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班级观察的国外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分析及其借鉴价值

2022-05-30 09:04罗丽朱文婷
学前教育研究 2022年12期

罗丽 朱文婷

[摘 要] 评估有助于促进托育机构的高质量发展,为此需要研发适宜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本研究借助ucinet 6.0软件对国外14个有较大影响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进行分析,发现它们都强调通过班级观察的方式获取评估所需信息,主要涉及物理空间和材料、回应性照护、一日生活照料、活动与早期学习支持四大维度。在具体实施和应用方面,这些评估工具通常关注婴幼儿可获得的平均教育质量,要求评估者深入班级,选取代表性活动,开展真实性评价,其结果可以用于科学研究、质量改进、机构认证与评级等多重目的。我国在建设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体系时,应确立保证婴幼儿健康发展的评估重点与核心指标,采取深入班级观察的评价方式,规范评估流程,强调以评促建,持续改进托育机构照护质量。

[关键词] 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班级观察

一、问题提出

生命头三年是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机会窗口期,为婴幼儿提供高质量的照护服务事关民生大计,事关国家未来。大量研究证实了托育机构的早期投资价值,其不仅能积极促进婴幼儿的后续学习与发展,还能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境况,打破贫困阶层的恶性循环,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1][2][3]尤其是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发展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更是成为助推生育政策落实的重要配套措施。[4][5]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托育机构规范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然而,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背景下,不能仅着眼于规模扩增和基本规范,还需要通过评估促进托育机构的高质量发展。由于目前我国有关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的探索刚刚起步,相关研究较为匮乏。如何加强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的标准化和系统性建设,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成为亟待破解和研究的热点议题。

班级环境是婴幼儿早期学习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之一。根据生态系统理论,班级属于直接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微观系统,是托育机构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整体质量的总和能够反映托育机构的质量。[6]在国际上,聚焦班级观察的评估更是长期以来被视为问责制驱动的衡量过程性质量的重要工具,它提供了关于班级实践的直接证据和信息,让我们能够置身于现实且真实的自然情境中去评估质量。[7]班级观察具有诊断、评估和咨询的目的,也被视为了解课堂实践和照护质量的黄金标准,以及连接教育政策和婴幼儿发展两者之间的关键中介,能够及时给予形成性评估和指导教师改进工作的发展性反馈。[8]近年来,质量评估改革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侧重于过程性质量的评估。[9][10]这种对于过程性质量评估的关注更是重新引起了人们对班级观察的兴趣,将其作为一种收集信息以支持质量改进的途径。2022年2月,我国教育部新出台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明确指出要“聚焦班级观察,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基于班级观察的评估已成为当前质量评估的重要发展趋势。

随着方法论和理论的进步以及可推广的、基于循证研究的新要求和新变化的产生,应用于研究的班级观察工具正在不断演变。传统观察工具通常侧重于特定的教师行为,定性的、描述性的观察方法也开始向定量的、标准化的班级观察转变,用于评估整体班级环境或其中更具体的方面。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研究者重新强调开发具有足够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标准化观察措施。基于此,本文对国际上常用的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本收集和分析,尝试归纳概述当前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观察评估的主要框架及指标、具体流程和评估结果的运用,进而为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和落实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检索与筛选

为了系统梳理国际上基于班级观察的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本文首先在四大常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英文数据库里进行文献检索,分别是Web of Science、PsycINFO、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基于本文的主题选择了以下检索关键词:“child care OR care”和“quality OR environment OR interaction OR relationship”和“infant OR toddler OR young children”。文獻检索起始时间设置为1900年1月1日,截止日期为2022年5月1日。同时采用文献回溯的方法进行文献补查。其次,在Google上检索早期教育和保育质量评估工具的汇编,如“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Settings: A Compendium of Measures”(2010年)、“How is Child Care Quality Measured A toolkit”(2016年)、“Infant and Toddler Child Care Quality Measures Bibliography”(2016年)。对通过上述两大文献检索方式找到的评估工具,进行逐一筛选。本文采用以下纳入标准:(1)评估工具必须是专门针对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如果评估工具同时适用于其他年龄段的儿童,则必须有单独版本适用于0~3岁婴幼儿,以体现0~3岁婴幼儿照护的独特性;(2)评估工具是对托育机构照护质量的评价,既可以是对结构性质量要素的评价,也可以是对过程性质量要素的评价;(3)评估工具的施测需要使用班级观察;(4)评估工具至少被一项发表在同行评审期刊上的实证研究所采用,或者评估工具的手册/量表已出版发行;(5)评估工具所使用的语言包括英语;(6)如果评估工具被更新/修订了,则只纳入最新版本。基于上述六大筛选标准,本文最终确定了14个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其基本情况见表1。

