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时代下中职C语言教学研究

2022-05-30 10:48李根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2年12期
关键词:C语言中职课程

李根

关键词互联网语言教学现状

1“互联网+”时代下中职C语言教学面临的问题

1.1教师面临的问题

通过采取走访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发现“互联网+”时代下走在教学第一线的中职C语言教师存在下列问题:第一,教师对“互联网+教育(C语言)”的概念含混不清。很多教师想当然地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C语言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加上互联网。比如,能利用互联网平台(希沃白板、雨课堂等)进行课件制作,能在互联网中发布微课让学生提前预习要讲的知识点等,认为这就是“互联网+”C语言教学。显然这种理解是片面肤浅的,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C语言教学应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行为重塑C语言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第二,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的需求。目前,绝大多数中职C语言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依旧是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影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第三,教师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互联网+”时代下出现了很多新兴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多元、开放、个性化的智慧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时,打破教者与学者之间常规关系,开展更深入的互动,突破交流的界限。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才能拥有这些能力。

1.2学生面临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呈几何式、爆炸式增长。面对形形色色的信息,中职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自控能力弱,容易沉迷于互联网中。以“互联网+”模式进行C语言教学时,通常需要学生利用必要的电子设备(平板电脑或手机等)配合教学。很多学生在使用这些电子设备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把它们当成游戏工具,偷偷在设备上安装游戏软件或者浏览与课程无关的内容,沉溺于虚拟世界,脱离课堂活动;第二,思想意识薄弱,容易被不良文化带上歪路。以“互联网+”模式进行C语言教学时,通常需要学生课下去收集很多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延伸知识,而课下时间又是教师监管的盲区。在面对良莠不齐的互联网信息时,中职生容易被垃圾信息冲毁“三观”,失去基本的法律道德意识。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养成崇洋媚外、自私自利等不良习惯。甚至有些学生因网络言论的松散与相对自由特点,而胡乱宣泄自己个人情绪,触碰法律底线,从而构成犯罪。

1.3教育资源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互联网+教育”模式,社会各界也纷纷响应“互联网+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相关的网络平台、书籍、教学模式、课程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因该模式属于新兴产物,还处于萌芽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力度有限,监管有限,从而导致开发出来的网络平台、书籍等质量参差不齐。就中职“互联网+”C语言课程来说,通过调研网络平台,大数据分析电商网售“互联网+”C語言相关书籍,走访本市部分职校得出:第一,C语言相关的教育平台和网络教育资源极其丰富,但使用的人极其稀少,甚至有些资源至今无人问津。根据胡俊杰、杨改学等[1]对网教平台调研发现,当下许多网站中的中职C语言精品课程根本无法访问,其所对应的视频资源、交互课件也无法获得。此外,李开灿、程平等[2]对湖北省网络课程资源利用情况的抽样调查发现,仅有19.42%的学生知道有在线课程,实际利用在线课程的人微乎其微;第二,涉及“互联网+”C语言的书籍丰富,买的人多但使用的人少。通过大数据分析各大电商网站书籍出售情况,以及走访购买过“互联网+”C语言书籍的学校,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即很多有关“互联网+”方面的C语言书籍在网站上的销售量比较高,但是在学校实际使用率非常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书籍过分注重以及依赖互联网,而忽视了知识本身。要达到书籍中规划的教学效果,需要大量的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加入其中,而大部分中职学校硬件条件都不完善,实施起来异常困难;第三,课程生搬硬套。很多C语言课程开发者不分析中职学生学情,不结合中职教学大纲要求,为了图省事,生搬硬套高职或者本科的“互联网+”课程,只是把对应课中某些知识点做适当的位置挪动或者删除就变成了中职课程。

2打造“互联网+”时代下中职C语言课堂的建议

2.1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学校推行以及实施“互联网+”教学的重要基础。2014年5月,教育部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其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所以,若要做一名合格的“互联网+”时代的教师,应该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拓展、信息化综合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审视自己,提升自己的素养,让课堂深度融合“互联网+”理念。

