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威 罗秋梅 陈舒曼 邢露露 刘茵茵 陈妍霖
【摘要】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长者饭堂需求现状。方法 选取南宁市7个区315名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长者饭堂居家养老需求调查表和长者饭堂社会现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15名调查对象中,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户口性质的老年人对长者饭堂的需求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居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对长者饭堂居家养老的需求比例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人对长者饭堂居家养老需求者占87.3%。结论 社区老年人对长者饭堂居家养老的需求较高,特别是独居老人的需求最为迫切。
【关键词】 长者饭堂;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16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2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规模的缩小、城市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以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1]。目前,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水平不适应人口老龄化逐步加快的趋势,不能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社区居家养老的质量较低。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协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重大转变,是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2]。近年来,人们热议的长者饭堂是对新型养老模式的充分体现,广州市推行长者饭堂成效显著,目前共有长者饭堂952个,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满足了群众迫切需求。广州市蟠虬社区设立了长者饭堂,与居家养老模式相结合,为居家养老提供了良好的范例[3-4]。长者饭堂作为社区养老的新生产物仍处于试点开放阶段,通过探讨长者饭堂居家养老模式的社会需求度与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扩大养老服务的覆盖面,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南宁市7个区域60岁以上老年人315名。其中,兴宁区64名,青秀区51名,江南区49名,西乡塘区23名,良庆区48名,邕宁区59名,武鸣区21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问卷315份,回收率为92.6%。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1.2.1 调查区域的选择 根据调查的需要,考虑数据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行性,本次调查选择南宁市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良庆区、邕宁区、武鸣区7个区域,开展长者饭堂的社会需求与现状情况的研究。
1.2.2 调查问卷 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南宁市内长者饭堂的社会需求与现状情况,为分析南宁市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依据。此次调查采用1种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長者饭堂居家养老需求调查表和长者饭堂社会现状调查表。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月收入水平居住方式、有无子女等。长者饭堂居家养老需求调查表和长者饭堂社会现状调查表内容包括能够帮助子女减轻养老压力,急需长者饭堂、是一项爱心工程,民心工程、方便自己吃饭、可以交到新朋友、吃饭可以聊聊家常、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减少孤独感等。通过了解长者饭堂的社会需求与现状情况,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录入数据,运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对长者饭堂居家养老的需求影响
315名调查对象中男163名(51.7%),女152名(48.3%);空巢老人47名(14.9%)。老年人对长者饭堂居家养老需求者占87.3%。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户口性质、收入水平对长者饭堂居家养老的需求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大及文化水平高着对长者饭堂居家养老的需求程度高。见表1。
2.2 老年人居住方式及家庭照顾情况对长者饭堂居家养老需求的影响
独居及生活自理能力里差的老年人对长者饭堂居家养老的需求比例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无子女的老年人对长者饭堂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老年人对长者饭堂居家养老的看法
315名老年人中,87.6%认为长者饭堂能够帮助子女减轻养老压力;81.9%认为长者饭堂是一项爱心工程、民心工程;超过50%认为长者饭堂可以聊家常、交到新朋友、方便自己吃饭、减少孤独感。见表3。
3 讨论
受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的影响,子女在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照护服务和心理安慰等家庭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但由于现在都市生活节奏快,子女工作忙,部分老年人缺乏日常照顾,只能依靠自己,最头疼的事就是吃饭问题。而推广长者饭堂,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长者饭堂是老年人的幸福食堂,有效解决老年人吃饭困难的问题,让子女们更安心的工作,帮助他们减轻社会负担。当然,开设长者饭堂不仅仅是给老年人吃饭那么简单,它还可以提供一个日常的交流平台,老年人畅聊家常,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本次调查长者饭堂居家养老的社会需求与现状研究发现,长者饭堂需求人数达275名(87.3%),老年人对长者饭堂总体需求呈上升趋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做饭的次数比男性的次数多,加上身体健康的影响,女性的需求会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长者饭堂的需求愈加强烈。长者饭堂是近些年来的新生产物,文化水平越高对长者饭堂的接受度更高[6]。有月收入的老年人对长者饭堂的需求更高,而无月收入的老年人相对较少,这考虑到老年人购买能力的需求。