(二)分析思路

本文对上述纳入的14个基于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进行文本分析,以探索国际上对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方面的共识。首先,为了探索当前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的主要维度和指标,采用共词分析法对这些评估工具的指标体系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对这些评估工具中的二级指标进行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并将同类项进行合并,最终得到处理后的指标共128个。随后,将得出的共词矩阵数据导入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 6.0)进行凝聚子群分析,对选取不低于3次的23个二级指标进行2-派系分析,并针对各个子群中的指标分别建构共词矩阵。最后,为了进一步了解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的实施与应用,重点围绕观察的对象、观察的方法、观察的过程以及观察结果的呈现与使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三、在班级观察中评估托育机构照护质量:主要维度及指标

本研究结果发现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指标中存在4个网络子群,根据其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四类:物理空间和材料、回应性照护、一日生活照料以及活动与早期学习支持。随后,本研究将所有二级指标建立成共词矩阵,利用ucinet 6.0软件分析各维度下的核心指标。

(一)“物理空间和材料”维度及其核心指标

“物理空间和材料”维度是国际上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中较为广泛关注的。首先,要确保婴幼儿在机构内的安全与健康。其中,IT PQA、PITCPARS、Q CCIIT、IT AQI和IT APECP等均对安全健康的环境有明确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照护环境的安全、设施材料的卫生清洁、基本的医疗卫生和保健需求。[11][12][13][14][15]其次,保育设施齐全也是很多工具中都包含的,从国际常用的质量评估工具来看,日常保育设施至少包括用餐、盥洗、睡眠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具。例如ITERS 3中提到了日常照料和游戏设施、休闲以及舒适设施;[16]IT PQA中更是细致要求睡眠区、用餐/食物准备区和身体保育区都有相应的设施,包括睡眠区以及婴儿床和学步儿床/垫子,适合成人和婴幼儿的座椅,方便的存储空间,独立、安静、可供交往的用餐区,便利的尿布台和/或卫生间等。[17]再次,游戏材料也是多数工具所关注的质量指标。例如IT PQA强调照护和游戏空间应充满柔软的玩具、靠垫、织物、毛毯和不同型号的坐垫,还有婴幼儿可以依偎的人;而对于在混龄班和学步儿班内的幼儿,也可提供充足的材料用于沙、水、美术、积木、玩偶、娃娃家游戏,使孩子们全天都可以获取这些材料。[18]IT CC HOME中的评估指标包括各类的室内外游戏材料,如肌肉活动玩具或设备、推拉玩具、婴儿车、可爱的玩具或角色扮演玩具、手眼协调玩具、印刷品和音乐玩具等。[19]最后,活动空间也是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例如ITERS 3强调对婴幼儿、成人和设施而言都需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区域。[20]

(二)“回应性照护”维度及其核心指标

回应性照护质量是衡量托育机构照护质量的重要过程性指标。本文纳入的所有工具基本都关注到了“回应性照护”维度的相关指标。照护者与婴幼儿之间的互动重点应当具有积极的情感关系、敏感回应性和发展支持性。从各个评估工具来看,其中IT CLASS、PICCOLO和Q CCIIT是直接针对婴幼儿与教师互动的量表。IT CLASS婴儿版本主要涉及回应式照料,[21]学步儿版本包括情感与行为支持和学习的参与式支持两大维度;[22]PICCOLO包括了情感、回应能力、鼓励和教学支持四个方面;[23]Q CCIIT则从社会情感支持、认知发展支持以及语言和读写能力支持,来对关键性的回应质量指标进行要求。[24]此外,在其他量表中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回应性照护质量的关注。例如ITERS 3中有专设互动维度,包括游戏和学习的管理、同伴互动、师生互动、身体接触、行为指导。[25]ORCE、IT PQA、PITCPAR、CES中也包含对回应性照护的质量要求,不仅涉及情感支持方面的如共同关注、[26]信任的师幼关系以及与照护者合作等;[27]还涉及能够敏感观察和识别婴幼儿的发展需求;[28]同时需要给予回应,例如对婴儿的信号做出反应,谈论婴儿正在探索的东西;[29]还包括语言示范、认知发展刺激等学习和发展的促进和支持。[30][31]综上可见,对于托育机构回应性照护质量的评估,首先要营造温馨的情感环境氛围,这是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前提保障及关键。其次,要能够对婴幼儿进行敏感性回应。教师需要关注、覺察婴幼儿的需求、兴趣和情绪。最后,教师在觉察到婴幼儿的需求后,要提供精准的支持以与婴幼儿的发展需求和水平相匹配,结合婴幼儿最近发展区给予回应,通过多种教学支持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一日生活照料”维度及其核心指标

