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从电视舞蹈到新媒体舞蹈的转变探析

2022-05-30 11:08:54刘梦妮
艺术科技 2022年14期
关键词:舞蹈艺术媒介融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接收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对于艺术来说更是如此,以舞蹈艺术的展示形式为例,其已经逐步完成了从电视舞蹈向新媒体舞蹈过渡的转变。传统的舞蹈艺术也借由新的传播媒介展示,通过不断革新适应时代发展,促使舞蹈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活力,实现艺术形式的发扬与传承。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舞蹈;新媒体舞蹈;舞蹈艺术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4-0-03

舞蹈艺术的表达不能脱离时代的发展。传播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进步,当前新媒体格局已经逐步形成,传统媒体正受到强烈的冲击,当前的媒介正处于深度融合中。而舞蹈艺术也正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优化创新,在追求自身完善的基础上,碰撞出新的火花,促使舞蹈艺术完成从电视舞蹈向新媒体舞蹈的过渡。

1 电视舞蹈与新媒体舞蹈的主要内容

电视舞蹈是在电视传媒兴盛时走进人们视野的艺术形式,是将舞蹈艺术与电视蒙太奇语言结合的艺术作品。电视舞蹈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利用电视媒体持续将作品呈现给观众。此外,电视舞蹈不仅能够完成现场直播、数字模拟再现,还能实现屏幕内外的艺术交流,实现最初意义上的不直面就能够呈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不少电视频道都制作了舞蹈相关的电视节目,这类节目带动了舞蹈文化走向基层,让这种束之高阁的高雅艺术逐步为大众了解和接受,在走进大众视野的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表现范围。与此同时,除了电视节目之外,舞蹈艺术还借由纪录片、舞蹈片的形式融入各个媒介领域,促使舞蹈成为更加大众的艺术类型。

新媒体舞蹈模式是在2016年以后,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才逐渐发展出来的形式,新媒体以“互联网+”的形式融合了多种艺术类型,能够融合舞蹈动作、音乐以及视觉效果,同时还能够引领舞蹈进一步形成更加直观的交互模式,打造多元化、大众化的舞蹈艺术发展平台。吸引更多的受众和创作者,从而拓展舞蹈创作与表达空间,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1]。

舞蹈创作是在舞者主观意识的基础上,借用身体来描绘客观事物运行的状态。传统的舞蹈表演需要结合舞者的身体和简单的工具,但是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编排人员可以让舞步更具有现代感和冲击力。如果说电视舞蹈创作的思维模式是经验和直觉,那么新媒体舞蹈则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相关人员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取向,利用编舞软件按照既定的程序设计,创造更好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在预先设定的程序下跳舞时,可以快速转换舞台结构、声音灯光、服饰妆容等,避免因出现较大时间差而影响观众的观感体验。

另外,编排新媒体舞蹈还应用了3D技术,可以利用交互式投影技术、灯光布置、LED显示屏等达到更震撼强烈的舞台表演效果,突破相关的限制和桎梏,既能让表演者在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中灵活穿梭,又能有效弥补远距离错位时间差之间的空白,进而使新媒体舞蹈创作更具有创造性和情感性。

此外,在利用新媒体技术的时候,背景音乐的加持可以产生交互环绕的效果。例如,通过计算机技术合成和编辑雨水声、脚步声等信息元素,还可以无缝衔接自己需要的声音,打造与舞蹈意境相匹配的声音氛围。

2 电视舞蹈与新媒体舞蹈主要应用范围

专业的舞蹈工作者早就意识到了当前舞蹈艺术的变化趋势,并且对未来舞蹈的发展进行了预测。其中,新媒体技术是推动舞蹈艺术编导发展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前能够通过软件技术呈现更具有互动性的舞蹈表演,信息化技术的辅助也能够展示更加新颖、多元化的舞蹈类型,人们不必直面舞者也能够有效鉴赏。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使新媒体舞蹈发展更为迅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地欣赏甚至学习相应的舞蹈。新媒体时代,舞蹈艺术也开始转型,舞蹈艺术的创新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要面对技术改革之后的挑战。

传媒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当前新媒体舞蹈艺术表现形式的拓展。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促使舞蹈表演的舞台发生了变化,推动舞蹈艺术的创作技术不断革新;另一方面,舞蹈艺术的发展以创作为基石,新媒体技术给予了舞蹈艺术更加广泛的创意来源。从广义角度来讲,艺术本身就需要实践的沉淀,不断更新发展,从而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审视,实现更加全面的发展。舞蹈艺术最初是一种社交手段,虚拟技术的发展提升了人与人之间艺术交互的质量,奠定了当前舞蹈艺术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

