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华 宋静
七宝寺,又名“龙台院,建于山顶,创始无考”,因其特殊的文化内涵,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28年至1949年,七宝寺历经中共七宝寺小学支部、中共七宝寺区委、中共南充西区区委驻地等历史变更,一直作为南充西区的基层党组织中心,对革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七宝寺是一所集学校、寺庙、革命中心为一体的文物建筑,在近代革命进程中,培育出任白戈等众多革命人物,既承载着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推动了革命事业发展,又培养了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南充西区的革命中心和人才培育摇篮。
七宝寺沿革
南充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就军事价值论,实为川北之门户、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后备基地。自1910年颁布县自治施行条例以来,南充县按选举区域划分为六区,即中区、上东区、下东区、南区、西区、北区。南充西区,位于南充辖区内偏西的地理方位,山高、沟深、林密,峰峦绵延起伏,与蓬溪、西充两县接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嘉陵区现辖的七宝寺(原晏家)、龙泉、金宝、三会、太和(原中和)、龙蟠(原蟠龙)、集凤、里坝、大通、积善、桃园(原三元)、礼乐(原五龙)、双桂等乡镇统称当时的南充西区(几乎占据现嘉陵区北部地区)。
位于南充西区的七宝寺,具有悠久的书院历史,占地面积约14260平方米,由牌坊、山门、前殿、大殿、文昌楼、奎星楼、南池书院等建筑,厢房、廊庑连接而成,随山势起伏屹立,为具有明清特色的四合院式建筑。1753年,本地进士王灏晚年回乡,捐资创修奎星楼、南池书院、山門等部分建筑,改寺庙为书院,形成前山寺庙,后山书院的格局。1911年至1912年,何淦侯创办七宝寺高级小学,1932年,七宝寺高小改为南充县第十一小学校,1938年改为七宝寺中心国民小学校。1948年,在南池书院旧址上创办私立南池中学,1950年成立公办南池中学,1993年更名为南充市七宝寺中学,2012年七宝寺中学搬迁至七宝寺旁侧新建校区,七宝寺现处于保护重建状态。
自近代以来,地处川北重镇的南充作为四川军阀争夺之地,“兵祸连年,闾阎凋敝,民不聊生,人民深受荼毒”,当地群众的革命热情和积极性更易激发,并投入到革命斗争当中。1925年,南充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川北支部建立,革命热潮以较快速度蔓延南充。1928年,中共南充通讯处改设在七宝寺高小。1928年8月,苏俊与王俊超一起成立了西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南充七宝寺小学支部。随后,顺(庆)蓬(溪)特区(1930年)、双桂区(1930年)等南充县基层党组织相继建立。1930年,杜培心在七宝寺高小基础上建立中共七宝寺区委,领导西区的党团组织。1932年,中共南充中心县委改中共七宝寺区委为中共南充西区区委。至此,七宝寺成为南充西区的革命中心。
七宝寺与西区革命
起步发展期(1928—1932)。继1925年五卅运动掀起中国大革命的序幕后,吴季蟠遵从中共四大“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发展和建立党的组织,加强党的建设”决议,与沈雁冰、杨伯恺等共产党员积极投入到南充党团组织创建工作当中。1925年10月,吴季蟠等人领导成立中共川北支部,并发展了南充第一个共产党员苏俊。此后,开始发展党员、团员,壮大中共地下党团组织,进行联络通讯等工作。直至1926年12月,刘伯承率顺庆起义军撤离南充,反动军阀罗泽洲在南充进行封闭统治,中断南充通讯。1927年至1930年,在苏俊、杜培心等同志努力下,七宝寺先后成为中共南充通讯处、中共南充七宝寺小学支部、中共七宝寺区委驻地。《申报》1933年12月18日第6期记载:“自去年底徐向前入川以来,所挟赤匪,不足三千,半月之内,一股而下通巴南……诸部当之立溃,军被收编、枪械被夺,赤匪顿增万余……四乡仍为赤匪势力,官军连夜不敢出城。”红军在正面战场的突飞猛进,鼓舞着各地区革命人士的战斗热情,西区党团组织也更加勠力齐心。1931年春,七宝寺小学配合党培养妇女干部的指示,在学校里办起了女子班,将赵全英、任秀全、陈素清、何绍云、何淑兰等5名学生介绍入党。1932年春,中共南充中心县委改南充七宝寺区委为中共南充西区区委,使其得以“西区”名义在革命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领导作用。七宝寺下“神仙洞”是南充西区游击战决策的见证地,1932年省委特派覃文传达开展武装暴动的指示,西区党员骨干会议在“神仙洞”内召开。此后,七宝寺“神仙洞”成为西区革命会议讨论和交接的重要地点,掩护了数次会议开展,诞生了许多重要决策和指示。