对于婴幼儿而言,精细化的照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一日生活照料对于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而言也是非常关键的。在本文纳入的14个评估工具中,一日生活照料维度中的质量指标主要从为婴幼儿提供精细化的照料的角度,重点对于一日流程和各个生活环节进行考察。首先,在一日流程上,多个量表都提到了需要有常规图和时间表。IT PQA强调要有张贴的、供家长浏览的一日流程表,在婴幼儿可以看到的低矮位置也张贴了供稍大婴儿和学步儿浏览的常规图;[32]TPITOS中有单设活动时间表、一日流程表和过渡指标;[33]而IT AQI中也包括了每日可见的时间表。[34]此外,IT PQA还要求一日流程是可预测且灵活的,会根据婴幼儿的个体需要、节奏和气质调整一日流程。[35]PITCPARS强调时间表必须遵循每个婴幼儿个体的节奏,要体现以儿童为中心。[36]其次,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生活环节上,主要以换尿布/如厕、正餐/点心、午睡等为主,包括日常活动和保育常规的组织性,以及所有日常活动的衔接是否顺畅等。例如ITERS 3中有专门针对个人日常照料的维度,对婴幼儿的餐点、如厕等各个生活环节中的卫生和照料进行了细致的规定。[37]CRAT主要对喂养和换尿布进行了要求;[38]IT PQA也单设了流程和常规维度,包括一日流程各个环节的要求,还有涉及用餐、身体护理、过渡、午睡、活动时间等一系列日常照料措施的质量规定。[39]除了上述常见指标外,有部分量表关注了主要照护者的一致性,照护的连续性以及照护中的记录保持和信息共享等,通过各种照护策略和原则来保证生活照料的更加精细化和科学化。

(四)“活动与早期学习支持”维度及其核心指标

从国际托育机构照护质量核心指标来看,活动与早期学习支持也是不少评估工具所共同关注的。对于婴幼儿照护而言,其不仅需要安全、健康,更要能够促进婴幼儿的早期学习和发展,实现所期待的教育效果,以便保障托育机构照护服务的专业化和质量。该维度主要从提供早期学习计划的角度出发,包括组织各类游戏活动,给婴幼儿提供多方面发展的学习体验,以及使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支架来促进婴幼儿的探索和个体发展等。首先,对于婴幼儿而言,要提供各类的游戏活动。例如,ITERS 3量表中涉及了小肌肉活动、美术活动、音乐和律动、积木游戏、角色游戏、自然科学活动、数学/数字活动等。[40]IT AQI量表中重点考察了感官、科学与自然、艺术、语言和读写、音乐游戏、体育游戏、认知与操控、积木与建构、假装游戏等。[41]其次,很多量表诸如ITRCC、IT AQI非常重视婴幼儿的学习体验,包括合作学习的经验、日常互动和自然体验、支持自尊和独立性发展等,[42][43]强调教师应当给予婴幼儿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体验的机会。最后,能够使用多元化的早期学习策略也是不少量表所关注的。最为常见的包括提供支架,[44][45]行为指导,[46][47]运用语言策略去解释、询问信息、谈论特征或重复和扩展婴幼儿的语言能力等。[48][49][50][51]此外,还有部分量表强调个性化的教学,[52][53]关注每个婴幼儿的发展需要,以及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特别的支持。

四、基于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的实施与应用

当前国际上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在观察的对象、方法、过程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呈现出以下具体特点:

