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子宫肌瘤为妇科常见病,通常为良性肿瘤,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但由于子宫肌瘤生长部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子宫出血、不孕等症状,可利用手术的方式来进行处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子宫肌瘤概述
子宫肌瘤由子宫中的平滑肌细胞增生所致,其发病原因在当下医学界并没有明确定论,通常认为其与基层的细胞突变、局部生长因子以及性激素的相互作用所导致。子宫肌瘤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子宫的周期性出血、腹部包块以及疼痛症状。还有部分患者可出现白带增多以及不孕情况,给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
适应证
子宫肌瘤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不需进行特殊治疗。但若患者出现以下症状,需考虑利用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1)患者出现继发性贫血,通过药物进行治疗没有效果;(2)明显的腹部疼痛,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3)明显的直肠以及膀胱压迫症状;(4)已经确认子宫肌瘤是导致其反复流产及不孕的唯一原因;(5)患者子宫肌瘤生长速度较快,存在恶变风险时。
途径
子宫肌瘤行手术治疗的途径较多,除腹部手术之外,还可经阴道进行手术,或利用腹腔镜以及宫腔镜来进行手术。
手术方式
子宫肌瘤手术方式常用的为以下两种:一种为肌瘤切除术,在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中适用性较好。若患者的肌瘤长在肌壁间,可利用经腹腔镜、经阴道或者经腹部的方式进行;若患者的肌瘤生长在黏膜下,可利用经宫腔镜或者经阴道的方式进行切除。另一种为子宫切除术,对存在恶变风险的患者或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选择该手术方式进行。子宫切除术也分为全切除术以及次全切除术,在手术之前,需利用宫颈刮片来进行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之后再进行手术。
(1)全子宫切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全子宫切除术是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可利用经腹腔镜、经过阴道以及经腹的方式进行,不同的方式在适应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经腹手术在适应范围上较广,手术的安全性较高,但会导致腹部出现明显的瘢痕,术后出现粘连的概率较大。经阴道后手术不会留下瘢痕,对肠道的影响较小,出现术后粘连的概率较低,患者可在短期内即恢复。但经阴道手术由于手术空间较小,操作难度较大,若存在附件病变,在处理上的难度较大,适应证较为狭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大,如直肠或者膀胱损伤等。而经腹腔镜进行手术,可全面观察患者的盆腔情况,并对盆腔中的病变同时进行处理,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盆腔粘连等,患者的恢复较快。但经腹腔镜手术也有着一定局限性,无法针对存在严重盆腔粘连的患者进行子宫切除,对于子宫体积较大的患者也无法开展子宫切除术。
经腹腔镜以及经腹子宫切除术分为筋膜内、筋膜外两种,当下医院常用筋膜外子宫切除术进行,完整切除宫颈以及宫体,并将宫骶韧带以及主韧带均进行切断。而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保留部分宫颈筋膜外层,并且不切断阴道上端以及宫骶韧带。但当下还没有对其优势进行明确,也使得其普及率不高。
(2)次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在子宫峡部水平方向切断子宫的动脉以及静脉和子宫旁边的组织之后,在子宫的峡部开出一个环形的切口,将其贯穿到宫颈管的黏膜层,并将子宫体切除,对子宫颈予以保留。这种手术方式对于阴道功能以及盆底功能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这种手术方式保留了一定的宫颈,日后也有着出现病变的概率。随着宫颈病变以及宫颈癌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加,除由于严重黏连所导致宫颈切除难度较大的患者之外,次全子宫切除术已经较少被使用。
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时,通常利用经腹腔镜或者经腹部进行,经阴道手术较少。若患者的子宫较小,可将阴道前、后穹窿及膀胱腹膜反折和子宫直肠腹膜反折打开,翻出子宫体,利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在宫底部朝向宫颈方向依次切断子宫旁的组织,在子宫的峡部位置水平将宫颈切断,并将宫体切除,对宫颈予以保留,最后将宫颈残端以及阴道前、后穹窿切口进行缝合。
(3)子宫肌瘤剔除术。在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之后,约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其中,三分之一患者需进行二次手术,需在手术之前做好术前宣导。由于子宫肌瘤生长的部位不同,在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时可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若患者肌瘤长在肌壁间或者浆膜下,可利用经腹腔镜或者经腹的方式进行剔除;若患者肌瘤长在黏膜下,或与宫腔肌壁位置较近,可经宫腔镜进行剔除;若患者肌瘤长在带蒂的黏膜下,可经阴道进行切除。还有部分医院利用肌壁间和浆膜下肌瘤经阴道的剔除术,整体与经阴道的次全子宫切除术类似,在肌瘤体积较小、生长位置不高等情况下较为适用。
(4)针对特殊部位的切除术。部分患者的子宫肌瘤在生长位置上较为特殊,进行切除时也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若患者的肌瘤长在阔韧带上,由于阔韧带和输尿管有很极强的关联性,需在剔除的过程中重视止血工作,避免对盆腔大血管以及输尿管造成损伤。可利用环形缝合的方式进行,若无法顺利进行缝合,需利用止血粉、止血胶进行,并用明胶海绵或者止血纱布进行填充,采用压迫止血的方式进行。还需在盆腔内设置引流管,观察患者腹腔内的渗血情况。
若患者的宮颈肌瘤生长位置较低,宫颈增大和输尿管的距离较近,在切口缝合时极易出现宫颈管狭窄情况,在切除子宫肌瘤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的操作难度均较大。在利用全子宫切除术时,需在切断宫骶韧带以及主韧带时结合输尿管走向进行,避免对输尿管造成影响。若利用肌瘤剔除术进行,需在缝合之后观察宫颈管情况,避免出现宫颈管狭窄或者宫颈管扭曲情况。可在缝合之前在宫腔内放入硅胶或者导尿管,在经宫颈管从阴道引出之后再进行缝合。在患者术后可将其作为支架,在宫腔内放置7~14 d左右,可有效降低出现宫颈管狭窄率。
(5)子宫动脉栓塞术。子宫动脉栓塞术也是常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利用动脉导管将永久性的栓塞颗粒注入子宫动脉中,来对子宫肌瘤的血管进行阻断,使肌瘤自行萎缩或消失,在出现子宫出血中较为适用。
结语
子宫肌瘤通常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若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为降低恶变率,需及时进行治疗。除药物治疗之外,当下利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效果最佳,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好。由于子宫肌瘤生长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加上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临床医师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快速恢复。