多,大家只能捧着金饭碗靠政府兜底生活。

穷则思变,光东人希望找到新出路。

2009年,在日本留学的金君重新回到了父老乡亲的视野。金君是土生土长的光东村人,在他的记忆里,父亲靠种大米含辛茹苦养活了一家老小。2008年,金君回国探亲,看到光东村有大量土地闲置,心里很不是滋味。和家人一番商量后,他决定返乡创业,于次年成立了淳哲有机大米农场有限公司,从大米种植基地做起,化零为整,带领乡亲们摆脱“一亩三分田”小规模种植的束缚。愿望很美好,起步很艰难。起初,农场只有30多垧水稻,米价最贵只能卖2元一斤。如何增加效益,是金君必须破解的难题。

同样的难题,也在困扰着延边光东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光东村归心民宿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丽娜。和土生土长的金君不同,杨丽娜是“外乡人”。2011年春,26岁的杨丽娜带着创业梦想来到海兰江畔寻找适合发展乡村民俗游的村庄。朝鲜族特色鲜明、村容干净整洁、有不少空闲房屋的光东村成了她最终选择的“宝地”。她向村民们租了一批空房做民宿,又将村里荒废多年的校舍改成餐厅,希望借旅游产业和大家一起致富。那段时间,杨丽娜每天早出晚归,往返于光东村和延吉市,与多家旅行社联系业务,6月18日就接待了1000名游客。首战告捷并未让杨丽娜感到开心,她想不明白,这里有独特的朝鲜族民俗和稻田文化,为何游客却不愿过多停留,只是歇歇脚、吃口饭便匆匆离开?

为改变光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产业发展初级、农民收入单一的局面,和龙市委办公室主动包保光东村。一番投入之后,村里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到了2015年,村集体收入提高到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8400元;村民们纷纷建起新房;村里通了自来水,加宽了马路、安装了路灯,还建了门球场和老年活动室。

然而,如何让光东村实现更快更优质的发展,困扰着每一个人。边境小村呼唤变革,可变革的方向在哪里?

崭新起点

2015年7月16日,一个光东村全体村民终生难忘的日子。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

进入村庄前,总书记下车,沿着田埂走进稻田,仔细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并同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和农技人员攀谈起来。总书记叮嘱大家,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特别是农药,要好好把握;要细化增产技术措施,争取秋粮丰收。面对光东村优质的水稻,他指出,我们中国人还要吃中国人种的粮,关键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掌握主动权;粮食要打出品牌,确保价格好、效益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他还强调,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

离开稻田,总书记来到村委会便民服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向总书记介绍:“这个便民中心就是为了方便村民办事,每天镇里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帮助村民办理相关业务。现场不能办的,我们还会代他们到市里办理。”总书记勉励这里的干部,要把工作与群众需求紧密对接,把每件为民服务的事都办好,并进一步研究便民措施,将好的制度长期坚持下来,切实方便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村委会文体活动室,老年舞蹈队伴着《红太阳照边疆》音乐为总书记表演了舞蹈。总书记称赞朝鲜族群众舞跳得好,一招一式就是不一样。他说,几十年前自己当村支部书记时,村里广播每天都放这首《红太阳照边疆》,非常熟悉,今天来到了海兰江边,歌中所唱的就是這里。

随后,总书记走进村民李龙植家。按照朝鲜族习俗,总书记脱鞋走进屋里,察看主人的生活起居情况。随后,盘腿而坐同乡亲们拉起家常。总书记说,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光东村的新农村建设搞得好,不仅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得也好。现在,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来了,日本留学的大学生也回来了,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也回来了,农家乐也搞起来了,村里有水稻产业的收入,有发展旅游产业的收入,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增加收入,大家再琢磨琢磨,要通过多种途径着力构建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新农村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注重乡土味道和民族风情,注重补农村的短板、扬农村的长处,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民幸福家园。当得知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时,总书记为大家支招,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贫地区倾斜。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要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现在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是总书记始终萦绕心头的“三农梦”。2015年7月16日,总书记把“三农梦”传递给了光东人,从此,光东村拉开了跨越发展的序幕。

小村蝶变

与金君交流时,总书记鼓励他建加工厂,形成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正是总书记的一席话,为金君明确了带领全村走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的目标。和龙市也向光东村派出了农业产业指导员,帮助金君向有机农业和现代化种植转型。

金君为自己的有机大米注册了“吗西达”商标。在朝鲜语中,“吗西达”是“美味”“好吃”的意思,他要让美味的光东大米“走出去”。于是,他到北京搞了一场大米推介会。令他欣喜的是,在推介会现场就有人提出了入股合作的意愿。不仅是北京,那段时间,金君带着光东村的优质大米走过全国不少地方。随着见识的增长,他意识到技术革新的紧迫性。2016年,金君向和龙市申请了100万元贷款,用于扩建厂房、购买先进的加工设备、扩大种植规模。如今的淳哲有机大米农场已成为“智慧型”农场:无人机在田间播撒生物肥,物联网监控系统全天候运转——土壤温度、湿度、酸碱度等数据和病虫害预警信息会实时显示在中控室的大屏幕上,工人们以此为参考进行统一耕种、施肥、收割、加工、销售。

为了跟上市场潮流,金君联合村民成立了有机稻米合作社,探索“鸭稻共生”“稻田养蟹”等绿色种养模式;村民们也抛弃了陈旧的种植方法,将全村171公顷水田全部纳入质检系统,24小时全方位监控水稻生长。