(一)观察对象:面向各类托育机构,聚焦婴幼儿可获得的班级平均质量

在评估对象上,这些评估工具主要针对招收0~36个月婴幼儿的托育机构。例如,ITERS 3明确规定,班级中至少要有75%的婴幼儿的年龄处于0~36个月才建议使用该工具。[54]在本文纳入的14个评估工具中,有4个评估工具根据婴幼儿的年龄细化出多个版本:(1)IT APECP有2个版本,分别适用于婴儿班级(0~12个月)和学步儿班级(12~26個月);(2)IT AQI有2个版本,分别适用于婴儿班级(0~18个月)和学步儿班级(19~30个月);(3)IT CLASS有2个版本,分别适用于婴儿班级(0~18个月)和学步儿班级(15~36个月);(4)ORCE有4个版本,分别适用于6个月、15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的婴幼儿。

班级中不止有一位教师,也不止有一名婴幼儿,因而如何有效捕捉婴幼儿在班级中的经验成为班级观察的难点。在本文纳入的14个评估工具中,11个评估工具关注的是婴幼儿在班级中的平均或普遍经验,3个工具关注的是婴幼儿的个别经验。关注婴幼儿的平均或普遍经验,意味着不以单个婴幼儿为观察焦点,而是旨在捕捉班级中每一位婴幼儿可获取的经验,即“可获得的平均质量”要注意观察班级中每一位婴幼儿的状况及其与教师的互动。当班级中不止有一名教师时,需要对多名教师的行为进行评估。例如,IT CLASS建议,在评分时根据与教师互动的幼儿人数、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时长以及教师在活动中的职责等因素对班级中同时出现的多名教师的行为进行赋分。[55][56]而Q CCIIT则建议,当班级中有多位教师在场时,每次只观察一位教师与婴幼儿的互动,然后观察另外一位教师与婴幼儿的互动,依次对不同教师与婴幼儿的互动进行评分。[57]即使在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婴幼儿所获得的照护质量可能有所不同。因而,关注婴幼儿个别经验的评估工具以个别婴幼儿为观察焦点,仅观察和评价该婴幼儿与教师的互动状况。例如ORCE就是用于评估个别婴幼儿所接受的照护服务的质量。

(二)观察方法:深入班级现场,开展对照护质量的真实性评价

在评估方法上,本文纳入的14个评估工具的施测都主要依赖于班级观察,注重直接证据,甚至有9个评估工具把班级观察视为收集信息的唯一方法;有3个评估工具以班级观察为主,教师访谈为辅;有2个评估工具以班级观察为主,教师访谈和文件审查为辅。在开展班级观察时,通常是以班级为单位,每次评估一个班级,在班级中进行连续自然观察,观察时长在1.5到4个小时之间。班级观察聚焦于过程性质量要素,尤其是教师在班级中与婴幼儿的互动、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对于结构性质量要素的观察,如班级中的材料/玩具,不仅仅是记录其数量/种类/功能,更重要的是观察教师如何使用这些材料/玩具与婴幼儿进行互动。

在班级观察中,这些评估工具采用系统性观察法(Systematic Observation),以识别和量化教师与婴幼儿在班级中的行为表现。随着对循证教学、评估和督导的日益重视,可靠且有效地记录班级环境/活动/互动就显得越发重要。系统性观察就是在自然情境中考察照护过程,并能提供详细、精准的证据/数据,将观察到的照护实践分配到一组先前制定好的类别中,通常用于收集定量数据。[58]对照评估工具的内容和标准,评估人员系统性地记录教师和婴幼儿的行为,如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强度 (影响程度)等,并对其进行分类和量化评定。通过系统性观察,这些评估工具能够捕捉班级中教师和婴幼儿行为的具体内容与复杂性,并且能够了解照护实践发生的当下情境以及时序和动态特征。