低潮停滞期(1933—1937)。1932年12月,中共南充中心县委根据团四川省委指示“农村工作的中心是西区和李渡,目前总的路线是加紧群众斗争,准备游击战”,为配合红四方面军粉碎四川军阀对通南巴川陕革命根据地围攻,西区积极探索建立了游击队,何宣昭任队长。1933年1月29日,《团四川省委致团南充中心县委的信——对游击战争的指示》中提道:“我们应当以最大的努力来组织和发展少先队及童子团工作,这一组织并不是形式上的,如西区及升钟寺……我们必须使每一支部周围有广大的青年儿童,有少先队、童子团、妇女领导的组织。”西区游击队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发动青年、妇女等,立下如击毙袍哥何富章、痛打二领班、火烧敌哨棚、夺枪大悲寺、攻打中和民团办事处、处死反动督学袁国仕等赫赫战功,对敌人造成压迫和威胁。杨森等反动军阀为避免升钟寺暴动再次发生,对其驻防地南充西区进行三次“清乡”却无功而返。面对西区游击队的步步紧逼,杨森等受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指令和“清共委员会”部署,对其驻防地南充西区发动“大清剿”,以避免通、南、巴之势重演,对四川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进行疯狂镇压和破坏。1933年,国民党在七宝寺支部负责人任昨非寝室内搜出一份共产党开会名单和油印机,随即国民党西充公安队对西区进行大“清剿”,四处搜查党员和赤化群众,沉重打击南充各党团组织。6月,在杨森等军阀坚壁清野的摧残下,“西区区委损失严重,党组织基本瘫痪,西区游击队因失去领导,活动困难而解体”,熊兴凯、罗天照、何宣昭、张子文、赵全英等共产党人牺牲。1933年7月,团四川省委对西区游击战的失败进行总结,并决定“以西区为中心,坚决领导西区的游击战争向前,组织地方暴动”,处于低潮期的西区党团组织仍担负输送大量党员、团员、少先队员到游击队,并集中部署游击队的组织和行动。西区游击队虽然遭遇失败,但有力打击了西区土豪劣绅及反动政权,并牵制了杨森、田颂尧等对红四方面军的“围剿”,为红军游击战打好了掩护。
恢复发展期(1938—1949)。1938年3月,川南工委成立后,何忠发到西区发展党组织。4月,成立了西区支部,并恢复和建立内战时游击区的农民组织,重建西区学生组织,在川北工委直接领导下,南充抗日救亡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39年2月,西区支部改为西区特别支部,配合川北工委领导的抗日救亡宣传团(原“南华艺社”)工作,进行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解放战争时期,西区共产党员为极力配合全国的解放战争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英勇斗争。1947年,王大均等共产党人将七宝寺高小作为据点,奪取七宝寺小学领导权,以恢复和发展西区党组织。1948年,七宝寺高小教师杜进时、何元辉、杨从汉等,广泛和本乡革命青年接触,宣传革命的大好形势,组织群众抗捐、抗粮、抗丁、抗税,开展学运、工运,与国民党政权作斗争。1949年,受上级党委指示,确定把七宝寺作为川东、川西的桥头堡,通过这里把川东的华蓥与川西的三台、中江连成一片,七宝寺积极开展地下武装,响应解放战争。
西区革命中心和人才摇篮
七宝寺所在金宝场镇为南充西区的重要市镇,“属人烟辐辏,每逢场期,闹热异常”,且与西充、南充、蓬溪接壤,便于联络交通。七宝寺环山绕水,山上山下绿树成荫,隐匿于山林,暗连水陆交通路径,利于暗地组织革命,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中共七宝寺革命中心自建立以来,就以学校的外在名望,为中共革命党人开展革命工作打掩护。何瑶阶、苏俊等在知县李良俊面前虚与委蛇,营造七宝寺良好向学风气,掩护其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阶级的行动,为七宝寺革命事业扫除了部分障碍。自苏俊整顿后,校内政治空气浓厚,教室里外贴满红色标语,建立了学生会,举办演讲会,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和夜间军训,教唱《国际歌》等,是一所朝气蓬勃的近代革命教育学校。而且,七宝寺作为信息交通点,通过学校的身份掩护传递了众多重要革命信息。此外,七宝寺下“神仙洞”是会议召开地,游击队长何宣昭、西区妇女主任赵全英亦曾是七宝寺高小学员,七宝寺国民学校教师苏俊、杜培心、于江震、沈迪群等更是培育了一批党员、团员和赤色群众,为西区游击战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七宝寺作为西区革命中心区域,在革命时期为确保信息畅通、培育革命人才、壮大革命队伍以及促进革命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南充西区七宝寺国民学校,自1928年苏俊等共产党员在此开展工作后,一直是党在南充西区的重要据点。作为南充西区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七宝寺革命中心点燃南充西区革命火焰,并呈燎原之势,不断向周边乡镇辐射。何宣昭系七宝寺高小学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担任南充西区游击队队长,深入南充、西充、蓬溪三县交界密林山区,依靠广大群众开展游击战,严惩地主、恶霸,打击反动民团武装,有效牵制杨森、田颂尧等军阀围攻红四方面军。以七宝寺为主的西区革命中心指导游击战,在其存续的一年多时间内,纵然有敌人的三次“清乡”、一次大“清剿”以及无孔不入的“白色恐怖”,仍完成了数次成功的游击战,比如在积善乡活捉土豪何坤举,配合南部县升钟暴动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游击战展开,充分体现出南充西区游击战的战线之长、作战范围之广,游击队员都能随机应变地完成战略任务,可见游击战的独立性和灵活性。