當前的互动技术、游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动画技术以及影像的合成技术在不断发展,新媒体能够融合不同技术,促使当前的舞蹈艺术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尤其是在表演舞台上,全息投影技术、3D虚拟建模技术都实现了舞蹈表演在现实与虚拟上的交互。传统的舞台模式要么是直观的现场演出,要么是在电视上呈现较为平面化的音像资源,但是现今在大型舞台上能够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多种演出模式的融合,可以通过动态背景、声光变化形成独特的舞台效果。同时,现在的表演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直播为代表的舞蹈艺术形式表达,可以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舞蹈艺术的内在魅力。

以虚拟投影为例,不少舞台呈现都应用了数字技术,比较成功的案例是日本的虚拟偶像——初音未来。在初音未来的演唱会中,利用虚拟投影的方式在舞台上构建虚拟现实人物,其不仅能够现场演唱歌曲,还能够展示舞蹈。同时,这种虚拟投影能与现场观众互动,实现了全面的舞台表演,进一步推广了互动舞蹈表演的形式。此外,虚拟投影技术的应用让舞台艺术涵盖的内容更加广泛。除了单纯的舞蹈之外,虚拟投影技术还能完成真人与虚拟人物之间的配合,促使舞台效果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出更加立体与多样的舞蹈艺术形式[2]。

3 当前新媒体中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主要局限于舞台上的展示。观众的欣赏活动也局限在剧场的舞台下,观赏角度受限。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电视、电脑以及手机等设备观赏舞蹈艺术,打破了传统欣赏媒介的壁垒,同时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筛选想观赏的舞蹈类型。除此之外,舞蹈游戏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能够连接电视机的跳舞毯,到使用电脑玩耍的劲舞团等游戏,到当前应用游戏掌机配合健身环进行舞蹈3D模式演练,人们不仅能够亲身体验到舞蹈的魅力,而且还能在跳舞过程中分辨出不同舞种的特征。

从舞蹈传播的技术层面来说,当前的新媒体给予了舞蹈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促使舞蹈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亦真亦幻的舞台,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整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表演过程中,舞者可以进行多元化表演,也能够采用更多元化的方式展现舞蹈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新媒体的互动性方便了对舞蹈的解析,更多观众能够直观地观赏舞者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而采用虚拟场景能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既视感与在场感,不仅增强了舞蹈表演的趣味性、互动性以及真实感,还提升了舞蹈艺术的张力[3]。

新媒体的发展给予了舞蹈更加碎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质上,舞蹈艺术组成的元素较为单一,一般都是以符号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且不少的艺术作品都是以一种非逻辑性质的视觉观感呈现出来的。但是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当前许多舞蹈创作较为碎片且具有不连贯性,凭借后期剪辑也能够获取新的生命,形成更符合舞蹈艺术情感表达要求的舞蹈作品。

同时,新媒体对舞蹈艺术编排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创作者将舞蹈内容叠加起来,不是单纯、完全依赖舞蹈的传统语言传达情感,而是展示了一种更具有生命力的舞台表现模式,将动画、虚拟人物、虚幻背景等各种艺术类型与舞蹈艺术相结合,摆脱了人类形体上的一系列限制,从而把相关舞蹈艺术表现投射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不仅能够投射在游戏、电视动画中,还能融合虚拟角色和现实舞者,做出更多元化的处理,形成更引人入胜的艺术表达形式。

从创作角度来说,传统的舞蹈需要创作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创作过程中也需要不间断地调整。但由于当前新媒体技术手段的支持,舞蹈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呈现模式上都能实现多元化的融合,其对舞蹈艺术发展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新媒体技术给予了舞蹈展示更广阔的平台。在国际舞蹈大赛上,不少具有先锋精神的舞者也开始应用新兴技术,创造更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舞蹈表演,以科技元素的叠加、融合丰富舞蹈艺术内容[4]。