(三)观察过程:选取代表性活动,保证班级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观察过程上,首先涉及何时进行班级观察,即时间取样的问题,通常建议在一天中班级最活跃的时段且大部分婴幼儿进入班级后进行观察,以便能够捕捉班级中大部分婴幼儿的经验。这就需要评估人员事先了解班级的一日流程,以便选取能保证获得充足观察时长和观察到具有代表性的婴幼儿经验的时段。本文纳入的评估工具所规定的观察时长应该确保观察到班级中不同类型的活动,涉及一日活动的主要环节。例如,IT CLASS要求,既要观察到教师主导的活动,也要观察到婴幼儿主导的活动,[59][60]且婴儿班需要能观察到各类生活照护环节。[61]而TPITOS要求,在2小时班级观察中至少需要观察到三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如自由游戏、集体活动、生活照护、户外活动),且每个类型的活动至少持续15分钟。[62]CRAT要求至少需要观察40分钟的进餐活动、10分钟的如厕/换尿布环节。[63]Q CCIIT需要观察一个半结构化的活动,以评估教师是如何邀请婴幼儿加入到成人选择的活动中、班级如何过渡到这个活动中、教师如何组织这个活动,以及教师在活动中如何促进婴幼儿的发展。[64]

此外,为了保证班级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评估人员采用非参与式观察。如ITERS 3明确指出,评估人员在班级观察时要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去干扰教师/活动、不主动与婴幼儿交流、尽量保持中性的面部表情、不乱动班级中的材料/玩具。[65]在整个班级观察过程中,评估人员必须避免注入外部解释,尤其是不要试图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解释所看到的行为,而应把观察到的客观事实作为评分的依据,避免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即首因效应),例如IT CLASS建议,评估人员进入班级后,可以花几分钟来有意识地思考和反思自己对这个班级的“第一印象”,然后积极努力地去寻找班级中是否有与自己的“第一印象”不符合的证据。[66]为了确保评估人员的观察信度,评估人员在正式施测前需要接受专业培训,不仅要掌握评估工具的内容,还需要学习班级观察的策略。同时,在进行班级观察时,要检验和保障不同评估人员之间的观察者间信度,国际普遍认可的标准是至少20%的班级观察中评估人员之间的一致性不低于80%或评估人员之间的Cohens kappa值高于0.60。[67]

(四)观察结果:依据量化描述评定等级,并注重评估结果的多元化应用

对照评分系统,评估人员对在班级中所观察到的照护实践进行量化描述,进而对班级中的照护质量进行赋值,做出量化评定。本文纳入的这些评估工具的评分方式主要有四类:(1)4个评估工具(CRAT、IT CC HOME、ITRCC、TPITOS)依据评估指标是否被观察到进行评分,如用“是”表示指标内容与观察到的实际情况相符,用“否”表示指标内容与观察到的实际情况不符;(2)2个评估工具(CES、PICCOLO)依据评估指标被观察到的频率进行评分,如用“1”表示“没有”,“2”表示“有时”,“3”表示“经常”,4表示“通常”;(3)3个评估工具(ITCLASS、ORCE、PITCPARS)采用等级评定量表,如用“1~2”表示“低水平”、“3~5”表示“中等水平”、“6~7”表示“高水平”;(4)还有3个评估工具(IT AQI、ITERS 3、IT PQA)則在对每个评估指标进行“逐条过关”基础上给予等级评定,例如分别在奇数分值下设置若干指标,对这些指标逐一进行“是/否”评定,然后根据每个奇数分值下指标通过的比例,确定最终的质量等级。

从本文纳入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可以看到,当前评估工具不仅是出于单纯的质量监测或者促进个体发展,而是兼顾多方利益相关者,注重评估结果的多元化应用。本文纳入的这14个评估工具的主要目的包括:科学研究、质量改进、机构认证/质量评级。在科学研究方面,这些评估工具主要被用于研究者或实践人员探索托育机构照护质量水平的现状研究,或是探索托育机构照护质量水平与婴幼儿发展之间的相关研究。在质量改进方面,这些评价工具可用于内部诊断托育机构照护服务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甄别出继续改进的地方,为照护质量的提升明确方向,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机构认证/质量评级方面,一些评估工具被直接用于当地政府开展的学前教育“质量评级与促进系统”。例如,加拿大的多伦多市采用IT AQI对0~3岁托育机构进行质量评级,凡是接受过市政府资助/补贴的托育机构每年都必须参加评估,并且托育机构在IT AQI上的得分应至少达到3分(总分为5分)才能继续获得市政府的资助/补贴。[68]而IT CC HOME、IT CLASS、ITERS 3、IT PQA、PITC PARS等评价工具则被用于美国各州的“质量评级与促进系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美国30个地区的“质量评级与促进系统”使用了ITERS 3,以及11个地区的“质量评级与促进系统”使用了IT CLASS。[69]