先进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令人满意的市场反馈。据统计,2021年农场有机大米产量达2000吨,实现产值2300万元,比2015年增长了30%;“吗西达”品牌越叫越响,早已销往全国甚至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并带动了“海兰江御米”等品牌。收益增长的同时,金君给村民流转土地的费用翻倍,给村集体的分红也一年比一年多。

光东人在金君的带领下,重新尝到了“种地”的甜头,他们将金君推选为村党支部组织委员。在光东村,像金君这样进入村“两委”班子的青年返乡创业者和大学生已有3人。有了光东村的示范,再加上和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龙市掀起了一股“返乡创业热”。七年来,全市返乡人员达到674人、招才引智46人,488人成功创业。

“吗西达”的品牌壮大之路无疑是成功的,而光东村人居环境的嬗变同样值得铭记。

2015年总书记离开光东村后,和龙市立即向农村室外旱厕发起了总攻。市委、市政府以光东村为试点,投资350万元,将旱厕全部改造为室内卫生间。2019年,又投资1600万元,变分散为集中,对光东村进行集中污水管网改造,新建2座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在光东村取得成功后,和龙市马上将“厕所革命”推广开来,并结合吉林省提出的“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要求,对全市1.3万农户的厕所改造“宜水则水、宜旱则旱”。

如今,光东村家家户户不仅用上了室内坐便器,还安装了热水器,卫生间与城里的一模一样。老人们欣喜地发现,子女回家探亲时愿意在家过夜了。杨丽娜也终于想明白,以前游客歇歇脚就走,是因为适应不了室外旱厕。一场“厕所革命”,留住了子女,更留住了游客、留住了商机。而在推进“厕所革命”的同时,和龙市为光东村累计投资5218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景观质量,提升了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

人居环境的改善,让富了“口袋”的光东人也富了“脑袋”,陈规陋习在村里漸渐没了市场,志愿服务、“爱心超市”、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成为新常态。注入文明的基因,光东村终于破茧成蝶,拥有了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国字号”荣誉,光东村党支部也被授予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山川新谣

稻田里,一辆小火车载着乘客驶过风车。望着欢快的人群,玄杰对记者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很高兴,我们光东村能为大家提供一次融入山野、享受田园烟火气的生活体验。”

玄杰是光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这之前,他还有一个终身难忘的身份——第一书记。

2017年5月,经组织选派,市委办工作人员玄杰来到光东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回想起上任时的心情,玄杰记忆犹新:“光东村是总书记视察过的地方,能来这里驻村,既感到光荣又倍感压力。光荣是因为我来到了一个生机勃勃、前景美好的村子,压力是因为肩上需要扛起更大的责任。”

“总书记曾说,做扶贫工作,要像绣花一样,必须一针一针,才能有所成。”心中装着总书记的指引,玄杰把党建引领作为农村发展的“红色引擎”,把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作为脱贫攻坚的“强大武器”,把富民惠民作为乡村振兴的“终极目标”,带领驻村工作队埋头苦干。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默契配合下,2018年,光东村77户12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玄杰惊喜地发现,摆脱贫困后,光东村人心更齐了。“人心齐了,就要找到更多的致富途径,让农文旅充分融合,这样日子才会越来越好。”2018年9月,玄杰抓住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的契机,发挥光东村水稻产业优势,组织村干部创新实施了“共享稻田”项目。他们将试点稻田分割成100平方米一块,面向宁波市鄞州区开放认领,价格为1000元。顾客不仅能获得100斤优质大米,还能通过网络实时察看水稻生长的全过程,欣赏稻田风光。这一创意很快便引起了周边村屯的兴趣,于是,在和龙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18至2020年,光东村带领周边村屯共推出24000块“共享稻田”,认领资金达到2400万元,纯利润高达850万元。

“共享稻田”的成功,让金君和杨丽娜都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光东村投入2500万元,完成了朝鲜族水上人家项目,建设8栋高端木屋,1栋游客服务中心;投入1000万元,完成了特色民宿项目,发展60个不同主题风格的朝鲜族民宿,可同时容纳300人住宿就餐;投入70万元,开办了村集体饭店,实现4位村民就地就业;打造了稻田观光亭、有轨小火车、朝鲜族民俗体验等多处“网红”打卡地;搭建了旅游产品和光东特产的网络销售平台……一系列举措,让光东村从游客“歇歇脚”就走的旅游途径地变成来了就“住几宿”的旅游目的地,七年间累计接待游客1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00万元,“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实至名归。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铭刻在光东人心里,在和龙市委和东城镇党委的支持下,光东村成立了“中心村”党委,带动周边3个村奔向共同富裕。

2021年,光东村集体收入达37.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6万元。同年,玄杰从扶贫第一书记变成了肩负乡村振兴重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新的使命,玄杰带领更加年轻的村“两委”和返乡创业青年鼓足干劲,在继续推广“共享稻田”的同时,建设村史馆,开创稻禾间童野乐园项目……他们要构建“吃、住、游、购、娱”一站式服务体系,让更多游客来到光东村、消费在光东村、陶醉于光东村。

海兰江畔知盛世,稻花香里说丰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不仅是光东村化茧成蝶的起点,更是吉林省“三农”跨越发展的里程碑。“小缩影”足以印证“大道理”。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必将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必将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民必将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日子。■

责任编辑/艾    杰

猜你喜欢
东村稻田总书记
纽约“东村”的南洋菜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7:16
稻田摸鱼记
“共享稻田”助力 收获多种“果实”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稻草人
习总书记“下团组”
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3:13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 00:47:57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