4 媒介融合下电视舞蹈向新媒体舞蹈的转变历程

《21世纪的21个大趋势》详细介绍了舞蹈发展的历程,着重讨论新媒体技术在舞蹈编排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当前,舞蹈影像学技术、互动平台以及空间艺术表演为媒介融合创新背景的形成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技术接口,使科学技术引领下的舞蹈艺术呈现出新的特征。探究媒介融合下电视舞蹈向新媒体舞蹈的转变历程可以发现,舞蹈的主要流行趋势重点体现在创作层面上的转变和受众群体身份上的变化。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人类更新换代的理念灵活应用在电脑芯片上,焕发了舞蹈创作中新的活力。一方面,电视舞蹈和新媒体舞蹈的出现是与媒介技术相结合的结果;另一方面,随着媒介融合大环境时代的到来,媒介技术逐渐成为舞蹈艺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虚拟编舞和数码化被称为“舞蹈与媒介技术的互动”。

4.1 新媒体舞蹈的多元化发展

舞蹈艺术和多媒体之间的融合使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计算机的虚拟场景中可以高效率地构建出虚拟舞蹈影像,简化相关的试错程序和流程,在合适的舞台氛围中充分体现表演的主題。

4.2 新媒体舞蹈的优势

同电视舞蹈相比,新媒体舞蹈可以根据观众的审美倾向适度调整,从而更具准确性、针对性和深度性。同时,考虑到受众群体获得信息资讯的渠道较为广泛和便捷,新媒介的出现能够最大限度推动群众进行非线性和“马赛克式”的思考,加强受众群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快速建立跨政治壁垒的国家化社区(地球村)。

互动性是新媒体舞蹈不同于电视舞蹈的一个新特征,它可以在传统媒体的发展基础上与观众进行双向交互式的交流,尤其在多媒体互动技术的支持下,舞台灯光、场景布置等要素的发展方向、空间结构以及表演节奏等方面都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同时,在各舞者的配合下,新媒体舞蹈的出现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上的优化。另外,改造荧幕,可以采用镜面幕的形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舞者的动作结合,拓宽舞台整体表现空间,让舞蹈的呈现效果更新颖、绚丽。屏幕舞蹈和舞台屏幕是两种不同的组合形式,经过前期的编排、中期的磨合、后期的制作,融合舞蹈中的各类型元素,最终形成一种较为独特且有意义的行为表演艺术。

电视舞蹈的呈现依托狭窄的电视演播室,因此,在新媒体舞蹈形式出现后,“以镜头为目的”的舞蹈表演艺术得以发展。另外,舞蹈艺术形式融合新时代的交互表演(空间互动、舞者互动、投影互动)之后,新媒体舞蹈所包含的内容就更加广泛、全面和新颖。例如,以“影子”为基础的舞蹈节目《秋兴》,它将数码传媒技术、音频技术应用到了极致,再加上全息声音和计算机机械的加持,高度还原了“对影成三人”的原型,在声音、角色、舞台场景的变换中形成一种浪漫、奇特的想象逻辑思维,并借由渲染、整理的表现形式引导观众捕捉诗情画意和民族精神。新媒体舞蹈进入观众视野,能将舞蹈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所呈现出的震撼效果和独特魅力传递给观众,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拓宽了前景。

5 结语

电视舞蹈到新媒体舞蹈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舞蹈艺术结合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舞蹈艺术能够借助新媒体的形式实现自身的演变,从技术层面实现商业化的运营,进而振兴舞蹈艺术,创新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李娜.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传播与产业发展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4):78-84.

[2] 秦伟.舞蹈教学中新媒体的应用实践分析:评《新媒体舞蹈概论》[J].新闻与写作,2019(12):116.

[3] 谭颖.新媒体艺术在舞台设计中的应用探析:从创作形式到传播方式的转变[J].东京文学,2018(9):60-61.

[4] 陈吉刚.“互联网+”时代舞蹈艺术的传播探析[J].中国报业,2018(10):96-97.

作者简介:刘梦妮(1981—),女,贵州贵阳人,硕士在读,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舞蹈艺术媒介融合
舞蹈艺术中形式美的思考
青年时代(2016年31期)2017-01-20 23:53:33
《羚羊的外套》的主题思想与艺术表现
探析舞蹈评论的意义与审美价值
艺术评鉴(2016年17期)2016-12-19 18:41:49
论明朝时代舞蹈艺术特点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34:01
舞蹈表演的表现形式多样性研究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27:23
“第三次浪潮”下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转型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20:15:24
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刍议
戏剧之家(2016年18期)2016-10-27 11:47:04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9:59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20:52:33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