但由于西区革命群众发展得不充分、距反动势力较近、缺乏武装斗争经验和叛徒的破坏,西区游击战最终面临失败,西区党组织遭遇严重破坏,但人民的奋斗精神并未就此止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西区依旧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七宝寺作为无产阶级思想宣传阵地,校内师生唱诵《国际歌》,张贴马列标语,宣扬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与此同时,寺内教师沈迪群与同学一道走上街头,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中共七宝寺支部书记罗天照带领学生宣传队到附近的龙泉、晏家、金宝等乡进行抗日宣传活动。通过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宣传教育,分析民族危机的严峻形势,推动了南充周边乡镇的抗日救亡宣传高潮。七宝寺作为南充西区的第一个县级基层组织驻地,通过输送党团员、游击队队员和传播革命思想等方式,在周边乡镇提升了民众认知并深化革命影响。在七宝寺的影响下,周边中和乡、双桂乡、蟠龙乡等场镇进行地下党组织活动,顺(庆)蓬(溪)特区、双桂区、李渡特殊支部等西区党组织创建和发展日臻完善,各革命组织连成一片,最终凝聚成影响南充革命的重要力量。
自清乾隆十八年后,七宝寺作为乡里书塾,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纵观七宝寺书院历史,清朝进士王灏构筑七宝寺学校建筑主体,近代廪生何淦侯奠基七宝寺学堂现代化教学模式,中共党员苏俊推动七宝寺学风焕然一新。从这一历史沿革中不难发现,七宝寺作为南充金宝乡镇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聚集地与发散地,时代赋予其特殊“任务”,使其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独特的历史作用。七宝寺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是西区红色革命的摇篮,对革命事业产生深刻影响。杜培心、苏俊、于江震、赵全英、何宣昭、沈迪群、何忠发等革命英烈,皆是深受七宝寺良好学风的影响,在党的领导下积极进行革命斗争,培育革命群众。金宝场内教师薪资低,生活困难,除生活开支“百二三十串”,无其他盈余,但教师怀揣革命热情,日复一日坚守岗位,并努力团结民众、争取权益。七宝寺支部组织委员何朴村和小学共产党员何海同接到南充中心县委指示,联合教师反对检试,要求增加工资。他们积极组织两区16乡教师成立“西区小学教育研究会”同当地政府作斗争,最终取得胜利,提高了党员教师威信,利于党组织发展。同时,七宝寺还是扩充党员、团员的标杆区域。西区游击战开展时,西区有党员40人,团员70人左右,“在党团领导下的群众1000多人”。其中,七宝寺聚集、涌现党员27名,团员6名左右,培养的党员、团员已超西区党员、团员半数之多,可见其革命教育影响广泛。南充西区以七宝寺为起点,通过干部、群众在革命年代体现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作风和高尚品质,丰富了七宝寺育人文化,培育出众多革命人物。作为百年书院和寺庙,七宝寺兼受佛家与儒家文化熏陶,是金宝乡镇罕有的书院,深受乡里的崇敬与爱护,历经百年风霜屹立不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七宝寺更是大力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仅1949年以来,就培育出中科院院士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9人,教授、副教授216人,省军级干部6人,地师级30余人,县团级干部100多人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纵观七宝寺的育人历史,不论是革命时期的战斗人才,还是现代社会的科技、教育人才,无一不是受七宝寺优良的学风熏陶、德高望重的历史厚重感所影响。
得益于有利的地形地势等自然条件和传统书塾的社会条件,七宝寺成为南充西区革命的中心,并在之后不断培育革命人才,领导着西区革命运动发展。七宝寺在掩护中共地下活动的同时,不断输出革命人才、引领周边乡镇革命斗争。作为红色革命书院,七宝寺以极强的政治领导性、革命教育性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后盾力量。梳理七宝寺革命历史,分析七宝寺独特的历史地位,有利于深化南充革命历史与价值研究,完善七宝寺打造书香文旅项目的理论支撑与价值评估。
[参考文献]南充市嘉陵区地方志办公室编《南充西区革命史》;中央档案馆编《四川革命历史文件汇集》。
[课题项目]南充市社科研究“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项目“七宝寺与南充西区革命”(编号:NC22B244);南充市社科规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项重点项目“川北星火——中共南充地下革命组织研究”(编号:NC21JD100A006)。
[作者简介]朱华,男,博士,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宋静,女,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彭月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