独居老人是居家养老模式中最困难的群体,老年人因健康状况差、缺乏照顾、经济困难等原因,对长者饭堂的需求更高[7-8]。目前,南宁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独居老人的数量还会进一步上升。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样也会影响到长者饭堂的需求。调查发现,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对长者饭堂的需求更高,家庭照料的缘故,老年人买菜难做菜难,很难吃上热乎乎的饭菜。长者饭堂对老年人而言是一项爱心工程、民心工程[9],它可以帮助子女减轻养老负担,当然长者饭堂不仅可以用来吃饭,它还是老年人们休息娱乐的场所,老年人在这里可以结交到新的朋友,吃饭时可以聊聊家常,从而多样化、多层次的满足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广州市率先开展以自助餐配餐服务为重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通过构建全覆盖的大配餐服务,补齐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一些短板,更好地满足了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同时,广东也将推行广州市的长者饭堂大配餐经验,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多样化的养老服务[10]。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存在着营养供给与消耗失衡等问题,老年人三餐习惯吃饱能够保证其摄入充足的食物,补充营养,但食物需细软,增加食物的摄入和消化,维持老年人的膳食营养[11-12]。长者饭堂侧重营养摄入,饭菜清淡、软烂,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的基本膳食营养,免去了老年人一日三餐的烦恼。
截至2021年底,长者饭堂已推广到全国18个省区及直辖市。广州、上海、湖州等地采用“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方式,实现“长者饭堂”可持续运营,这也给了长者饭堂足够的活力,认真为老年人办实事。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綜合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闲置房屋等资源,打造一批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的标准化社区食堂,长者饭堂也在该国家政策中受益。长者饭堂不能仅限于发展就餐服务,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出路。“十四五”时期,可以借鉴医养模式的发展[13],在长者饭堂内设立中医医疗,引进中医护理技术,满足老年人的保健需求。
2021年底,南宁市长者饭堂共有50个投入使用,这也标志南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迈出新的台阶。目前,广州市共有长者饭堂952个,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100%。老年人不但吃得上饭,而且吃得安心、吃得开心[3]。2009年,杭州市共有150家长者饭堂,到2020年,长者饭堂已经上升到197家,2017年杭州市长者饭堂全市覆盖[14]。广州市和杭州市的长者饭堂覆盖率已达到100%,南宁市长者饭堂仍在建设当中,未来期待长者饭堂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缓解南宁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4 参考文献
[1] 王莉莉,陶立群,麻凤利.北京市社区敬老院服务状况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S1):56-60.
[2] 杨继瑞,薛晓.社区居家养老的社会协同机制探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6):106-112.
[3] 樊树林.社区养老需要“长者饭堂”[N].经济日报,2019-1-16(9).
[4] 广州市民政局.小小一餐饭,养老大改革——记广州长者饭堂[J].中国民政,2018(9):49-50.
[5] 刘爱玉,杨善华.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老年人家庭支持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59-70.
[6] 高健,贾梦,康铁君,等.接受性社会支持对退休老人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9):2655-2659.
[7] 桂世勋.独居老人广义居家养老保障状况及其精准关爱——基于中国大城市区70岁及以上独居老人的问卷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141-176.
[8] 李焕,张小曼,吴晓璐,等.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1171-1173.
[9] 王振兴,陈元.广州市推行“长者饭堂”的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20(2):75-80.
[10] 张伟涛.952个长者饭堂覆盖全市城乡广州市“一口热乎饭”破解社区居家养老难题[J].中国社会工作,2018,341(17):35-37.
[11] 韩君,王君俏,王悦,等.社区老年人营养状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21,21(2):21-25.
[12] 赵栋,苏丹婷,黄李春,等.居家老年人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21,33(5):468-472.
[13] 魏宇.“十四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战略探讨[J].西南金融,2021(5):17-28.
[14] 曹若怡.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初探——以老年食堂和家庭互助支起城市社区养老雏形[J].河北企业,2014(7):28-29.
[2022-03-18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