在中职学校,作为C语言教师若要提升自身的素养,让自己课堂中的“互联网+”理念落到实处,应当努力做到下面几点:第一,及时剖析教育部的文件,以文件精神为纲,指导自己学习。很多中职学校的C语言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落实“互联网+”C语言教学时,响应速度快速、执行能力很强,但总是不能出效果,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出错。究其原因,他们存在一个共性,即把握不准前进的方向,总在效仿别人。这部分教师很少去领会教育部下发的官方文件精神,很少去学习地方教委给出的指导意见,很少去执行学校给定的建设性。经常是在网上去找自己满意的案例然后盲目的套用,不去深究是否符合教育部的规定,是否符合本校学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细细研读教育部下发的与自己本科目有关的文件,针对文件中提出的要点,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情况,参考他人优秀案例,探索出符合本科目本学校的教学模式;第二,转变观念,提升信息化意识。在“互联网+”背景下,C语言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新技术与新产品。应该把“新技术、新产品就是个噱头,夺人眼球,对实际教学没什么帮助”这种陈旧观念抛弃,应该把“年纪大了学不来新技术,我现在有其他任务,担子重搞不赢”等借口抛弃。要认识到“互联网+”对教育的巨大革新,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意识,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变知识教学为方法教学,开展思维教学;第三,积极学习,拥抱“互联网+”新赋能。积极参加教育部、当地教育局组织的各项关于“互联网+”的教育活动。从中学习“互联网+”思维,学习“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掌握“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方法。拥抱如何用大数据分析每名学生每个阶段C语言课程的学习情况,如何用人工智能精准评价每名学生每个阶段的表现情况。拥抱翻转课堂、云课堂等互联网相关的教学方法。拥抱物联网、VR等“互联网+”技术带给学生的沉浸式、个性化学习。从而探索出符合本校的“互联网+”C语言教学模式,开启智慧教育。

2.2转变学生状态

“互联网+”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加丰富。对当代中职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挑战。面对互联网传递的各种各样信息,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优势,又要尽可能避免互联网的危害。如何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上守住初心、坚持使命,需要中职学生具备必要的自控能力、自学能力、法律意识等互联网素养。

如何让学生养成必备的互联网素养,改变学生当前的不良状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锻炼学生:第一,养成知法守法素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一名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时,能力越强对社会的伤害就越大。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呈井喷式暴涨,垃圾信息越来越多,淡薄的法律意识很容易让人坠落。法律意识养成光靠教师一味强调哪个知识能用,哪个地方信息能看,而不去教会学生用法律目光审视什么知识能学,什么知识可用,学生永远都是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该在课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让其养成知法守法素养,让他们自己學会如何在浩瀚的互联网信息中筛选出符合自身需求的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自己的学习状态。比如,在“互联网+”C语言课堂中,我们就可以渗透网络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C语言编写程序,遏制日益猖獗的网络诈骗;第二,培养学生自控能力,改变沉迷状态。很多中职学生在利用互联网学习时,最初的想法是十分美好的,就是单纯地想利用互联网解决某个知识难点,或者单纯为了学习某个知识而利用身边的电子设备搜索相关资料。但在搜寻的过程中,就被其他内容夺取了主动权,沉迷其中。比如,一则吸人眼球的广告、一则新闻、一张养眼的图片,或一段搞笑的短视频。最终因为自己自控力不足,丢失初心,不能完成使命。

自控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需要多方配合,协同合作。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社会层面,尽可能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生态环境,如无特别的弹窗广告(文字、图片、视频等),从而减少学生学习时分心的因素;家庭与学校层面,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引导,对于因自控力不足沉迷于非学习内容的互联网行为及时批评指正;教师及学生个人层面,共同制作、填写自控力成长档案,邀请名人名师分享自控力养成记。通过以上方式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共同督促学生养成自控能力,改变沉迷状态。

2.3优化教学资源

在“互联网+”的建设过程中,数字化网络教育资源呈几何倍数增长。滋生了很多乱象,如资源种类多但质量低下,优质资源匮乏,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发展,急需整合并优化教育资源,规范管理资源。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建设时遵循“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和多途径”的原则。可以呈请教育部牵头,统筹规划建设内容,制定建设标准。邀请学科专家、学科名师、一线教师研究并指导每章每节教学内容、重难点。然后由社会、学校、家庭和企事业单位多元参与,集中建设一批质优、应用广、实用强的数字化资源,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只要有优质资源出现,相信“互联网+”时代下C语言课程“资源丰富,使用人少”的问题定会迎刃而解;第二,数字化资源分类管理。应该严格执行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颁发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针对教材、教参、案例、课件、试卷、教辅资料等分门别类存放,以便共享与归档。比如,C语言课程中的程序代码就可以存放至GitHub库中,大家共同研究、共同优化代码。

3总结

“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思维的春风中奋勇向前。打造优质的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中职C语言课程,是一项巨大的教育革新工程,需要各界密切协作,共同探索。但目前探索与研究中职院校“互联网+”C语言课程的先行者较少,能够借鉴或引用的相关理论成果还不丰富。期待有更多的中职院校C语言教育者加入“互联网+”C语言课程的探索与研究中。

猜你喜欢
C语言中职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论子函数在C语言数据格式输出中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