五、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推动托育机构的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落实“三孩”政策,解决“幼有所育”民生问题的时代要求与核心内涵。照护服务是婴幼儿在托育机构中获得的最直接的经验,是托育机构发挥作用的核心机制。当前国际社会在聚焦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探索经验,为我国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完善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建议。为此,可以重点关注、科学借鉴国际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中的有益做法。在基于我国国情基础上,探索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实践,逐步形成既具有我国特色,又与国际衔接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体系。

(一)聚焦班级观察,提供面向全体婴幼儿的高质量照护服务

在我国,托育机构主要面向的是0~3岁婴幼儿,作为培养人的教育机构,其主要和最为核心的功能和价值就是为婴幼儿提供照护服务,满足婴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并支持婴幼儿的早期学习和发展。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按照儿童优先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婴幼儿,确保婴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从国际代表性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来看,当前更多关注的也是为婴幼儿提供高质量照护服务体验。为此,在托育机构质量评估中,应当始终以促进婴幼儿发展为主线,而质量目标的意义在于从早期教育与保育“全局”角度寻求发展途径,以指向“完整的人”的发展的共同目标,从而避免婴幼儿早期的发展差距或不平衡。首先,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需要深入班级现场,通过系统性、连续性的自然观察对婴幼儿照护质量进行评估。过去,易测量、容易获取数据的结构性质量指标备受青睐,但是这些指标对于婴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是较小和间接的,与婴幼儿直接体验相关的过程性质量对其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更为重大。然而,我国以往的质量评估偏重的是硬件和结构性质量方面,因此应加快从“以结构性质量为主”向“以过程性质量为主”的转变。在质量评估时,班级观察应以过程性质量为主要内容,同时关注结构性质量对过程性质量的支持作用。其次,照护服务应当是面向全体婴幼儿的,让每个婴幼儿能够获得普遍的、高质量的照护服务,同时也需要兼顾个别婴幼儿特殊性、差异化的服务需求。最后,在具体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和实施过程中,应以促进儿童发展为根本目的,将质量评估重点放在与婴幼儿发展密切相关的质量要素方面,尤其要关注班级环境中教师与婴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行为和过程。

(二)确立评估重点,纳入基于班级观察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核心指标

评估指标是保证教育评价科学性的重要基础,关涉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具体质量结构和内容。当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10月发布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更多从基本准入和设置规范的角度予以要求,但是对于与婴幼儿照护体验更密切相关的照护质量关注不足。从国际上常用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工具来看,重点关注物理空间和材料、回应性照护、一日生活照料以及活动与早期学习支持四大方面,能够为我国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内容重点的把握提供重要参考。首先,要提供安全健康的物理空间和游戏材料。环境是“第三任老师”,除了家庭和教育专业人员,空间的特征和组织还可以传达教育意义并影响儿童在早期的成长。[70]应当配备充足且适宜的保育设施、室内外活动空间,为婴幼儿提供有刺激性的探索材料。其次,给予每个婴幼儿积极且敏感的回应性照护。回应性照护是0~3岁婴幼儿高质量照护的核心。回应性照护的首要前提是教师要成为一个敏感、有回应的沟通者。在尊重的基础上,教师正确地解读并及时回应婴幼儿言语和非言语的信号,给婴幼儿提供积极的、养育性的照护,婴幼儿也及时回应教师,双方开展互动。再次,提供精细化的一日生活照料。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而言,卫生保健与生活照料是极为关键的,这不仅需要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卫生进行及时的监测,满足婴幼儿的生理需求,还需要在一日活动的过渡、进餐、睡眠等生活环节,为婴幼儿提供精细化的照料。最后,结合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兴趣与需求,设计游戏活动,关注婴幼儿早期学习机会和发展潜能。[71]同时也需要注意,国际关注的主要维度和指标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扩展对于高质量托育机构照护质量的认识,但是我国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核心指标研制,应当在基于循证研究之上,进一步探索和筛选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敏感促进我国婴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指标。

(三)规范评估流程,构建协同科学的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方法

托育机构质量评估通常是涉及多人参与的、多维复杂的主观评估活动,评估人员、评估情境和评估工具都是评估误差的重要来源。如何控制评估误差来源、减少评估误差、保障测量信度,是提高托育机构质量评估科学性和有效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评估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不仅要掌握评估指标及其评分标准,还要熟悉评估流程和方法,能在复杂且真实的班级环境中有效地收集信息,确保质量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第二,对托育机构照护质量的评估应以现场观察为主,资料审查或教师访谈为辅。应重点观察班级中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以及与婴幼儿的互动,包括教师与婴幼儿的面部表情、姿势、肢体动作、语言等。第三,开展班级观察时,应在规定的观察时间内尽可能观察多样化、典型性的活动,以期能捕捉到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婴幼儿经验。同时要注意“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够敏感捕捉重要事件,例如教师给予婴幼儿个别化指导等。第四,在开展班级观察时,要保持客观中立,避免主观解释,应基于整个观察时段所收集到的全部信息进行质量等级评定。最后,要注意不要打断或干扰班級中正在进行的活动。开展非参与式的观察,应尽可能避免与教师和婴幼儿的互动,同时也注意不给教师和婴幼儿带来压力。

(四)以评促建为导向,运用评估结果持续改进托育机构照护质量

托育机构照护质量的评估是其质量提升的途径和手段,保障和促进托育机构照护质量的整体提升应成为质量评估工作的最终目标。因此,需要将质量提升与改进贯穿于托育机构照护质量评估的全程,发挥以评促建的功能。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完善评价结果运用,综合发挥导向、鉴定、诊断、调控和改进作用”。托育机构在达到某一质量水平标准的同时,可用高一层次质量水平的标准作为后续发展的目标,并建立托育机构自主发展的内部机制,使质量评估工作成为托育机构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首先,采用科学的评估工具,通过系统性评估为托育机构诊断当前的照护质量水平,客观且准确地识别其优势和劣势领域,并甄别出亟需改进的方面。其次,关注评估结果的指引作用,基于评估结果为托育机构制定个别化的照护质量改进方案,从物理空间和材料、回应性照护、一日生活照料、活动与早期学习支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逐一对照评估指标及其当前评分,制定托育机构照护质量改进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再次,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和有效支持,改善教师的照护行为,帮助教师通过意向性互动来促进婴幼儿各领域的早期学习和发展。最后,定期对托育机构的照护质量进行评估,对托育机构的评估结果进行纵向对比,通过数据/证据来监测、检验和论证托育机构照护质量改进的效果和效率。根据动态评估的结果,调整托育机构照护质量改进的具体方案,做出循证决策。

参考文献:

[1]PRESS R. NAEYC early childhood program standards and accreditation criteria: the mark of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 St. Paul: Redleaf Press,2005:132.

[2]SZEKELY A B. Infants and toddlers in the policy picture: a self assessment toolkit for states[J]. ZERO TO THREE,2016,36(3):42-43.

[3]高敬.早期教育机构质量的重要性、内涵与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 2011(07):14-19.

[4]杨菊华.论3岁以下婴幼儿社会化托育服务中的“五W服务”[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167-177.

[5]洪秀敏,朱文婷.全面两孩政策下婴幼儿照护家庭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育儿压力、母职困境与社会支持的调查分析[J].教育学报,2020,16(1):35-42.

[6]胡碧穎,王双.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1:39.

[7]MARTINEZ F, TAUT S, SCHAAL K. Classroom observation for evaluating and improving teaching: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16(49):15-29.

[8]BELL C A, GITOMER D H, MCCAFFREY D F, et al. An argument approach to observation protocol validity[J]. Educational Assessment,2012,17(2-3):62-87.

[9]杨莉君,彭荣.论过程性的学前教育基本质量评价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6):110-115.

[10]黄晓婷,宋映泉.学前教育的质量与表现性评价:以幼儿园过程性质量评价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1):2-10+189.

[11][17][18][27][32][35][39]HOHMANN M, LOCKHART S, MONTIE J. Infant toddler program quality assessment: form a observation items[M]. Ypsilanti, MI: HighScope Press,2016:1-4,5-7,8-11,49-56,27,28,26-48.

[12][28][30][36][50]MANGIONE P L, KRIENER A K,MARCELLA J. Measuring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infant and toddler care quality[J].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16,27(2):149-169.

[13][24][44][51][57][64]ATKINS B S, MONAHAN S, TARULLO  L, et al.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caregiver child interactions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Q CCIIT)[R]. Washington, DC: U. 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2015:20-21,7-17,11,14-16,23,24.

[14][34][41][43][45][46][68]PERLMAN M, BRUNSEK A, HEPDITCH A, et al. Instrument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Infant and Toddler Assessment for Quality Improvement[J].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17,28(1):115-133.

[15][53]HALLE T, VICK W J E, ANDERSON R. Quality in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settings: a compendium of measures, second edition[R]. Washington, DC: Child Trends,2010:47-48,47.

[16][20][25][37][40][49][54][65]HARMS T, CRYER D, CLIFFORD R M, et al. Infant/ Toddler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 third Edition(ITERS 3)[M]. New York,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2017:19-22,17,65-76,25-28,45-58,33-40,9,10.

[19]BRADLEY R H, CALDWELL B M, CORWYN R F. The child care HOME inventories: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family child care homes[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2003,18(3):294-309.

[21][55][59][61]HAMRE B K, LA P K M, PIANTA R C. 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CLASS) manual, infant[M]. Charlottesville, VA: Teachstone Training,2014:4,9-10,7,7.

[22][47][56][60][66]LA P K M, HAMRE B K, PIANTA R C. 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CLASS) manual, toddler[M]. Charlottesville, VA: Teachstone Training,2012:3,41,10-11,9,11-12.

[23]ROGGMAN L A, COOK G A, INNOCENTI M S, et al. Parenting interactions with children: checklist of observations linked to outcomes(PICCOLO) in diverse ethnic groups[J]. Infant Mental Health Journal,2013,34(4):290-306.

[26][31]NICHD early Child Care Research Network. Nonmaternal care and family factors in early development: an overview of the NICHD Study of Early Child Care[J].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1,22(5):457-492.

[29][48]OREN T A,RUHL K L. Caregiver environment scale: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center based infant care[J].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000,28(2):133-138.

[33][62]BIGELOE K M, CARTA  J J, RVINI D W, et al. Teaching pyramid infant toddler observation scale(TPITOS) for infant toddler classrooms manual, research edition[M]. Baltimore, Maryland: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2019:46-48,13.

[38][63]BOO F L, ARAUJO M C, TOME R. How is child care quality measured? A toolkit[R]. Washington, DC: Inter 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2016:68,68.

[42][52]Early Learning Coalition of Duval. The infant/toddler responsive caregiving checklist[EB/OL].https://elcduval.org/wp content/uploads/gsod/091613%20ITRCC%20-%20Resource%20Guide%20-%20GSOD

%202.0%20-%20FINAL%202013.pdf,2013-02-01/2022-05-01.

[58]MERCER N. The analysis of classroom talk: methods and methodologie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0,80(1):1-14.

[67]What Works Clearinghouse. WWC Procedures and Standards Handbook[EB/OL].(2022-05-01)[2022-06-02]. https://ies.ed.gov/ncee/wwc/handbooks.

[69]National Center on Early Childhood Quality Assurance. Infants and toddlers addressed in QRIS[EB/OL].(2017-12-01)[2022-05-25].https://childcareta.acf.hhs.gov/sites/default/ files/ public/qris_ infants_toddlers_2016.pdf.

[70]王嬌艳,程秀兰.当“有准备的环境”遇上“第三位老师”:对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中“环境”的比较研究[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14(09):4-6.

[71]华爱华.“早期关心与发展”的内涵与0~3岁婴幼儿教养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 2004(11):5-8.

Analysis on Observation based Assessment Tools of Childcare Service Quality

LUO Li,1 ZHU Wenting2

(1Colleg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China; 2School of Govern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Assessment can promote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ldcare institutions if there are appropriate assessment tools. The Ucinet 6.0 software was used to analyze 14 inter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assessment tools for birth to three childcare institutions. Findings showed that current childcare quality assessment tools focus on four areas: physical space and materials, responsive care, daily routine care, and activities and early learning supports. These tools intend to capture average care experiences of children in classroom, heavily rely on systematic and authentic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can be used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It is recommended for China to focus on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provide high quality care services for all infants and toddlers; establish assessment emphases and include core indicators of childcare quality; standardize the assessment process and use the assessment result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ldcare institutions.

Key words: childcare institution, quality of care service, assessment tool, classroom obser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